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路字的成語 (158個)
-
141
云泥殊路
- 成語拼音:
- yún ní shū lù
- 成語解釋: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樣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懸殊。
- 成語出處:
- 北魏·荀濟《贈陰梁州》:“云泥已殊路。”
-
142
云泥異路
- 成語拼音:
- yún ní yì lù
- 成語解釋: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比喻地位相差懸殊。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與辛幼安殿撰書》:“亮空閑沒可做時,每念臨安相聚之適,而一別遽如許,云泥異路又如許。
-
143
怨聲盈路
- 成語拼音:
- yuàn shēng yíng lù
- 成語解釋:
-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 成語出處:
- 《魏書·高肇傳》:“肇既當衡軸,每事任己,本無學識,動違禮度,好改先朝舊制,出情妄作,減削封秩,抑黜勛人。由是怨聲盈路矣。”
-
144
怨聲載路
- 成語拼音:
- yuàn shēng zài lù
- 成語解釋:
- 怨恨之聲充滿道路。形容不滿情緒十分普遍
- 成語出處:
- 《舊唐書·張廷珪傳》:“州縣征輸,星火逼迫,或謀計靡所,或鬻賣以充,怨聲載路,私氣未洽。”
-
145
一心一路
- 成語拼音:
- yī xīn yī lù
- 成語解釋:
- 猶一心一意。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掛枝兒·多心》:“初相交,指望你一心一路;到如今,眼面上做工夫。”
-
146
一線之路
- 成語拼音:
- yī xiàn zhī lù
- 成語解釋:
- 謂一條活路。
- 成語出處:
-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奸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
-
147
走回頭路
- 成語拼音:
- zǒu huí tóu lù
- 成語解釋:
- 比喻倒退或按已經不合時宜的老規矩辦事
- 成語出處:
- 錢鐘書《圍城》:“我鬼迷昏了頭,卻不過高松年的情面,吃了許多苦,還要半途而廢,走回頭路!”
-
148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成語拼音:
- zhū mén jiǔ ròu chòu,lù yǒu dòng sǐ gǔ
- 成語解釋:
- 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149
終身讓路,不枉百步
- 成語拼音:
- zhōng shēn ràng lù,bù wǎng bǎi bù
- 成語解釋:
- 枉:白白地,冤枉。一輩子給人讓路,也不會多走一百步冤枉路。比喻對人謙讓不會有什么損失
- 成語出處:
- 《新唐書·朱敬則傳》:“敬則兄仁軌……嘗誨子弟曰:‘終身讓路,不枉百步;終身讓畔,不失一段。’”
-
150
走身無路
- 成語拼音:
- zǒu shēn wú lù
- 成語解釋:
- 無路可走。比喻身陷絕境
- 成語出處: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2卷:“公子道:‘今走身無路,只得所天命,早晚是死,不得見你了。’”
-
151
走投沒路
- 成語拼音:
- zǒu tóu méi lù
- 成語解釋:
- 沒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沒有出路。
- 成語出處:
- 元 秦簡夫《東堂老》第三折:“你如今走投沒路。我和你去李家叔叔討口飯兒吃咱。”
-
152
走頭沒路
- 成語拼音:
- zǒu tóu méi lù
- 成語解釋:
- 無路可走,已到絕境。比喻處境極困難,找不到出路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18卷:“火器一齊發作,殺得他走頭沒路,大敗虧輸。”
-
153
走頭無路
- 成語拼音:
- zǒu tóu wú lù
- 成語解釋:
- 絕路。比喻陷入絕境,沒有出路。
- 成語出處:
- 《水滸傳》第五六回:“徐寧妻子并兩個婭嬛,如熱鏊子上螞蟻,走頭無路。不茶不飯,慌做一團。”
-
154
走投無路
- 成語拼音:
- zǒu tóu wú lù
- 成語解釋:
- 無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絕境。
- 成語出處:
- 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
-
155
走下坡路
- 成語拼音:
- zǒu xià pō lù
- 成語解釋:
- 下坡路:由高處通向低處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壞的方向發展
- 成語出處:
- 孫犁《鄉里舊聞》:“進善幼年就趕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學了木匠。”
-
156
自尋死路
- 成語拼音:
- zì xún sǐ lù
- 成語解釋:
- 指自己走上毀滅的道路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7回:“話說楊志當時在黃泥岡上,被取了生辰綱去,如何回轉去見得梁中書,欲要就岡子上自尋死路。”
-
157
自新之路
- 成語拼音:
- zì xīn zhī lù
- 成語解釋:
- 罪犯自己改正錯誤,重新做人的出路。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 魏志 田豫傳》:“豫悉見諸系囚,慰諭,開其自新之路,一時破械遣之。”
-
158
赭衣塞路
- 成語拼音:
- zhě yī sàī lù
- 成語解釋:
- 穿囚服的人擠滿了道路。形容罪犯很多。
- 成語出處:
- 《漢書·刑法志》:“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
* 路的成語,帶路字的成語,包含路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