形容旗袍的詞語
形容旗袍的詞語:優雅、華麗、典雅、婉約、飄逸、端莊、柔美、高貴、光彩、細膩、嫵媚、嫻靜、清秀、芳香、風姿、妙曼、艷麗、靈動、秀美、嬌俏
形容旗袍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光華奪目 | 光華奪目【解釋】猶光彩奪目。形容鮮艷耀眼。【出處】《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盤,五色燦爛,光華奪目。”【示例】[這女人]頸里一條白絲圍巾,身上綠綢旗袍,~。 ◎錢鍾書《圍城》五 |
滿服 | 滿服 滿服 拼音:mǎn fú 釋義:服喪期滿的意思。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現今流傳的馬褂和旗袍都屬于滿族服飾。 |
秦雪 | 秦雪 秦雪,1990年7月31日出生于山東省,畢業于河北傳媒學院,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 2010年,秦雪因獲得選西施、拍秘史選拔賽全國十二強而出道演藝圈;隨后,秦雪出演了個人首部電視劇作品《西施秘史》。2011年,秦雪出演了大銀幕處女作《活該你單身》。2012,秦雪出演了勵志劇《花一樣的女人》。2013年,秦雪出演了傳奇劇《英雄時代》。2014年,秦雪主演了傳奇電影《魔尊蚩尤》。2015年,秦雪主演了驚悚懸疑院線電影《紅旗袍》。 秦雪 (漢語詞匯)秦雪,讀音為qín xuě,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秦地之雪,亦泛指白雪。 |
一裹窮 | 一裹窮 一裹窮,是流行于清末民初的一種婦女衣飾,這種衣飾大多為貧窮的婦女所穿用,布料一般采用藍色棉布,基本的式樣與旗袍相差不多,為筒裙式,但四邊都不開禊。因為穿用者大都家境貧寒,因此基本上是常年穿在身上,故而得名“一裹窮”。 |
光華奪目 | 【解釋】猶光彩奪目。形容鮮艷耀眼。【出處】《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其花大如丹盤,五色燦爛,光華奪目。”【示例】[這女人]頸里一條白絲圍巾,身上綠綢旗袍,~。 ◎錢鍾書《圍城》五 |
滿服 | 滿服 滿服 拼音:mǎn fú 釋義:服喪期滿的意思。出自《儒林外史》第二六回。現今流傳的馬褂和旗袍都屬于滿族服飾。 |
清服 | 清服 清服,清服即清代服飾。分為旗袍和補服。 |
毛葛 | 毛葛 máo ɡě 1.即線綈。紡織品名。用蠶絲或化學纖維長絲作經﹐棉紗作緯。織物表面起橫棱效應﹐可以分為素織或提花兩類。質地較綢厚實﹐表面較綢粗糙﹐可作服裝或被面。 茅盾 《林家鋪子》一:“﹝ 林小姐 ﹞一手推開了又挨到她身邊來的 小花 (貓),跳起來就剝下那件新制翠綠色假毛葛駝絨旗袍來。” |
一裹窮 | 一裹窮 一裹窮,是流行于清末民初的一種婦女衣飾,這種衣飾大多為貧窮的婦女所穿用,布料一般采用藍色棉布,基本的式樣與旗袍相差不多,為筒裙式,但四邊都不開禊。因為穿用者大都家境貧寒,因此基本上是常年穿在身上,故而得名“一裹窮”。 |
紐扣 | 紐扣 (服裝配件、飾物)紐扣,在古羅馬,最初的紐扣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13世紀,紐扣的作用才與今天相同。那時,人們已懂得在衣服上開扣眼,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紐扣的實用價值。16世紀,紐扣得到了普及。隨著快時尚的興起,紐扣從以前的功能型已經變成現在的創意型。 |
紐扣 | 紐扣 (服裝配件、飾物)紐扣,在古羅馬,最初的紐扣是用來做裝飾品的,而系衣服用的是飾針。13世紀,紐扣的作用才與今天相同。那時,人們已懂得在衣服上開扣眼,這種做法大大提高了紐扣的實用價值。16世紀,紐扣得到了普及。隨著快時尚的興起,紐扣從以前的功能型已經變成現在的創意型。 |
腰部 | 腰部 (漢語詞匯)人體或四足動物的胯上肋下的部分,分布在脊柱的兩側,介于髖骨和假肋之間。 .某些物體上相當于人腰位置的或狀似人腰的部位;物體之中部,尤指比兩頭窄或細的中部。 |
印花 | 印花 印花,由政府出售,貼在契約﹑憑證等上面,作為稅款的一種特制印刷品。舊時一種用于緘封公文的憑證,如:印花稅票。 |
藏藍 | 藏藍 藏藍(purplish blue),藍里略透紅色,一種很深的藍色,RGB大約為7,11,80。 |
中服 | 中服 詞目:中服 拼音:zhōng fú 基本解釋 [traditional Chinese clothes] 中式服裝的簡稱 詳細解釋 1. 古代指駕車四馬中居中的兩匹馬。又叫“服”。 《詩·秦風·小戎》“騏騮是中” 漢 鄭玄 箋:“中,中服也。” 2. 中式服裝。 冰心 《我的學生》:“現在她已完全換了中服,一句英語不說,但還是同 歐 美 的小女孩一樣的活潑淘氣。 |
藏藍 | 藏藍 藏藍(purplish blue),藍里略透紅色,一種很深的藍色,RGB大約為7,1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