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價格低的詞語
形容價格低的詞語:1. 廉價;2. 經濟;3. 親民;4. 實惠;5. 便宜;6. 物美價廉;7. 低價;8. 超值;9. 省錢;10. 薄利多銷;11. 打折;12. 折扣;13. 特價;14. 淘寶;15. 優惠;16. 破產甩賣;17. 免費;18. 比較便宜;19. 價格實惠;20. 低廉
形容價格低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保護價格 | 保護價格 保護價格是指國家為保護生產者或消費者的利益而制定的價格。一般只適用于個別商品或個別商品的一定時期。如農產品大都是人民必需的生存資料,當它出現暫時的供大于求時,價格則會下降,其結果將導致生產滑坡。實行保護價格,當市場價格相對較高時,生產者可獲得較多利益;當市場價格相對較低時,生產者可把商品賣給政府,并享受保護價,免受較大損失。在我國,保護價格主要是邊遠地區農產品收購的最低保護價 (即最低限價) 和工業品銷售的最高保護價 (即最高限價)。 |
傾銷 | 傾銷 傾銷是產品以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家(地區)的行為。若出口方的經濟為市場經濟,則可用其國內銷售價、向第三方的出口價等為依據確定正常價值;若出口方的經濟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則要以替代國價格、相似產品在進口國的銷售價格等為依據確定被指控產品的正常價值。 關于執行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協議規定,如果在正常的貿易過程中,一項產品從一國出口到另一國,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在其本國內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渠道,則該產品將被認為是傾銷。 |
傾銷 | 傾銷 傾銷是產品以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家(地區)的行為。若出口方的經濟為市場經濟,則可用其國內銷售價、向第三方的出口價等為依據確定正常價值;若出口方的經濟被認定為非市場經濟,則要以替代國價格、相似產品在進口國的銷售價格等為依據確定被指控產品的正常價值。 關于執行1994年關貿總協定第6條的協議規定,如果在正常的貿易過程中,一項產品從一國出口到另一國,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在其本國內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渠道,則該產品將被認為是傾銷。 |
低廉 | 低廉 低廉 :比正常價格便宜,廉價。相對比性相對低的價格 |
剪刀差 | 剪刀差 剪刀差是指工農業產品交換時,工業品價格高于價值,農產品價格低于價值所出現的差額。因用圖表表示呈剪刀張開形態而得名。它表明工農業產品價值的不等價交換。 如果價格背離價值的差額越來越大,叫擴大剪刀差;反之,叫縮小剪刀差。 |
中標 | 中標 中標是指招標人向經評選的投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并在規定的時間內與之簽訂書面合同的行為。中標人的投標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招標文件中規定的各項綜合評價標準; (2)能夠滿足招標文件的實質性要求,并且經評審的投標價格最低,但是投標價格低于成本的除外。 |
暗補 | 暗補 暗補是通過對選定商品的生產或流通環節的補貼,使商品的價格低于市場價格來間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
暗補 | 暗補 暗補是通過對選定商品的生產或流通環節的補貼,使商品的價格低于市場價格來間接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
特價 | 特價 特價,特別優惠的價格、特別低廉價格的簡稱。就是一種比市場價格要低的一種商品的價格,它普遍存在于商業中的各種營銷活動中,是各種經濟體營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以較市場價偏低的價格,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在同種商品中脫穎而出,對消費者更具有吸引力,更有號召力,從而,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成規模的商家往往主打價格優勢,以特價的形式,贏得自己的市場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空間中,薄利多銷成為眾多商家制勝的法寶。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特價標準英文名為Special Offer。 |
平價 | 平價 高價的對稱。中國在存在多種價格形式的條件下,同一商品的價格水平相對較低的一種,或同種商品存在多種國家定價時,相對較低的一種商品價格的俗稱。 |
減價 | 減價 減價(jiǎn jià)指的是降低價格,比喻購買東西的時候把原來的價格降低就是減價。 |
壓價 | 壓價 [基本解釋] 壓價yājià [force prices down; demand a lower price] 強使價格降低 壓價出售 [引證解釋]: 強使價格降低。 |
價位 | 價位 價位一般指商品和服務價格所處的檔次,一般用高、中、低三檔劃分價位等級。平時,價位也指商品的大體價格。 而在股市,價位是股票變動的最小幅度,價位的高低隨股票的每股市價的不同而異。 |
限價 | 限價 限價(LimitPrice),限價指示中所指定的價格,即是指該交易指示的最高的購入價(即最高限價)或最低的賣出價(即最低限價)。 |
短價 | 短價 短價,意為減低或壓低價格。 |
批零差價 | 批零差價 零差價,是指同種商品在同一市場、同一時間內批發價格和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批零差價是由零售企業的流通費用、利潤和稅企構成的。批零差價是商品在流通領域里的最后一道環節差價。批零差價的大小,直接關系到商品零售價格的高低和批發企業與零售企業的利益分配。 批零差價是指同一商品在同一市場同一時間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它是商品在整個流通中的最后一個差價,是零售價格的基本依據。它不僅涉及到批發商與零售商的利益,而且直接影響到市場物價水平。 |
凈價 | 凈價 凈價是場外交易市場上的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場外交易價格通常有兩個,一個是售給自營商的批發價,另一個是賣給客戶的零售價。通過 “凈價” 方式達成的買賣價格是交易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證券公司的獲利途徑就在于賣出的 “加價”和買人的 “減價”。凈價又被稱為 “實價”。換句話說它應是指非會員經營公司以低于交易所上市價格來購買大宗股票的價格。凈價這種交易使銷售者節省了在交易所銷售所必需花費的傭金,能保證銷售者有一個較好的凈利潤。 |
折價 | 折價 折:按原數減去其中的成數 [discount]。如:打八折 價:價格 折價:在價格上減低。 |
降價 | 降價 降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jiàng jià ,意思是指商品本身質量沒有問題,商家因為季節變動,供過于求等原因對商品進行降低價格處理,以擴大銷售。 |
報價 | 報價 報價分為證券報價、投標報價、產品報價。證券報價是證券市場上交易者在某一時間內對某種證券報出的最高進價或最低出價。投標報價,是商家競投某項目時愿意出的價格。產品報價是指賣方通過考慮自己產品的成本,利潤,市場競爭力等因素,公開報出的可行的價格。 |
標價 | 標價 標價是底標價(同標底價)與投標報價的統稱。一般指后者。投標報價中的標價,一般指各投標單位各別的總報價。在開標時當眾啟封全部投標人的標函,按其標價高低順序排列; 同時公布標底價。一般以最接近標底價的標價、或符合招標文件規定浮動幅度的最低標價為中標價。以上兩類標價,通常均稱為合理標價。中標與否,標價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采用“明標”方式招標時,在招標文件中公開的“標底價”; 以及在開標時公布的“標底價”都可稱為招標人的“標價”。 |
讓價 | 讓價 交易中賣方同意降低價格 引證解釋 讓價,讓價兒 |
貶價 | 貶價 biǎn jià 貶價(貶價) 貶價 biǎnji[reduce a price] 降低貨物價格貶價 |
殺價 | 殺價 殺價,指買主利用賣主急于售出的心理,大幅度地壓低價格。 |
售價 | 售價 即銷售價,銷售價是商家根據自己情況提高或降低指導價得到的最終銷售價格,是浮動價格。 |
賣價 | 賣價 指投資人將基金持份賣回給基金(公司)的價格,于交易所內或場外某證券或商品的出售價,通常這是交易商愿意賣出的最低價。賣價又稱贖回價(redemptionprice),通常相當于凈值(除非有贖回手續費redemptionfees)。 |
比價 | 比價 比價,“商品比價”的簡稱。指在同一市場、同一時間內、不同種類的商品價格之間的比例。它是不同商品的價值量之間比例關系的反映。這種比價關系體現在不同種類的商品之間,形成多種商品比價。如不同種類的工業品之間的比價,即工業品比價; 不同種類的農產品之間的比價,即農產品比價;工業品與農產品之間的交換比例,即工農業產品交換比價。 |
高價 | 高價 高價即比基準水平大幅高出的價格 |
看低 | 看低 看低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為kàn dī,基本意思是預測市場價格下跌。 |
跌價 | 跌價 跌價,指銷售價格下跌。語出《市聲》第二十回:“ 步青喜道:‘這有何難?只是要照原價,我卻找不到主愿;要肯跌價,這事準當效勞。’” |
調價 | 調價 調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tiáojià,是指調整價格。 |
開價 | 開價 開價,讀音kāi jià,是漢語詞匯,解釋為賣方對要出售的物品報出價格。 |
還價 | 還價 【基本釋義】買方因嫌貨價高而說出愿付的價格。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普及本 | 普及本 普及本是指大量銷行的書籍,在原有版本外,發行的用紙較次、開本較小、裝訂從簡、定價較低的版本。 |
特價 | 特價 特價,特別優惠的價格、特別低廉價格的簡稱。就是一種比市場價格要低的一種商品的價格,它普遍存在于商業中的各種營銷活動中,是各種經濟體營銷的重要的手段之一。以較市場價偏低的價格,以接近成本價的價格,在同種商品中脫穎而出,對消費者更具有吸引力,更有號召力,從而,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成規模的商家往往主打價格優勢,以特價的形式,贏得自己的市場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空間中,薄利多銷成為眾多商家制勝的法寶。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特價標準英文名為Special Offer。 |
助聽器 |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
助聽器 |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
平價 | 平價 高價的對稱。中國在存在多種價格形式的條件下,同一商品的價格水平相對較低的一種,或同種商品存在多種國家定價時,相對較低的一種商品價格的俗稱。 |
減價 | 減價 減價(jiǎn jià)指的是降低價格,比喻購買東西的時候把原來的價格降低就是減價。 |
壓價 | 壓價 [基本解釋] 壓價yājià [force prices down; demand a lower price] 強使價格降低 壓價出售 [引證解釋]: 強使價格降低。 |
價位 | 價位 價位一般指商品和服務價格所處的檔次,一般用高、中、低三檔劃分價位等級。平時,價位也指商品的大體價格。 而在股市,價位是股票變動的最小幅度,價位的高低隨股票的每股市價的不同而異。 |
限價 | 限價 限價(LimitPrice),限價指示中所指定的價格,即是指該交易指示的最高的購入價(即最高限價)或最低的賣出價(即最低限價)。 |
短價 | 短價 短價,意為減低或壓低價格。 |
折價 | 折價 折:按原數減去其中的成數 [discount]。如:打八折 價:價格 折價:在價格上減低。 |
淨價 | 凈價 凈價是場外交易市場上的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場外交易價格通常有兩個,一個是售給自營商的批發價,另一個是賣給客戶的零售價。通過 “凈價” 方式達成的買賣價格是交易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證券公司的獲利途徑就在于賣出的 “加價”和買人的 “減價”。凈價又被稱為 “實價”。換句話說它應是指非會員經營公司以低于交易所上市價格來購買大宗股票的價格。凈價這種交易使銷售者節省了在交易所銷售所必需花費的傭金,能保證銷售者有一個較好的凈利潤。 |
低昂 | 低昂 低昂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dī áng 釋義:1、起伏;升降。2、高低,高下。3、指爭高下。4、指價格的貴賤。5、指抬高或壓低(價格)。6、指音節的高低。7、沉浮。謂隨波逐流。 |
拋售 | 拋售 【注音】: 基本解釋 拋售 pāoshòu [undersell;dump] 低價大量出售商品或股票;特指用低于國內市場價格向國外銷售[過剩商品] 拋售剩余商品 |
讓價 | 讓價 交易中賣方同意降低價格 引證解釋 讓價,讓價兒 |
降價 | 降價 降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jiàng jià ,意思是指商品本身質量沒有問題,商家因為季節變動,供過于求等原因對商品進行降低價格處理,以擴大銷售。 |
報價 | 報價 報價分為證券報價、投標報價、產品報價。證券報價是證券市場上交易者在某一時間內對某種證券報出的最高進價或最低出價。投標報價,是商家競投某項目時愿意出的價格。產品報價是指賣方通過考慮自己產品的成本,利潤,市場競爭力等因素,公開報出的可行的價格。 |
標價 | 標價 標價是底標價(同標底價)與投標報價的統稱。一般指后者。投標報價中的標價,一般指各投標單位各別的總報價。在開標時當眾啟封全部投標人的標函,按其標價高低順序排列; 同時公布標底價。一般以最接近標底價的標價、或符合招標文件規定浮動幅度的最低標價為中標價。以上兩類標價,通常均稱為合理標價。中標與否,標價是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采用“明標”方式招標時,在招標文件中公開的“標底價”; 以及在開標時公布的“標底價”都可稱為招標人的“標價”。 |
拋售 | 拋售 【注音】: 基本解釋 拋售 pāoshòu [undersell;dump] 低價大量出售商品或股票;特指用低于國內市場價格向國外銷售[過剩商品] 拋售剩余商品 |
價差 | 價差 價差(Spread)是指使用建倉時,價格高的合約價格減去價格較低的合約價格。(所以在期貨建倉時價差一定是正數,平倉時,價差可正可負)相對于傭金、印花稅等確定性成本而言,買賣價差是一種不確定性交易成本。報價驅動市場的價差由做市商存貨成本、逆向選擇成本、訂單處理成本組成,訂單驅動市場的價差由逆向選擇成本、訂單處理成本、執行成本等組成,并無存貨成本。 近義詞:差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某某差價”。本質都是“差”對“價”的描述。 |
貶價 | 貶價 biǎn jià 貶價(貶價) 貶價 biǎnji[reduce a price] 降低貨物價格貶價 |
掉價 | 掉價 掉價,漢語詞匯,釋義為價格降低:菠菜掉價了。 比喻身分、排場、地位降低。使臉面丟失。 |
售價 | 售價 即銷售價,銷售價是商家根據自己情況提高或降低指導價得到的最終銷售價格,是浮動價格。 |
殺價 | 殺價 殺價,指買主利用賣主急于售出的心理,大幅度地壓低價格。 |
賣價 | 賣價 指投資人將基金持份賣回給基金(公司)的價格,于交易所內或場外某證券或商品的出售價,通常這是交易商愿意賣出的最低價。賣價又稱贖回價(redemptionprice),通常相當于凈值(除非有贖回手續費redemptionfees)。 |
電價 | 電價 電價,在離子化合物中元素的1個原子得失電子的數目。失電子的為正價,得電子的為負價。如在氯化鎂(MgCl2)中,鎂為+2價,氯為-1價。 電價,通指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每耗費一千瓦時電量所應支付人民幣的價格。 2018年9月,江西省發改委印發《關于進一步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有關事項的通知》,降低江西電網一般工商業目錄電價每千瓦時4.64分。 |
典田 | 典田 典田亦稱“典地”。將使用權及收益權出典給他人的田地。中國舊時,占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為應付急需,又不愿輕易放棄對 土地的所有權,而想保持回贖權時,常采用的一種典田方式。承典人須交付一定典價,在典當期間也可轉典給別人。典價一般比絕賣價格低得多。典田到期無力回贖,即成絕賣。特別在田價日漲的情況下,地主還常借故籍沒典田、典田在無力回贖而成絕賣時,出典人所得找價,往往為數極微,遇田價倍增時,相去更遠。地主、富農常利用典田壓低田價,兼并農民土地。中農、貧農之間因融通資金,也常發生典田關系。有永佃權 (亦稱“田面權” 。在土地私有制下農民交納佃租在地主土地上永久耕種或放牧的權利) 的土地、田面、田底 (指永佃的土地、地主的土地所有權) 、還可分別出典。農戶把土地出典后,繼續耕種出典土地而向承典人繳納的地租,稱為“典租” 。也有“座典座租”、“賣馬不離槽”等俗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