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怎么讀 身的意思

漢字 | 身 |
---|---|
讀音 |
|
注音 | ㄕㄣ |
部首 | [身] 身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0 |
異體字 | ?? ?? |
字形結構 | 獨體字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EAB |
其它編碼 | 五筆:tmdt 倉頡:hxh 鄭碼:nc 四角:27400 |
筆順編碼 | 3251113 |
筆順筆畫 | ノ丨フ一一一ノ |
筆順名稱 | 撇 豎 橫折鉤 橫 橫 橫 撇 |
身字的意思
1.身體:身上。轉過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個身。
2.指生命:奮不顧身。
3.自己;本身:以身作則。身先士卒。身臨其境。身為領導,當然應該走在群眾的前面。
4.人的品格和修養:修身。立身處世。
5.物體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車身。河身。船身。機身。
6.用于衣服:換了身衣裳。做兩身兒制服。
身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身
shēn ㄕㄣˉ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fèn )。身敗名裂。 孕,娠:身孕。 量詞,指整套衣服:做了一身兒新衣服。英語 body; trunk, hull; rad. no. 158
德語 K?rper, Rumpf (S)
法語 corps,vie,soi-même,personnellement
身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身 shēn
〈名〉
(1) (象形。象人之形。本義:身軀的總稱)
(2) 同本義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說文》。按,身的本義是人的軀干。
必有寢禮,長一身有半。——《論語·鄉黨》
人自項以下,踵以上,總謂之身。頸以下,股以上,亦謂之身。——王述之《經義述聞》
人百其身。——《詩·秦風·黃鳥》
身也者,親之枝也。——《禮記·哀公問》
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禮記·祭義》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離兮心不懲。——《楚辭·九歌·國殤》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
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 沛公, 莊不得擊。——《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身邊錢(隨身帶的錢);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邊人(貼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離(人的頭和軀體分開。指被殺);身殃(謂身遭災殃);身牖(身體的窗子,指耳朵);身無長物(比喻人的窮困)
(3) 物件的主體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樅,松葉柏身;檜,柏葉松身。——《爾雅·釋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傳·襄公三十年》
又如:樹身;河身
(4)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韓非子·五蠹》
遠者數世,近者及身。——清· 黃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
是不亦責于身者重以周乎?——唐· 韓愈《原毀》
又如:身己(本身,指屬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過失)
(5) 生命,性命 [life]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宋· 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又如:獻身;奮不顧身;舍身救人
(6) 地位或身分 [status]
惟恐或后,競以宗廟、社稷、身名、君寵,無不同于芋焉。——清· 周容《芋老人傳》
又如:身名俱泰(物質生活優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7) 畢生,一輩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唐· 韓愈《答李翊書》
又如:身后蕭條(死后景況凄涼,沒有遺下產業、錢財或子女)
詞性變化
◎ 身 shēn
〈副〉
(1) 親身,親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執耒碴臿以為民先。——《韓非子·五蠹》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 秦川。——《三國志·諸葛亮傳》
又如:身歷(親身經歷)
◎ 身 shēn
〈動〉
(1) 懷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詩·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勝悲,故惟日日呼酒買醉。——清· 林覺民《與妻書》
又如:身已(婦人懷孕);身懷六甲(即懷孕);身瑞(身孕)
(2) 體驗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堯、 舜性之也; 湯、 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3) 擔當 [take on]
中有賢子自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 李贄《戰國論》
(4) 擔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軍先鋒。 ——《新唐書》
◎ 身 shēn
〈量〉
用于衣服 [suit]。
如:一身衣服
身字的辭典解釋
軀體的總稱,或專指軀幹。如:「搜身」、「翻身」、「隨身攜帶」、「身長七尺」。《孟子·告子下》:「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楚辭·屈原·九歌·國殤》:「首身離兮心不懲。」
物體的中心或主要部分。如:「車身」、「船身」、「機身」。
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自己。如:「以身作則」。《論語·學而》:「吾日三省吾身。」《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
品格、修養。如:「修身齊家」。《晏子春秋·內篇·問上》:「稱身就位,計能受祿 。」
身分、地位。如:「出身寒微」、「身敗名裂」。《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女子懷孕稱為「有身」。《詩經·大雅·大明》:「大任有身,生此文王。」《金瓶梅·第四○回》:「一腳躡滑了,把個六、七個月身扭吊了。」
量詞。計算佛像數量的單位。如:「夾道兩旁有菩薩五百身。」
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親自。如:「身臨其境」。《墨子·號令》:「伍有罪,若能身捕罪人,若告之吏,皆構之。」
代第一人稱,相當於「我」。魏、晉朝人多自稱為「身」。《三國志·卷三六·蜀書·張飛傳》:「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身今日當與君共談析理。」
身ㄐㄩㄢjuān參見「身毒 」條。
康熙字典解釋
身【酉集中】【身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又《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又《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又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又《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又《韻補》葉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身【卷八】【身部】
躳也。象人之身。從人??聲。凡身之屬皆從身。失人切
說文解字注
(身)躳也。呂部曰。躳、身也。二字爲互訓。躳必入呂部者。躳謂身之傴。主於脊骨也。從人。申省聲。大徐作象人之身。從人、??聲。按此語先後失倫。??古音在十六部。非聲也。今依韻會所據小徐本正。韻會從人之上有象人身三字。亦非也。??、籒作??。故從其省爲聲。失人切。十二部。凡身之屬皆從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