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動力的詞語
形容動力的詞語:1. 強勁;2. 猛烈;3. 有力;4. 澎湃;5. 雄渾;6. 雄壯;7. 動感;8. 爆發力;9. 火力;10. 活力;11. 神采飛揚;12. 沖擊力;13. 引人注目;14. 燃燒;15. 雄心勃勃;16. 勃發;17. 狂熱;18. 熱情;19. 激情;20. 激烈
形容動力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勞動力 | 勞動力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 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征上。“員工”這一范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勞動力同勞動是有區別的,勞動是人類生產力為改變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增加商品的價值的實際使用。 |
動力 | 動力 (動力即一切力量的來源)動力即一切力量的來源,主要分為機械類和管理類。1.使機械作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熱力等。 2.比喻對工作、事業等前進和發展起促進作用力量。例句: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
核動力 | 核動力 核動力(英語:Nuclear power,也稱原子能)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產生核電的工廠被稱作核電站,將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包括反應堆和汽輪發電機組。核能在反應堆中被轉化為熱能,熱能將水變為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因為核輻射問題和現在人類還只能控制核裂變,所以核能尚未得到所有國家、民眾的認可,在大部分的國家暫時未有大規模的利用。利用核反應來獲取能量的原理是:當裂變材料(例如鈾-235)在受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發生核裂變時,核能就會以熱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這些熱量會被用來驅動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直接提供動力,也可以連接發電機來產生電能。世界各國軍隊中的某些潛艇及航空母艦以核能為動力(主要是美國)。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因為核輻射問題和現在人類還只能控制核裂變,所以核能暫時未能得到大規模的利用。利用核反應來獲取能量的原理是:當裂變材料(例如鈾-235)在受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發生核裂變時,核能就會以熱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這些熱量會被用來驅動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直接提供動力,也可以連接發電機來產生電能。世界各國軍隊中的大部分潛艇及航空母艦都以核能為動力,同時,核能每年提供人類獲得的所有能量中的7%,或人類獲得的所有電能中的15.7%。 |
半勞動力 | 半勞動力 相對整勞動力而言,半勞動力指男子16周歲到17周歲,51周歲到60周歲;女子16周歲到17周歲,46周歲到55周歲,同時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在勞動年齡以外,但能經常參加勞動,能頂上一個半勞動力的人,也統計在半勞動力中,但不包括12歲以下未上學的少年兒童。在勞動年齡以內,已喪失勞動能力的人不應算為勞動力。 |
全勞動力 | 全勞動力 quán láo dòng lì 全勞動力 指體力強,能從事輕、重體力勞動的人。區別于婦女、兒童、老弱病殘等勞動能力較差的人。多指農業勞動。 |
原動力 | 原動力 (專輯)原動力是環球百樂公司2013-01-24發行的一張國語專輯。歌手雪無影為我們打造了這張專輯,整張專輯的曲風比較多元化。原動力的意思是指原來的、先前的動力。 |
主動力 | 主動力 主動力,讀音zhǔ dònɡ lì,漢語詞語,釋義為1.根本的動力。 2.物理學名詞。即原動力。與"反動力"相對。 |
勞動力 | 勞動力 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 傳統或者早期的概念中,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征上。“員工”這一范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勞動力同勞動是有區別的,勞動是人類生產力為改變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增加商品的價值的實際使用。 |
杠桿原理 | 杠桿原理 (物理學力學定理)杠桿又分稱費力杠桿、省力杠桿和等臂杠桿,杠桿原理也稱為“杠桿平衡條件”。要使杠桿平衡,作用在杠桿上的兩個力矩(力與力臂的乘積)大小必須相等。即: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數式表示為F1· L1=F2·L2。式中,F1表示動力,L1表示動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從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桿達到平衡,動力臂是阻力臂的幾倍,阻力就是動力的幾倍。 杠桿原理 (經濟學名詞)在力學里,典型的杠桿(lever)是置放連結在一個支撐點上的硬棒,這硬棒可以繞著支撐點旋轉。古希臘人將杠桿歸類為簡單機械,并且嚴謹地研究出杠桿的操作原理。 某些杠桿能夠將輸入力放大,給出較大的輸出力,這功能稱為“杠桿作用”。杠桿的機械利益是輸出力與輸入力的比率。 |
勞力 | 勞力 (漢語名詞)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 |
核動力 | 核動力 核動力(英語:Nuclear power,也稱原子能)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產生核電的工廠被稱作核電站,將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包括反應堆和汽輪發電機組。核能在反應堆中被轉化為熱能,熱能將水變為蒸汽推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 因為核輻射問題和現在人類還只能控制核裂變,所以核能尚未得到所有國家、民眾的認可,在大部分的國家暫時未有大規模的利用。利用核反應來獲取能量的原理是:當裂變材料(例如鈾-235)在受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發生核裂變時,核能就會以熱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這些熱量會被用來驅動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直接提供動力,也可以連接發電機來產生電能。世界各國軍隊中的某些潛艇及航空母艦以核能為動力(主要是美國)。 核動力是利用可控核反應來獲取能量,從而得到動力,熱量和電能。因為核輻射問題和現在人類還只能控制核裂變,所以核能暫時未能得到大規模的利用。利用核反應來獲取能量的原理是:當裂變材料(例如鈾-235)在受人為控制的條件下發生核裂變時,核能就會以熱的形式被釋放出來,這些熱量會被用來驅動蒸汽機。蒸汽機可以直接提供動力,也可以連接發電機來產生電能。世界各國軍隊中的大部分潛艇及航空母艦都以核能為動力,同時,核能每年提供人類獲得的所有能量中的7%,或人類獲得的所有電能中的15.7%。 |
勞力 | 勞力 (漢語名詞)勞動力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的勞動力指全部人口。狹義上的勞動力則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在實際統計中,考慮勞動年齡和勞動能力兩個因素的指標有勞動年齡人口和社會勞動力資源總數。 |
動力 | 動力 (動力即一切力量的來源)動力即一切力量的來源,主要分為機械類和管理類。1.使機械作功的各種作用力,如水力、風力、電力、熱力等。 2.比喻對工作、事業等前進和發展起促進作用力量。例句: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
動力學 | 動力學 動力學是理論力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它主要研究作用于物體的力與物體運動的關系。動力學的研究對象是運動速度遠小于光速的宏觀物體。動力學是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許多工程學科的基礎。許多數學上的進展也常與解決動力學問題有關,所以數學家對動力學有著濃厚的興趣。 |
發動機 | 發動機 發動機(Engine)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如內燃機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于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于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
拖拉機 | 拖拉機 (用于牽引或驅動的動力設備)拖拉機(tractor)用于牽引和驅動作業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的自走式動力機。也可做固定作業動力。由發動機、傳動、行走、轉向、液壓懸掛、動力輸出、電器儀表、駕駛操縱及牽引等系統或裝置組成。發動機動力由傳動系統傳給驅動輪,使拖拉機行駛,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都是以橡膠皮帶作為動力傳送的媒介。按功能和用途分農業、工業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機;按結構類型分輪式、履帶式、船形拖拉機和自走底盤等。 |
發動機 | 發動機 發動機(Engine)是一種能夠把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包括如內燃機(汽油發動機等)、外燃機(斯特林發動機、蒸汽機等)、電動機等。如內燃機通常是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發動機既適用于動力發生裝置,也可指包括動力裝置的整個機器(如:汽油發動機、航空發動機)。發動機最早誕生在英國,所以,發動機的概念也源于英語,它的本義是指那種“產生動力的機械裝置”。 |
拖拉機 | 拖拉機 (用于牽引或驅動的動力設備)拖拉機(tractor)用于牽引和驅動作業機械完成各項移動式作業的自走式動力機。也可做固定作業動力。由發動機、傳動、行走、轉向、液壓懸掛、動力輸出、電器儀表、駕駛操縱及牽引等系統或裝置組成。發動機動力由傳動系統傳給驅動輪,使拖拉機行駛,現實生活中,常見的都是以橡膠皮帶作為動力傳送的媒介。按功能和用途分農業、工業和特殊用途等拖拉機;按結構類型分輪式、履帶式、船形拖拉機和自走底盤等。 |
電動機 | 電動機 (電力學術語)電動機(Motor)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一種設備。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并作用于轉子(如鼠籠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電動機按使用電源不同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電力系統中的電動機大部分是交流電機,可以是同步電機或者是異步電機(電機定子磁場轉速與轉子旋轉轉速不保持同步速)。電動機主要由定子與轉子組成,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磁場方向)方向有關。電動機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電流受力的作用,使電動機轉動。 |
雇傭勞動 | 雇傭勞動 雇傭勞動是指無產者把勞動力作為商品出賣給資本家并提供剩余價值的勞動。亦稱工資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由于工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他們的勞動就具有雇傭勞動的性質。勞動力成為商品和雇傭勞動的出現,是一件事的兩面,兩者是相關聯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喪失了生產資料的無產者為了換取工資,以維持生活,不得不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給資本家,成為受雇于資本家的雇傭工人。雇傭工人在生產過程中不僅能創造出使用價值,而且能創造出一個大于勞動力本身價值的新價值。其中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部分就是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余價值。雇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存在的基礎。 |
電動機 | 電動機 (電力學術語)電動機(Motor)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的一種設備。它是利用通電線圈(也就是定子繞組)產生旋轉磁場并作用于轉子(如鼠籠式閉合鋁框)形成磁電動力旋轉扭矩。電動機按使用電源不同分為直流電動機和交流電動機,電力系統中的電動機大部分是交流電機,可以是同步電機或者是異步電機(電機定子磁場轉速與轉子旋轉轉速不保持同步速)。電動機主要由定子與轉子組成,通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力運動的方向跟電流方向和磁感線(磁場方向)方向有關。電動機工作原理是磁場對電流受力的作用,使電動機轉動。 |
人力 | 人力 人力是一個漢語詞匯。它有以下幾種意義①人的勞力,人的力量。②勞動力。指從事勞作的人。③仆役。④防務采辦術語。⑤一種資源。人”作為一種能動性的資源體現體現在“人力”中。⑥人力構成要素。 |
原動力 | 原動力 (專輯)原動力是環球百樂公司2013-01-24發行的一張國語專輯。歌手雪無影為我們打造了這張專輯,整張專輯的曲風比較多元化。原動力的意思是指原來的、先前的動力。 |
核潛艇 | 核潛艇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于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采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
核潛艇 | 核潛艇 核潛艇是潛艇中的一種類型,指以核反應堆為動力來源設計的潛艇。由于這種潛艇的生產與操作成本,加上相關設備的體積與重量,只有軍用潛艇采用這種動力來源。核潛艇水下續航能力能達到20萬海里,自持力達60-90天。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1954年1月24日首次開始試航,它宣告了核動力潛艇的誕生。目前全世界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有6個,分別為: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中國、印度(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在建)。其中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潛艇最多。 核潛艇的出現和核戰略導彈的運用,使潛艇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裝有核戰略導彈的核潛艇是一支水下威懾的核力量。 |
主動力 | 主動力 主動力,讀音zhǔ dònɡ lì,漢語詞語,釋義為1.根本的動力。 2.物理學名詞。即原動力。與"反動力"相對。 |
全勞動力 | 全勞動力 quán láo dòng lì ㄑㄨㄢˊ ㄌㄠˊ ㄉㄨㄙˋ ㄌㄧˋ 全勞動力 指體力強,能從事輕、重體力勞動的人。區別于婦女、兒童、老弱病殘等勞動能力較差的人。多指農業勞動。 |
傳動 | 傳動 傳動;是指機械之間的動力傳遞。也可以說將機械動力通過中間媒介傳遞給終端設備,這種傳動方式包括鏈條傳動、摩擦傳動、液壓傳動、齒輪傳動以及皮帶式傳動等。 |
氣動 | 氣動 氣動是利用撞擊作用或轉動作用產生的空氣壓力使其運動或作功,氣動就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源,帶動機械完成伸縮或旋轉動作。因為是利用空氣具有壓縮性的特點,吸入空氣壓縮儲存,空氣便像彈簧一樣具有了彈力,然后用控制元件控制其方向,帶動執行元件的旋轉與伸縮。從大氣中吸入多少空氣就會排出多少到大氣中,不會產生任何化學反應,也不會消耗污染空氣的任何成分,另外氣體的粘性較液體要小,所以說流動速度快,也很環保。 |
飛機 | 飛機 (交通工具)飛機(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后,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
風洞 | 風洞 風洞(wind tunnel)即風洞實驗室,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并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并可量度氣流對實體的作用效果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風洞實驗是飛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在交通運輸、房屋建筑、風能利用等領域更是不可或缺的。這種實驗方法,流動條件容易控制。實驗時,常將模型或實物固定在風洞中進行反復吹風,通過測控儀器和設備取得實驗數據。 為使實驗結果準確,實驗時的流動必須與實際流動狀態相似,即必須滿足相似律的要求。但由于風洞尺寸和動力的限制,在一個風洞中同時模擬所有的相似參數是很困難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課題,選擇一些影響最大的相似參數進行模擬。 此外,風洞實驗段的流場品質,如氣流速度分布均勻度、平均氣流方向偏離風洞軸線的大小、沿風洞軸線方向的壓力梯度、截面溫度分布的均勻度、氣流的湍流度和噪聲級等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并定期進行檢查測定。 |
風動工具 | 風動工具 風動工具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工具的統稱。壓縮空氣使活塞等機件產生不同的運動來進行工作。作直線往復運動﹑產生沖擊力的,有風鎬﹑風動鑿巖機﹑鉚釘機等。 |
風洞 | 風洞 風洞(wind tunnel)即風洞實驗室,是以人工的方式產生并且控制氣流,用來模擬飛行器或實體周圍氣體的流動情況,并可量度氣流對實體的作用效果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實驗設備,它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 風洞實驗是飛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工業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在交通運輸、房屋建筑、風能利用等領域更是不可或缺的。這種實驗方法,流動條件容易控制。實驗時,常將模型或實物固定在風洞中進行反復吹風,通過測控儀器和設備取得實驗數據。 為使實驗結果準確,實驗時的流動必須與實際流動狀態相似,即必須滿足相似律的要求。但由于風洞尺寸和動力的限制,在一個風洞中同時模擬所有的相似參數是很困難的,通常是按所要研究的課題,選擇一些影響最大的相似參數進行模擬。 此外,風洞實驗段的流場品質,如氣流速度分布均勻度、平均氣流方向偏離風洞軸線的大小、沿風洞軸線方向的壓力梯度、截面溫度分布的均勻度、氣流的湍流度和噪聲級等必須符合一定的標準,并定期進行檢查測定。 |
傳動 | 傳動 傳動;是指機械之間的動力傳遞。也可以說將機械動力通過中間媒介傳遞給終端設備,這種傳動方式包括鏈條傳動、摩擦傳動、液壓傳動、齒輪傳動以及皮帶式傳動等。 |
飛機 | 飛機 (交通工具)飛機(aeroplane,airplane)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發動機的動力裝置產生前進的推力或拉力,由機身的固定機翼產生升力,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飛機是最常見的一種固定翼航空器。按照其使用的發動機類型又可被分為噴氣飛機和螺旋槳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公認由美國人萊特兄弟發明。他們在1903年12月17日進行的飛行作為“第一次重于空氣的航空器進行的受控的持續動力飛行”被國際航空聯合會(FAI)所認可,同年他們創辦了“萊特飛機公司”。 自從飛機發明以后,飛機日益成為現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它深刻的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開啟了人們征服藍天歷史。 |
電車 | 電車 電車,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德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發明有軌電車后,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應用。 20世紀70年代,是無軌電車復興的時期,除了出現大批斬波調壓車外,還出現了一批新的車型,如采用感應電動機驅動的交流傳動電車和帶有輔助動力裝置的無軌電車等,最簡單的輔助動力是蓄電池,這種電車能在無接觸網的地區作短途運行,此外,還有以柴油機為輔助動力的電車。 |
內燃機 | 內燃機 內燃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它是通過使燃料在機器內部燃燒,并將其放出的熱能直接轉換為動力的熱力發動機。 廣義上的內燃機不僅包括往復活塞式內燃機、旋轉活塞式發動機和自由活塞式發動機,也包括旋轉葉輪式的噴氣式發動機,但通常所說的內燃機是指活塞式內燃機。 活塞式內燃機以往復活塞式最為普遍。活塞式內燃機將燃料和空氣混合,在其汽缸內燃燒,釋放出的熱能使汽缸內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膨脹推動活塞作功,再通過曲柄連桿機構或其他機構將機械功輸出,驅動從動機械工作。 常見的有柴油機和汽油機,通過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是通過做功改變內能。 |
內燃機 | 內燃機 內燃機,是一種動力機械,它是通過使燃料在機器內部燃燒,并將其放出的熱能直接轉換為動力的熱力發動機。 廣義上的內燃機不僅包括往復活塞式內燃機、旋轉活塞式發動機和自由活塞式發動機,也包括旋轉葉輪式的噴氣式發動機,但通常所說的內燃機是指活塞式內燃機。 活塞式內燃機以往復活塞式最為普遍。活塞式內燃機將燃料和空氣混合,在其汽缸內燃燒,釋放出的熱能使汽缸內產生高溫高壓的燃氣。燃氣膨脹推動活塞作功,再通過曲柄連桿機構或其他機構將機械功輸出,驅動從動機械工作。 常見的有柴油機和汽油機,通過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是通過做功改變內能。 |
汽輪機 | 汽輪機 汽輪機也稱蒸汽透平發動機,是一種旋轉式蒸汽動力裝置,高溫高壓蒸汽穿過固定噴嘴成為加速的氣流后噴射到葉片上,使裝有葉片排的轉子旋轉,同時對外做功。汽輪機是現代火力發電廠的主要設備,也用于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艦船動力裝置中。 |
風動工具 | 風動工具 風動工具是以壓縮空氣為動力的工具的統稱。壓縮空氣使活塞等機件產生不同的運動來進行工作。作直線往復運動﹑產生沖擊力的,有風鎬﹑風動鑿巖機﹑鉚釘機等。 |
汽輪機 | 汽輪機 汽輪機也稱蒸汽透平發動機,是一種旋轉式蒸汽動力裝置,高溫高壓蒸汽穿過固定噴嘴成為加速的氣流后噴射到葉片上,使裝有葉片排的轉子旋轉,同時對外做功。汽輪機是現代火力發電廠的主要設備,也用于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艦船動力裝置中。 |
電車 | 電車 電車,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德國人維爾納·馮·西門子發明有軌電車后,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應用。 20世紀70年代,是無軌電車復興的時期,除了出現大批斬波調壓車外,還出現了一批新的車型,如采用感應電動機驅動的交流傳動電車和帶有輔助動力裝置的無軌電車等,最簡單的輔助動力是蓄電池,這種電車能在無接觸網的地區作短途運行,此外,還有以柴油機為輔助動力的電車。 |
引擎 | 引擎 (發動機)引擎是發動機的核心部分,因此習慣上也常用引擎指發動機。引擎的主要部件是氣缸,也是整個汽車的動力源泉。嚴格意義上世界上最早的引擎由一位英國科學家在公元一六八零年發明。在游戲的編寫中,引擎指用于控制所有游戲功能的主程序。 |
錨機 | 錨機 船上用于收放錨及錨鏈的機械。用人力、蒸汽機、電動機、液壓馬達等作為動力。通常安裝在船的首樓甲板上。其發展趨勢是用一臺機組實現起錨、系泊、自動系泊和帶纜等作業。按照驅動形式可以分為:手動、電動、液壓。 |
電梯 | 電梯 電梯是指服務于建筑物內若干特定的樓層,其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于水平面或與鉛垂線傾斜角小于15°的剛性軌道運動的永久運輸設備。也有臺階式,踏步板裝在履帶上連續運行,俗稱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服務于規定樓層的固定式升降設備。垂直升降電梯具有一個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的或傾斜角小于15°的剛性導軌之間。轎廂尺寸與結構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裝卸貨物。習慣上不論其驅動方式如何,將電梯作為建筑物內垂直交通運輸工具的總稱。按速度可分低速電梯(4米/秒以下)、快速電梯4~12米/秒)和高速電梯(12米/秒以上)。19世紀中期開始出現液壓電梯,至今仍在低層建筑物上應用。1852年,美國的E.G.奧蒂斯研制出鋼絲繩提升的安全升降機。80年代,驅動裝置有進一步改進,如電動機通過蝸桿傳動帶動纏繞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紀末,采用了摩擦輪傳動,大大增加電梯的提升高度。 20世紀末電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機作為動力。大大縮小了機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節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優點,極大地助推了房地產向超高層方向發展。 蒂森克虜伯電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電梯”可水平垂直運轉。 |
火力發電 | 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中國的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產煤10.9億噸,其中發電用煤僅占12%。火力發電仍有巨大潛力。 |
輪機 | 輪機 燃氣輪機是以連續流動的氣體為工質帶動葉輪高速旋轉,將燃料的能量轉變為有用功的內燃式動力機械,是一種旋轉葉輪式熱力發動機。 中國在公元十二世紀的南宋高宗年間就已有走馬燈的記載,它是渦輪機(透平)的雛形。15世紀末,意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設計出煙氣轉動裝置,其原理與走馬燈相同。至17世紀中葉,透平原理在歐洲得到了較多應用。 |
輪機 | 輪機 燃氣輪機是以連續流動的氣體為工質帶動葉輪高速旋轉,將燃料的能量轉變為有用功的內燃式動力機械,是一種旋轉葉輪式熱力發動機。 中國在公元十二世紀的南宋高宗年間就已有走馬燈的記載,它是渦輪機(透平)的雛形。15世紀末,意大利人列奧納多·達芬奇設計出煙氣轉動裝置,其原理與走馬燈相同。至17世紀中葉,透平原理在歐洲得到了較多應用。 |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于1905年6月30日投稿于德國《物理年鑒》(Annalen der Physik)發表的第一篇狹義相對論論文。 |
機帆船 | 機帆船 機帆船(motor sailer)是裝有動力機械(主要是柴油機)推進設備的帆船,一般為風帆與小型內燃機兩用的船。通常都是風帆運輸船與風帆漁船裝上小型動力裝置與螺旋槳。有風時使用風帆推進,節約能源;無風時依靠動力裝置轉動螺旋槳推進船舶。 |
電梯 | 電梯 電梯是指服務于建筑物內若干特定的樓層,其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于水平面或與鉛垂線傾斜角小于15°的剛性軌道運動的永久運輸設備。也有臺階式,踏步板裝在履帶上連續運行,俗稱自動扶梯或自動人行道。服務于規定樓層的固定式升降設備。垂直升降電梯具有一個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的或傾斜角小于15°的剛性導軌之間。轎廂尺寸與結構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裝卸貨物。習慣上不論其驅動方式如何,將電梯作為建筑物內垂直交通運輸工具的總稱。按速度可分低速電梯(4米/秒以下)、快速電梯4~12米/秒)和高速電梯(12米/秒以上)。19世紀中期開始出現液壓電梯,至今仍在低層建筑物上應用。1852年,美國的E.G.奧蒂斯研制出鋼絲繩提升的安全升降機。80年代,驅動裝置有進一步改進,如電動機通過蝸桿傳動帶動纏繞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紀末,采用了摩擦輪傳動,大大增加電梯的提升高度。 20世紀末電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機作為動力。大大縮小了機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節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優點,極大地助推了房地產向超高層方向發展。 蒂森克虜伯電梯公司研制出新型“多重電梯”可水平垂直運轉。 |
機帆船 | 機帆船 機帆船(motor sailer)是裝有動力機械(主要是柴油機)推進設備的帆船,一般為風帆與小型內燃機兩用的船。通常都是風帆運輸船與風帆漁船裝上小型動力裝置與螺旋槳。有風時使用風帆推進,節約能源;無風時依靠動力裝置轉動螺旋槳推進船舶。 |
火力發電 | 火力發電 火力發電(thermal power,thermoelectricity power generation),利用可燃物在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中國的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產煤10.9億噸,其中發電用煤僅占12%。火力發電仍有巨大潛力。 |
掛車 | 掛車 掛車是指由汽車牽引而本身無動力驅動裝置的車輛。 由一輛汽車(貨車或牽引車、叉車)與一輛或一輛以上掛車的組合。載貨汽車和牽引汽車為汽車列車的驅動車節,稱為主車。被主車牽引的從動車節稱為掛車。 是公路運輸的重要車種,采用汽車列車運輸是提高經濟效益最有效而簡單的重要手段。具有迅速、機動、靈活、安全等優勢;可方便地實現區段運輸。 |
水力 | 水力 (教師、演說人)水力是在江蘇地區活躍的演說家(本詞條皆出自其演講的宣傳單) 水力 (詞語釋義)水力出自《漢書·溝洫志》,“又其口所居高,於以分﹝流﹞殺水力,道里便宜,可復浚以助 大河 泄暴水,備非常” 。意為水流產生的動力。 |
掛車 | 掛車 掛車是指由汽車牽引而本身無動力驅動裝置的車輛。 由一輛汽車(貨車或牽引車、叉車)與一輛或一輛以上掛車的組合。載貨汽車和牽引汽車為汽車列車的驅動車節,稱為主車。被主車牽引的從動車節稱為掛車。 是公路運輸的重要車種,采用汽車列車運輸是提高經濟效益最有效而簡單的重要手段。具有迅速、機動、靈活、安全等優勢;可方便地實現區段運輸。 |
鍋駝機 | 鍋駝機 鍋駝機(locomobile) 鍋爐和蒸汽機連在一起的動力機器,有的裝著輪子,可以移動。鍋駝機可以帶動水車、發電機或其他各種機械,用煤炭、木柴、重油等做燃料,適于農村使用。 鍋駝機與水泵、水車相配可進行灌溉排水;與發電機相配可發電,提供電力;并可直接驅動脫粒、碾米、榨油、鋸木、食品加工和機械制造中的各種工作機械。 |
無軌電車 | 無軌電車 無軌電車(Trolleybus)是一種通常由架空接觸網供電、電動機驅動,不依賴固定軌道行駛的道路公共交通工具。有些國家或地區(如日本),無軌電車屬于軌道交通的范疇。 一般地,無軌電車的受電桿脫線則會失去動力;而裝備有動力蓄電池、超級電容器或柴油發電機的雙動源無軌電車,則可在沒有架空接觸網的路段實現離線行駛。 |
蒸汽機 | 蒸汽機 蒸汽機是將蒸汽的能量轉換為機械功的往復式動力機械。蒸汽機的出現曾引起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直到20世紀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動機,后來才逐漸讓位于內燃機和汽輪機等。 蒸汽機需要一個使水沸騰產生高壓蒸汽的鍋爐,這個鍋爐可以使用木頭、煤、石油或天然氣甚至可燃垃圾作為熱源。蒸汽膨脹推動活塞做功。 |
汽船 | 汽船 汽船是以蒸汽為動力,蒸汽機驅動的輪船,主要有螺旋槳和明輪驅動兩種。它最早成功試航于19世紀初,是工業革命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