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而的成語 (452個)

    181

    擊壤

    成語拼音:
    jī rǎng ér gē
    成語解釋:
    擊壤:古代的一種游戲。打擊土堆唱歌。比喻太平盛世,人人豐衣足食
    成語出處: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一回:“衣冠輻輳,車馬喧闐,人人擊壤歌,處處笙簫樂。”
    182

    計日

    成語拼音:
    jì rì ér sì
    成語解釋:
    見“計日待”。
    成語出處:
    晉·常璩《華陽國志·大同志》:“事終無成,敗亡可計日俟。”
    183

    結繩

    成語拼音:
    jié shé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原指上古沒有文字,用結繩記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會清平,不用法律治國的空想。
    成語出處:
    《周易·系辭下》:“上古結繩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
    184

    卷席

    成語拼音:
    juàn xí ér jū
    成語解釋:
    極言生活之不安定,隨時準備逃難。
    成語出處:
    唐·沈亞之《萬勝崗新城錄》:“冬,縱兵臨壽春,屠馬塘,走其守令狐通,焚霍丘,淮南郡邑大駭,民人卷席居。”
    185

    卷席

    成語拼音:
    juàn xí ér zàng
    成語解釋:
    謂用葦席裹尸埋葬。極言葬禮之薄。
    成語出處:
    《后漢書·逸民傳·梁鴻》:“父讓王莽時為城門校尉,封修遠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卒。鴻時尚幼,以遭亂世,因卷席葬。”
    186

    聚族

    成語拼音:
    jù zú ér jū
    成語解釋:
    聚:聚集;族:家族。同族人聚集一起居住
    成語出處:
    魯迅《故鄉》:“我們多年聚族居的老屋,已經公同賣給別姓了。”
    187

    接踵

    成語拼音:
    jiē zhǒng ér lái
    成語解釋:
    踵:腳后跟。一個跟著一個到來;腳步緊相連。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25回:“當此內憂外患接踵來,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閑情逸致!”
    188

    赍志歿

    成語拼音:
    jī zhì ér mò
    成語解釋:
    赍: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愿死去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189

    赍志

    成語拼音:
    jī zhì ér mò
    成語解釋:
    赍:懷抱著,帶著;歿:死。志愿沒有實現就死了。
    成語出處:
    南朝·梁·江淹《恨賦》:“赍志沒地,長懷無已。”
    190

    接踵

    成語拼音:
    jiē zhǒ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踵:腳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頭的人腳尖挨上前頭人的腳跟;一個跟著一個來到。形容人特別多;絡繹不絕。或事情連續不斷地發生。也作“繼踵至”、“接踵來”。
    成語出處:
    《新編五代史平話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軍接踵至。”
    191

    繼踵

    成語拼音:
    jì zhǒng ér zhì
    成語解釋:
    踵:腳后跟;接踵:足跟相接;至:到,來。指人們前腳跟著后腳,接連不斷地來。形容來者很多,絡繹不絕
    成語出處:
    《晉書·段灼傳》:“由是四方雄俊繼踵至,故能世為強國,吞滅諸侯,奄有天下。”
    192

    口惠實不至

    成語拼音:
    kǒu huì ér shí bù zhì
    成語解釋:
    惠:給人以好處;至:到。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實際的利益卻到不了別人身上。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表記》:“口惠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193

    款款

    成語拼音:
    kuǎn kuǎn ér tán
    成語解釋:
    款:誠懇。誠懇從容的談話。
    成語出處: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5回:“又兼看著九公有個師徒分際,褚大娘子有個姐妹情腸,才得這樣款款談。”
    194

    侃侃

    成語拼音:
    kǎn kǎn ér yán
    成語解釋:
    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成語出處:
    《論語 鄉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195

    叩馬

    成語拼音:
    kòu mǎ ér jiàn
    成語解釋:
    勒住馬頭進行規勸。形容竭力進行勸諫。
    成語出處:
    《史記·伯夷列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義人者。’扶去之。”
    196

    溘然

    成語拼音:
    kè rán ér qù
    成語解釋: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成語出處: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第92首:“則一旦溘然去,將一生心血,付之茫茫,豈不大可惜也。”
    197

    溘然

    成語拼音:
    kè rán ér shì
    成語解釋: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成語出處: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徐錄五》:“忽呼鄰里語曰:‘同居三十余年,今長別矣,以遺蛻奉托可乎?’溘然逝。”
    198

    喟然

    成語拼音:
    kuì rán ér tàn
    成語解釋:
    喟然:嘆氣的樣子。形容因深有感慨嘆息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禮運》:“昔者仲尼與于蠟賓,事畢,出游于觀上,喟然嘆。”
    199

    凱旋

    成語拼音:
    kǎi xuán ér guī
    成語解釋:
    打仗得勝后返回。
    成語出處:
    李曉明《平原槍聲》:“等把鬼子打走了,你們凱旋歸來,我帶領鄉親們到十里開外去迎接。”
    200

    可想

    成語拼音:
    kě xiǎng ér zhī
    成語解釋:
    想:推想。可以通過推想了解真相。
    成語出處:
    宋 王楙《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郊以吟詩廢務,上官差官以攝其職,分其半祿,酸寒之狀,可想知。”
    * 第三個字是而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