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 (342個)

    201

    三旨

    成語拼音:
    sān zhǐ xiàng gōng
    成語解釋:
    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成語出處:
    《宋史·王圭傳》:“以其上殿進呈,曰取圣旨;上可否訖,云領圣旨;退諭稟事者,曰已得圣旨也。”
    202

    死者

    成語拼音:
    sǐ zhě xiāng zhěn
    成語解釋:
    枕:以頭枕物。形容死亡的人非常多
    成語出處:
    《魏書·苻堅傳》:“謝石乘勝追擊,至于青岡,死者枕。”
    203

    同敝

    成語拼音:
    tóng bì xiāng jì
    成語解釋:
    猶同惡濟。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宦者傳序》:“同敝濟,故其有繁,敗國蠹政之事,不可單書。”
    204

    同病

    成語拼音: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成語解釋:
    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同情。憐:憐惜。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憐,同憂救。”
    205

    同病憐,同憂

    成語拼音: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tóng yōu xiāng jiù
    成語解釋:
    憐:憐惜。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同情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歌》乎?同病憐,同憂救。”
    206

    推誠

    成語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dài
    成語解釋:
    誠:誠實的心意。指以真心對待人
    成語出處:
    《北齊書·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待,何忽輒猜阻,橫生此言。”
    207

    推誠

    成語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jiàn
    成語解釋:
    指以真心對待人。推:展示;誠:誠實的心意。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慕容紹宗傳》:“我與晉州推誠待,何忽輒猜阻,橫生此言。”
    208

    推誠

    成語拼音:
    tuī chéng xiāng xìn
    成語解釋:
    誠:真心。以誠心待,互信任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5回:“臣與蜀主,推誠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殺臣之家小也。”
    209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dǎng
    成語解釋:
    共為惡者結為黨。
    成語出處:
    《詩·大雅·皇矣》“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唐·孔穎疏:“言其同惡黨,共行虐政也。”
    210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jì
    成語解釋:
    同惡:共同作惡的人;濟:助。壞人互勾結,共同作惡。
    成語出處:
    漢 潘勗《冊魏公九錫文》:“馬超、成宜,同惡濟。”
    211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jiù
    成語解釋:
    形容互勾結,共同作惡
    成語出處:
    《晉書·呂光載記》:“晃、穆共唇齒,寧又同惡救,東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212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qiú
    成語解釋:
    壞人與壞人互勾結。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三年》:“同惡求,如市賈焉,何難?”
    213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xù
    成語解釋:
    見“同惡助”。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閔公元年》:“簡書,同惡恤之謂也。”
    214

    同惡

    成語拼音:
    tóng è xiāng zhù
    成語解釋:
    亦作“同惡恤”。謂對共同憎惡者,必互援助以對付之。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吳王濞列傳》:“同惡助,同好留,同情成,同欲趨,同利死。”
    215

    彈冠

    成語拼音: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成語解釋:
    冠:帽子。撣去帽子上的塵土;表示慶賀。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將得到引薦而慶幸。后指因即將做官而互慶賀。也形容壞人得意;準備登臺的樣子。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舍也。”
    216

    同類

    成語拼音:
    tóng lèi xiāng cóng
    成語解釋:
    謂物之同類者互依從。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漁父》:“同類從,同聲應,固天之理也。”
    217

    同類

    成語拼音:
    tóng lèi xiāng qiú
    成語解釋:
    謂物之同類者互聚合。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同明照,同類求,云從龍,風從虎。”
    218

    同利

    成語拼音:
    tóng lì xiāng sǐ
    成語解釋:
    謂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助。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同利死,同情成。”
    219

    同美

    成語拼音:
    tóng měi xiāng dù
    成語解釋:
    妒:忌妒。指容貌或才情好的人互忌妒。
    成語出處:
    《素書·安體》:“同美妒,女則武后、韋庶人、蕭良娣是也;男則趙高、李斯是也。”
    220

    靦面

    成語拼音:
    tiǎn miàn xiāng yíng
    成語解釋:
    靦面:面帶愧色。帶著羞愧的樣子去迎人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7回:“那呆子放下釘耙,整整直裰,擺擺搖搖,充作個斯文氣象,一直的靦面迎。”
    * 第三個字是相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