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廣州的詞語

    形容廣州的詞語:繁華、美食、文化、歷史、現代、多元、開放、交通便利、商業、旅游、大氣、熱情、濕熱、海洋、嶺南、珠江、夜色、燈火、人口密集、城市化。

    形容廣州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京廣鐵路 京廣鐵路 京廣鐵路(北京-廣州)是一條從首都北京市通往廣東省廣州市的鐵路,于1957年全線建成,全長2302千米。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之前,隔江分為北南兩段。北段從北京市到湖北省武漢市漢口,稱為“京漢鐵路”(1949年以前稱“盧漢鐵路”“平漢鐵路”),于1897年4月動工到1906年4月建成。南段從廣東省廣州市到湖北省武漢市武昌,稱為“粵漢鐵路”,于1900年7月動工到1936年4月建成。在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后,兩條鐵路接軌,并正式更名為京廣鐵路,1955年12月開始復線工程,1988年12月完工;1992年部分線路路徑改線并于12月開始電氣化工程,2001年9月10日完工。京廣鐵路是中國最重要的一條南北走向的鐵路干線,其連接了6座省會、直轄市,以及多座大中城市。 京廣鐵路連接五省一市,是貫通中國南北的重要鐵路大通道,是國家鐵路南北交通大動脈,也是中國鐵路運輸最為繁忙的主要干線,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京廣線南運貨物以煤炭、鋼鐵、石油、木材及出口物資為主,北運貨物主要是有色金屬礦產品以及糧、糖、茶、水果等農產品和進口物資。 京廣鐵路途經地形為華北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湘東丘陵、衡陽盆地、南嶺、珠江三角洲,溝通了華北、華中與華南,是我國鐵路網的中軸。
    惠州 惠州 (廣東省轄地級市)惠州,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100多公里,屬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惠州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惠州轄惠城區、惠陽區、惠東縣、博羅縣、龍門縣2區3縣,并設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稱為客家僑都 惠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粵東重鎮”,一直是東江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半城山色半城湖”之譽。 惠州是中國近代抗爭史的前沿陣地,曾建立華南抗日戰爭的主力部隊—東江縱隊。從唐到清末1000多年間,共有43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留下了96處遺址和2100多件文物。惠州本土孕育了葉挺、廖仲愷、鄧演達、葉亞來等杰出人士。 惠州市兩大經濟支柱分別是電子、石化。截止到2017年,惠州市GDP為3830億元,在廣東省排名第五。 2018年12月,被評為2018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30強。
    市舶司 市舶司 市舶司是中國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設立的管理海上對外貿易的官府,相當于現在的海關。是中國古代管理對外貿易的機關。 唐玄宗開元間(713~741)﹐廣州即設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擔任﹐是為市舶司前身。明清兩朝反復“海禁”。明洪武三年(1370年)“罷太倉黃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年)撤銷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廣東廣州三市舶司。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撤銷全部市舶司,設立江、浙、閩、粵四處海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南巡,在蘇州親眼目睹洋商船只絡繹不絕,引起警覺,下旨除粵海關外,撤銷所有其他海關。是為“一口通商”。 市舶司作為中國古代的外貿機關,見證了中國宋、元、明三朝的海上貿易之繁榮,如今,昔日的古港雄風已經不在,雖已成為過去,但是在現存的市舶司遺址上,我們還是窺見了中國歷經千余年的外貿史,仍可以看到過去的輝煌。
    三元里 三元里 (廣州地名)三元里街成立于1987年。地處廣州市北面,轄區面積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萬多人,外來暫住人員2萬多人,常年流動人員約10萬人。街轄內有三元里中學(原廣北中學)、梓元崗中學(原廣州市六十五中實驗學校)、三元里小學、百事佳小學、三元里公辦幼兒園等所學校,有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民航醫院等醫療機構和社區醫療站。有中南民航管理局等中央、省、市單位120多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7026個。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國廣州起義(即黃花崗起義)中犧牲后葬于廣州市東北郊(現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革命黨人。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之后,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七十二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現黃花崗一地安葬。后來這里便成為了紀念三·二九黃花崗起義的黃花崗公園。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是指1911年4月27日在中國廣州起義(即黃花崗起義)中犧牲后葬于廣州市東北郊(現廣州市越秀區)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的革命黨人。 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同盟會為推翻清王朝的統治,在廣州舉行起義。起義失敗之后,中國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先生冒著生命危險將七十二具烈士遺骸收殮,購買現黃花崗一地安葬。后來這里便成為了紀念三·二九黃花崗起義的黃花崗公園。
    騎羊執穗 騎羊執穗 qí yáng zhí suì ㄑㄧˊ ㄧㄤˊ ㄓㄧˊ ㄙㄨㄟˋ 騎羊執穗(騎羊執穗) 相傳古代有五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秬來到 廣州 。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引《續南越志》。后因以“騎羊執穗”為詠 廣州 的典故。 宋 洪適 《番禺調笑·羊仙》詞:“騎羊執穗神仙五,拭目摩肩爭覩。”
    詹天佑 詹天佑 (中國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祖籍徽州婺源,生于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于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騎羊執穗 騎羊執穗 qí yáng zhí suì ㄑㄧˊ ㄧㄤˊ ㄓㄧˊ ㄙㄨㄟˋ 騎羊執穗(騎羊執穗) 相傳古代有五仙人騎五色羊執六穗秬來到 廣州 。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引《續南越志》。后因以“騎羊執穗”為詠 廣州 的典故。 宋 洪適 《番禺調笑·羊仙》詞:“騎羊執穗神仙五,拭目摩肩爭覩。”
    黃巢 黃巢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 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乾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乾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西南)。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黃巢 黃巢 黃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西南)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 王仙芝起義前一年,關東發生了大旱,官吏強迫百姓繳租稅,服差役,百姓走投無路,聚集黃巢周圍,與唐廷官吏進行過多次武裝沖突。干符二年(875年)六月,黃巢與兄侄八人響應王仙芝。干符四年(877年)二月,黃巢率軍攻陷鄆州,殺死節度使薛崇。干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死,眾推黃巢為主,號稱“沖天大將軍”,改元王霸。干符六年(879年)正月,兵圍廣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七日,東都留守劉允章迎黃巢軍入洛陽。十二月一日,兵抵潼關。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十三日,黃巢兵進長安,于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并大肆屠戮唐朝宗室百官。 在唐朝將領李克用、王重榮等人的猛烈進攻下,中和四年(884年)六月十五日,黃巢敗死狼虎谷(在今山東萊蕪西南)。昭宗天復初年,黃巢侄子黃皓率殘部流竄,在湖南為湘陰土豪鄧進思伏殺,唐末農民起義結束。
    高劍父 高劍父 高劍父(1879—1951),中國近現代國畫家、美術教育家、嶺南畫派創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現廣州市番禺南村員崗鄉),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門。 高劍父,漢族,廣府人,名侖,字劍父,后以字行。與陳樹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國畫改革,后人稱嶺南畫派。
    廣東 廣東 (中國行政區域)廣東,名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簡稱“粵”,省會廣州,是中國大陸南端沿海的一個省份。位于南嶺以南,南海之濱,與香港、澳門、廣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與海南隔海相望。下轄21個地級市(其中2個副省級城市),119個縣級行政區(60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 廣東是嶺南文化的重要傳承地,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和歷史文化等方面都有著獨特風格。廣東通行粵語、客家語和閩語,而且粵、客兩大方言的中心都在廣東。廣東也是目前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 廣東是太古“南海盤古國”所在地。考古證實廣東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廣東是中國的南大門,處在南海航運樞紐位置上,廣東先民從秦漢開始就通過海洋走上與世界各地交往的道路,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最早發源地。改革開放后,廣東成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引進西方經濟、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驕人的成績。 自1989年起,廣東國內生產總值連續居全國第一位,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1/8,已達到中上等收入國家水平、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廣東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2016年,廣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9857家,總量居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15年領跑全國。 廣東珠三角9市將聯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與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并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鮑姑井 鮑姑井 拼音:bào gū jǐng 注音: 條目:鮑姑井(鮑姑井) 在今 廣東省 廣州市 北 越秀山之西,傳說為 鮑姑 所汲處。《嘉慶一統志·廣州府一·山川》:“鮑姑井 ,在 番禺縣 北 越秀山 之西……相傳 晉 鮑靚 女 葛洪 妻所汲處。”
    鮑姑井 鮑姑井 拼音:bào gū jǐng 注音: 條目:鮑姑井(鮑姑井) 在今 廣東省 廣州市 北 越秀山之西,傳說為 鮑姑 所汲處。《嘉慶一統志·廣州府一·山川》:“鮑姑井 ,在 番禺縣 北 越秀山 之西……相傳 晉 鮑靚 女 葛洪 妻所汲處。”
    佛山 佛山 (廣東省地級市)佛山,前身為管轄珠江三角洲的粵中行署、佛山專區,現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珠三角地區西翼經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佛山位于廣東省中部,地處珠三角腹地,毗鄰港澳,東接廣州,南鄰中山。是“廣佛都市圈”、“廣佛肇經濟圈”、“珠江-西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廣東重要的制造業中心,在廣東省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 佛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其市區歷史上是中國天下四聚、四大名鎮之一,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之稱,是中國龍舟龍獅文化名城,粵劇的發源地,嶺南文化分支粵文化的發源地和興盛地、以及傳承地之一。 佛山現轄禪城區、南海區、順德區、高明區和三水區,全市總面積3797.72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765.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40萬人,增長2.60%。 2017年,佛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49.60億元,比上年增長8.5%,躋身高收入城市行列。佛山享有全國文明城市、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之都、最具浪漫城市等美譽。2016年4月25日,《第一財經周刊》發布了新的中國城市分級排名榜單,這份榜單里佛山被定義為二線城市。 2017年,佛山復查確認繼續保留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2017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排第21位。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全國17座城市入選,佛山名列其中。2018年11月,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12月,被評為中國大陸最佳地級城市第9名。
    廣舶 廣舶 廣舶是指宋時從廣州出發航行遠洋的中國船。
    廣瘡 廣瘡 廣瘡(廣瘡) 據說此病最先由外國傳至 廣州 ,故稱。《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終日穿花街過柳巷,在院子里表子家行樂。常言道‘樂極生悲’,闝出一身廣瘡。”
    廣瘡 廣瘡 廣瘡(廣瘡) 據說此病最先由外國傳至 廣州 ,故稱。《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終日穿花街過柳巷,在院子里表子家行樂。常言道‘樂極生悲’,闝出一身廣瘡。”
    酃淥 酃淥 亦作“酃綠”。亦作“ 酃醁 ”。美酒名。 晉 曹攄 《贈石崇》詩:“飲必酃綠,肴則時鮮。”《晉書·武帝紀》:“薦酃淥於太廟。”《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三洲歌》:“ 湘東 酃醁酒, 廣州 龍頭鐺。”按,有二說:(1)酃、淥二酒的并稱。《文選·張協〈七命〉》“乃有 荊 南 烏程 ” 李善 注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淥水 出 豫章 康樂縣 ,其閑 烏程鄉 有酒官,取水為酒。酒極甘美,與 湘東 酃湖 酒,年常獻之,世稱酃淥酒。”(2)即酃酒。《資治通鑒·梁元帝承圣元年》“ 陸納 襲擊 衡州 刺史 丁道貴 於 淥口 ” 元 胡三省 注:“ 衡州 ,治 衡陽縣 。縣東二十里有 酃湖 ,其水湛然綠色,取以釀酒,甘美,謂之酃淥。”
    廣舶 廣舶 廣舶是指宋時從廣州出發航行遠洋的中國船。
    酃淥 酃淥 亦作“酃綠”。亦作“ 酃醁 ”。美酒名。 晉 曹攄 《贈石崇》詩:“飲必酃綠,肴則時鮮。”《晉書·武帝紀》:“薦酃淥于太廟。”《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五·三洲歌》:“ 湘東 酃醁酒, 廣州 龍頭鐺。”按,有二說:(1)酃、淥二酒的并稱。《文選·張協〈七命〉》“乃有 荊 南 烏程 ” 李善 注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淥水 出 豫章 康樂縣 ,其閑 烏程鄉 有酒官,取水為酒。酒極甘美,與 湘東 酃湖 酒,年常獻之,世稱酃淥酒。”(2)即酃酒。《資治通鑒·梁元帝承圣元年》“ 陸納 襲擊 衡州 刺史 丁道貴 于 淥口 ” 元 胡三省 注:“ 衡州 ,治 衡陽縣 。縣東二十里有 酃湖 ,其水湛然綠色,取以釀酒,甘美,謂之酃淥。”
    賢令 賢令 賢令(xián lìnɡ) 1.賢明的縣令。 2.山名。在廣東省陽山縣北二里唐韓愈為陽山令嘗讀書于此有讀書巖。又名牧民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廣州府》。
    粵海 粵海 《粵海》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指中國南部廣東一帶的海域,又作為廣東或廣州的代稱。
    粵海 粵海 《粵海》是一個漢語詞匯,基本意思是指中國南部廣東一帶的海域,又作為廣東或廣州的代稱。
    賢令 賢令 賢令(xián lìnɡ) 1.賢明的縣令。 2.山名。在廣東省陽山縣北二里唐韓愈為陽山令嘗讀書于此有讀書巖。又名牧民山。參閱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廣東二.廣州府》。
    蕃長 蕃長 蕃長,宋代掌蕃坊僑民事務的首領,從僑民中選任。唐宋時,多有外僑至廣州、泉州等地進行貿易,其聚居的地方稱為蕃坊。
    蕃長 蕃長 蕃長,宋代掌蕃坊僑民事務的首領,從僑民中選任。唐宋時,多有外僑至廣州、泉州等地進行貿易,其聚居的地方稱為蕃坊。
    奮擊 奮擊 奮擊,指奮起力擊;奮力擊敵的士兵,精兵。見《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廣州惠王劉越傳》:「齊恐,上書愿與廣川勇士奮擊匈奴,上許之。」
    奮擊 奮擊 奮擊,指奮起力擊;奮力擊敵的士兵,精兵。見《漢書.卷五十三.景十三王傳.廣州惠王劉越傳》:「齊恐,上書愿與廣川勇士奮擊匈奴,上許之。」
    一鱗半甲 一鱗半甲【解釋】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昌華苑 昌華苑 昌華苑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皇帝劉長于唐荔園故址修建的苑囿,位于在今廣州市荔灣區內。
    昌華苑 昌華苑 昌華苑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國皇帝劉長于唐荔園故址修建的苑囿,位于在今廣州市荔灣區內。
    一鱗半甲 【解釋】原指龍在云中,東露一鱗,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出處】唐·高仲武《中興閑氣集·蘇渙》:“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上廣州李帥,其文意長于諷刺,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
    殘疾兒童康復中心 殘疾兒童康復中心 殘疾兒童康復中心位于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石榴崗路,診療項目有小兒腦癱等兒童疾病的治療護理康復。
    尚可喜 尚可喜 尚可喜(1604-1676年),字元吉,號震陽,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萬歷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繼官舉家遷往遼東海州(今遼寧海城)。尚可喜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轉戰數萬里,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清代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康熙年間,晉封為平南親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十月二十九日,平南王尚可喜在廣州薨逝,享年73歲。康熙皇帝賜謚曰敬。
    毽球 毽球 (以幾種球類規則結合的毽子對踢運動)踢毽子又稱(毽球),是一項簡便易行的健身運動,在中國流傳很廣,有著悠久歷史。是一項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經常進行這項活動,可以活動筋骨促進健康。 據歷史文獻和出土文物證明,踢毽子起源于中國漢代,盛行于六朝、隋、唐。 中國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是廣州市體委于1956年舉辦的,并制定了簡單的規則。1984年春,《毽球競賽規則》誕生,它是根據踢毽子的特點,吸收了幾種球類比賽的形式綜合而成的。
    陳云裳 陳云裳 陳云裳(1919年8月10日-2016年6月29日),原名陳云強,生于香港,幼時隨父母移居廣州。 17歲時進軍上海影壇,拍攝了《天下為公》、《血濺寶山城》、《木蘭從軍》、《王昭君》、《秦良玉》、《萬世流芳》等多部電影,大受歡迎,被選為第三屆“中國電影皇后”。1943年,陳云裳退出影壇,移居香港。 2016年6月29日晚,陳云裳在家中安睡中逝世,享年97歲。
    兵頭 兵頭 詞語解析 兵頭 bīngt&oacute;u[judge advocate] 士兵的頭領,軍官內一人說是西洋兵頭。&mdash;&mdash;《廣州軍務記
    稟赴 稟赴 稟赴 bǐngfù [report to one's superior] 稟報 聯名稟赴各大憲。——《廣州軍務記》
    方便之門 方便之門【解釋】方便:本佛家語,指靈活對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后指給人方便的門路。【出處】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示例】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明·馮惟敏《僧尼共祀》第四折【近義詞】終南捷徑【反義詞】山窮水盡、走頭無路【語法】偏正式;作賓語;與“開”連用
    金蘭會 金蘭會 金蘭會,漢語詞語,拼音,jīn lán huì舊時在廣州順德農村地區女子結社的名稱。
    徑直 徑直 徑直讀音:jìng zhí【directly】∶直接(表示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道,不在中途耽擱)這一班客機從廣州徑直飛往海口。詞解 表示直接進行某事,不在事前費盡周折。
    烹蛇 烹蛇 【詞語】:烹蛇 【釋義】:1.晉陶潛《搜神后記》卷十載:元嘉中,廣州有三人共入山中伐木。忽見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湯始熱,便聞林中如風雨聲。須臾,有一蛇大十圍,長四五丈,徑來湯中銜卵去,三人無幾皆死。后因以"烹蛇"為典,謂其事會招來禍殃。
    日氣 日氣 日光散發的熱氣 日氣(日氣) 日氣 rìqì [heat emited by sun] 日氣蒸云。——《廣州軍務記》
    散商 散商 散商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sàn shānɡ,意思是指鴉片戰爭前廣州的英國東印度公司以外的外國商人。
    新垣 新垣 (漢語詞匯)釋義 1.新筑的垣墻。《藝文類聚》卷五一引 南朝 陳 徐陵 《廣州刺史歐陽頠德政碑》:“新垣既筑,外戶無扃。” 2.復姓。 漢 有 新垣平 。見《史記·封禪書》。
    舉世聞名 舉世聞名【解釋】舉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示例】中國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廣州的花卉動物牙雕,尤其~。 ◎秦牧《高高翹起的象鼻子》【近義詞】遐邇聞名、譽滿天下【反義詞】默默無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舉世聞名 【解釋】舉世:全世界。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王逸少風流才士,蕭散名人。舉世但知其書,翻以能自蔽也。”【示例】中國的象牙雕刻是杰出的,北京的山水人物和廣州的花卉動物牙雕,尤其~。 ◎秦牧《高高翹起的象鼻子》【近義詞】遐邇聞名、譽滿天下【反義詞】默默無聞【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真諦 真諦 (出自佛經)(一)二諦之一,三諦之一。指真實不妄之義理。如謂世間法為俗諦 ,出世間法為真諦。 (二)(499~569)五、六世紀間之著名譯經僧。梵名Parama^rtha 。 音譯作波羅末他、波羅末陀。又稱拘羅那陀(梵Kulana^tha )。西北印度優禪尼(梵Ujjaini^ )人,婆羅門種,姓頗羅墮(梵Bha^rata )。聰敏強記,辯才不竭。少游諸國,歷事諸師,精研四韋六論,貫練三藏五部,究明大乘之妙理。南朝梁代中大同元年(546)攜經典抵中國南海。太清二年(548)入建業(南京)謁武帝,時值侯景之亂,遂潛行南歸,輾轉游歷今蘇、浙、贛、閩、廣州等地,而所至譯經不輟,每亦撰疏闡釋經論理趣。陳太建元年示寂,世壽七十一。自梁武帝末至陳太建元年,共譯經論紀傳六十四部二七八卷,今僅存三十部,大多為佛教研究之重要典籍。與鳩摩羅什、玄奘、義凈同稱四大翻譯家。其翻譯之方法與學識,為我國佛教傳譯史上之泰斗。主要譯作除轉識論、大乘唯識論 等唯識論典外,另有金光明經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釋、律二十二明了論 、中邊分別論、十七地論(此書乃瑜伽師地論 之別出本)、俱舍論 釋、大乘起信論 等。其中以攝大乘論、攝大乘論釋影響最大,此二論乃南朝攝論學派之主要理論根據,真諦亦因之被尊為攝論宗 之祖。[續高僧傳卷一、攝大乘論序、大唐內典錄 卷四、卷五] 真諦 (漢語字詞)真實的道理或意義:人生真諦。
    絲莊 絲莊 【拼音】:sī zhuāng 【注音】:ㄙㄧ ㄓㄨㄤ 【漢字】:絲莊(絲莊) 舊時經營 華 商與洋商間生絲貿易的中間商。盛行于 廣州 一帶。
    軟飽 軟飽 (1).謂飲酒。 宋 蘇軾 《發廣州》詩:“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馀。”自注:“ 浙 人謂飲酒為軟飽。” 明 馮時化 《酒史·酒考》:“酒醉曰軟飽。” 清 周亮工 《題所作八分書寒鴉歌后》:“老人潦倒涂鴉,尚可易三日軟飽,皆足記也。” 清 鈕琇 《觚賸·酒芝》:“憶君去后,猶存故人酒一罌。請佐君軟飽可乎?” (2).謂以流質或軟和的食物充饑。 清 趙翼 《齒痛》詩:“哺糜但軟飽,就枕鮮美睡。” 清 趙翼 《邵松阿落一齒已而落處更生所謂兒齒也走筆奉賀》詩:“軟飽惟資 張蒼 乳,柔存幸剩 商容 舌。”
    兵頭 兵頭 詞語解析 兵頭 bīngt&oacute;u[judge advocate] 士兵的頭領,軍官內一人說是西洋兵頭。&mdash;&mdash;《廣州軍務記
    鬼奴 鬼奴 鬼奴:漢語詞匯 鬼奴:格零著長篇小說 鬼奴:霹靂布袋戲虛擬人物 鬼奴 (漢語詞匯)鬼奴是漢語詞匯,拼音guǐ nú,廣州富人掠奪海外黑人為奴。
    廣州泉 泉名。指貪泉。在廣州西北二十里石門,今南海縣境內。傳說飲其水者,則起貪心。
    方便之門 【解釋】方便:本佛家語,指靈活對待。原是佛教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后指給人方便的門路。【出處】唐·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維摩見柄,蓋申方便之門;道安謝歸,思遠朝廷之事。”【示例】誰想巡捕老爺大開~,放俺還俗,便成配偶。 ◎明·馮惟敏《僧尼共祀》第四折【近義詞】終南捷徑【反義詞】山窮水盡、走頭無路【語法】偏正式;作賓語;與“開”連用
    徑直 徑直 徑直讀音:jìng zhí【directly】∶直接(表示直接向某處前進,不繞道,不在中途耽擱)這一班客機從廣州徑直飛往海口。詞解 表示直接進行某事,不在事前費盡周折。
    公班衙 公班衙 公班衙 英文company及法文compagnle的音譯。即“公司”。鴉片戰爭前,中國人對英國東印度公司駐廣州辦事處及南洋華僑對荷蘭東印度公司吧城(雅加達)辦事處的稱呼。
    飲泉清節 飲泉清節【解釋】指廉正清白的節操。【出處】《晉書·良吏傳·吳隱之》載:隆安中,吳為廣州刺史,經石門,“有水名貪泉,飲者懷無厭之欲”,吳“至泉所,酌而飲之,因賦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抵任后,吳“清操逾厲”。【示例】突兀高臺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贏。~今寥落,可但梁山獨擅名! ◎明·劉基《分贓臺》詩
    金蘭會 金蘭會 金蘭會,漢語詞語,拼音,jīn lán huì舊時在廣州順德農村地區女子結社的名稱。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廣州的詞語:繁華、美食、文化、歷史、現代、多元、開放、交通便利、商業、旅游、大氣、熱情、濕熱、海洋、嶺南、珠江、夜色、燈火、人口密集、城市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