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字是身的成語 (148個)
-
81
殺身出生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ū shēng
- 成語解釋:
- 出:去,離棄。舍棄生命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茍便于主利于國,無敢辭違,殺身出生以徇之。”
-
82
殺身成義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chéng yì
- 成語解釋:
- 猶言殺身成仁。
- 成語出處:
-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
-
83
碎身粉骨
- 成語拼音:
- suì shēn fěn gǔ
- 成語解釋:
- 身體粉碎。指死亡。多指為某種目的而獻身。
- 成語出處:
- 《敦煌變文集·妙法蓮華經講經文》:“暫愿不為(違)于說者,碎身粉骨效驅馳。”
-
84
首身分離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fēn lí
- 成語解釋:
- 首:頭。頭和身體分開了。指被砍頭。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四》:“刳腹折頤,首身分離。”
-
85
束身就縛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jiù fù
- 成語解釋:
- 束:捆。束身:自縛。縛:捆綁。比喻不加抵抗,甘愿被人擒捉。
- 成語出處:
- 《晉書·段灼傳》:“艾被詔書,即遣強兵,束身就縛,不敢顧望。”
-
86
殺身救國
- 成語拼音:
- shā shēn jiù guó
- 成語解釋:
- 不惜犧牲生命以報答國家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44回:“夫料事能中,智也;盡心謀國,忠也;臨難不避,勇也;殺身救國,仁也。”
-
87
碎身糜軀
- 成語拼音:
- suì shēn mí qū
- 成語解釋:
- 猶碎首糜軀。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新書·諭誠》:“人謂豫讓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無恥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軀,以為智伯,何其與前異也?”
-
88
舍身求法
- 成語拼音:
- shě shēn qiú fǎ
- 成語解釋:
- 舍身:舍棄身體;求法:尋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犧牲自己,遠道求經。后比喻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犧牲自己。
- 成語出處:
- 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了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89
守身如玉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rú yù
- 成語解釋:
- 保持節操,象玉一樣潔白無瑕。也泛指愛護自己的身體。
- 成語出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回:“孩兒守身如玉,豈肯墮入污泥!”
-
90
守身若玉
- 成語拼音:
- shǒu shēn ruò yù
- 成語解釋:
- 守身:保持自身的品節。維持自身像玉那樣潔白無瑕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何況這位姑娘,守身若玉,麗志如冰。”
-
91
喪身失節
- 成語拼音:
- sàng shēn shī jié
- 成語解釋:
- 身受污辱,失去節操。
- 成語出處:
- 魯迅《小說舊聞鈔·紅樓夢》:“以妙玉之孤潔而橫罹盜窟,并被以喪身失節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賕之謗,作者蓋深痛之也。”
-
92
舍身圖報
- 成語拼音:
- shě shēn tú bào
- 成語解釋:
- 舍:放棄;報:報答。接受了別人的大恩惠,犧牲生命也要報答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鳴鳳記·物公劾奸》:“剩此微軀,皆賴天恩庇;舍身圖報,如何敢埈巡回避。”
-
93
束身修行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xiū xíng
- 成語解釋:
- 束身:約束自身。約束自身,修養德行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阮籍《大人先生傳》:“往者群氣爭奪,萬物死慮,支體不從,身為泥土,根拔枝殊,咸失其所,汝又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
-
94
慎身修永
- 成語拼音:
- shèn shēn xiū yǒng
- 成語解釋:
- 為長治久安而真誠修身。
- 成語出處:
- 《尚書 皋陶謨》:“慎厥身修思永。”
-
95
束身自愛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zì ài
- 成語解釋:
- 猶言束身自修。
- 成語出處:
- 清·陳天華《中國革命史論》第一章:“稍束身自愛者,不敢逸于常軌,以蒙青史之誅。”
-
96
束身自好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zì hào
- 成語解釋:
- 束身:約束自己,不使放縱;自好:要求自己好。指保持自身純潔。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節淳固。”
-
97
束身自修
- 成語拼音:
- shù shēn zì xiū
- 成語解釋:
- 謂約束自己,不與壞人壞事同流合污。
- 成語出處:
- 《后漢書·卓茂傳》:“[光武帝]乃下詔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執節淳固,誠能為人所不能為。’”
-
98
挺身獨出
- 成語拼音:
- tǐng shēn dú chū
- 成語解釋:
- 挺:撐直。面對著艱難或危險的事情,勇敢地站出來
- 成語出處:
- 《北齊書·綦連猛傳》:“猛遙見之,即亦挺身獨出,與其相對,俯仰之間,刺賊落馬,因即斬之。”
-
99
挺身而出
- 成語拼音:
- tǐng shēn ér chū
- 成語解釋:
-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
100
佻身飛鏃
- 成語拼音:
- tiāo shēn fēi zú
- 成語解釋:
- 只身射箭殺敵。形容殺敵英勇,視死如歸。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顏延之《陽給事誄》:“瓚誓命沈城,佻身飛鏃。”
* 第二個字是身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