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坡路的意思 走下坡路的讀音和出處
- 走
- 下
- 坡
- 路
- 成語名稱:
- 走下坡路
- 成語拼音:
- [zǒu xià pō lù]
- 成語解釋:
- 下坡路:由高處通向低處的道路。比喻向衰落或壞的方向發展
- 成語出處:
- 孫犁《鄉里舊聞》:“進善幼年就趕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學了木匠。”
- 成語例句:
- 張平《抉擇》:“中陽紡織集團公司在1985年后開始走下坡路。”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口語
- 結構類型:
- 動賓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當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走下坡路
- 英文翻譯:
- Go downhill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走下坡路”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動賓式成語 Z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下坡路 通向 低處 道路 比喻 衰落 方向 發展
“走下坡路”的單字解釋
【走】:1.人或鳥獸的腳交互向前移動:行走。走路。孩子會走了。馬不走了。2.跑:奔走。3.(車、船等)運行;移動;挪動:鐘不走了。這條船一個鐘頭能走三十里。你這步棋走壞了。4.趨向;呈現某種趨勢:走紅。走熱。5.離開;去:車剛走。我明天要走了。請你走一趟吧。把箱子抬走。6.指人死(婉辭):她還這么年輕就走了。7.(親友之間)來往:走娘家。走親戚。他們兩家走得很近。8.通過:咱們走這個門出去吧。9.漏出;泄漏:走氣。走風。說走了嘴。10.姓。
【下】:1.方位詞。位置在低處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級低的:下等。下級。下策。下品。3.方位詞。次序或時間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為例。4.向下面:下達。下行。5.方位詞。表示屬于一定范圍、情況、條件等:名下。部下。在黨的領導下。在這種情況下。6.表示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節下。年下。7.用在數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兩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處到低處:下山。下樓。順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發布;投遞:下命令。下通知。下戰書。12.去;到(處所):下鄉。下車間。下館子。13.退場:八一隊的五號下,三號上。這一場戲你應該從右邊的旁門下。14.放入:下種。下面條。下本錢。下網撈魚。15.進行(棋類游藝或比賽):下圍棋。咱們下兩盤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裝。把敵人的槍下了。把窗戶下下來。17.做出(言論、判斷等):下結論。下批語。下定義。18.低于;少于:參加大會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兩、幾”后面,表示本領、技能:他真有兩下。就這么幾下,你還要逞能?‖也說下子。20.表示由高處到低處:坐下。躺下。傳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間,能容納:坐得下。這個劇場能容下上千人。這間屋子太小,睡不下六個人。22.表示動作的完成或結果:打下基礎。定下計策。準備下材料。
【坡】:1.地形傾斜的地方:山坡。高坡。爬坡。2.傾斜:坡度。板子坡著放。
【路】:1.道路:陸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遙知馬力。3.(路兒)途徑;門路:生路。活路兒。4.條理:理路。思路。筆路。5.地區;方面:南路貨。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線:三路進軍。七路公共汽車。7.種類;等次:這一路人。哪一路病?。頭路貨。紙有好幾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隊伍的行列,相當于“排”、“行”:四路縱隊。9.姓。
“走下坡路”的反義詞
“走下坡路”的近義詞
“走下坡路”的相關成語
“走下坡路”的關聯成語
走字的成語
下字的成語
坡字的成語
路字的成語
走開頭的成語
下開頭的成語
坡開頭的成語
路開頭的成語
zou的成語
xia的成語
po的成語
lu的成語
zxpl的成語
走下什么什么的成語
走什么坡什么的成語
走什么什么路的成語
什么下坡什么的成語
什么下什么路的成語
什么什么坡路的成語
“走下坡路”造句
近年來舞臺藝術走下坡路了。這是什么緣故呢?這是因為它落在卑鄙的貪財漢手里了,他們是些可鄙的專門抓錢的奴仆,藝術的劊子手,天生只會在藝術之宮里爬來爬去,不配當頭腦,一點不假!契訶夫
在人生道路上,走上坡路要昂首闊步,走下坡路要謹小慎微,走陽關道要目視前方,走羊腸路要俯視腳下。
文學的衰落表明一個民族的衰落。這兩者走下坡路的時候是齊頭并進的。
如果人生是一個不斷走下坡路的過程,那么你一定是陪在我身邊勻速下落最佳人選。
企業就像一輛汽車,只有在走下坡路時才無需管理。
女性到了25歲這個年齡,皮膚的新陳代謝便開始走下坡路。
微軟以前也有過走下坡路被看跌的時候,但它總是可以起死回生。
你不要把父母對你苦口婆心的勸說當成耳旁風,繼續走下坡路。
在我看來,簡森在壓力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黃石市的服裝業曾經有過輝煌,但如今卻在走下坡路。
* 走下坡路的意思 走下坡路的成語解釋 走下坡路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