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至字的成語 (132個)

    101

    親骨肉

    成語拼音:
    zhì qīn gǔ ròu
    成語解釋:
    親:關系最近的親戚;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親人。最親近的親屬。一般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二卷:“除是親骨肉,終日在面前的,用意體察,才看得出來。”
    102

    親好友

    成語拼音:
    zhì qīn hǎo yǒu
    成語解釋:
    關系深的親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指關系最密切的親人、朋友。
    成語出處:
    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就中有引禮贊禮的人,叫做'儐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親好友中間,有禮度熟閑,儀容出眾,聲音響亮的,眾人就推舉他做了。”
    103

    戚世交

    成語拼音:
    zhì qī shì jiāo
    成語解釋:
    戚:關系很近的親戚;世交:兩代以上的交誼。形容彼此關系密切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6回:“愚兄老拙株守,兩家戚世交,只和老弟氣味還投合的來。老弟的兒子,就是我的兒子一般,我怎不盡心教導?”
    104

    人無己

    成語拼音:
    zhì rén wú jǐ
    成語解釋:
    人:指道德修養極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忘掉自己,適應客觀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105

    人無夢

    成語拼音:
    zhì rén wú mèng
    成語解釋:
    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達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會做想入非非的夢。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九回:“自古人無夢,夢境忽來,未必無兆。”
    106

    仁無親

    成語拼音:
    zhì rén wú qīn
    成語解釋:
    道德高尚仁慈的人對待萬物一視同仁,無親疏之別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運》:“請問仁?莊子曰:‘仁無親。’”
    107

    仁忘仁

    成語拼音:
    zhì rén wàng rén
    成語解釋:
    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極點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達頂點容易被忽略掉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任數》:“故德棄智,仁忘仁,德不德,無言無思,靜以待時,時而應,心暇者勝。”
    108

    人遺物

    成語拼音:
    zhì rén yí wù
    成語解釋:
    人:思想道德修養很高的人。道德高尚的人能舍棄財物
    成語出處:
    漢·賈誼《鵬鳥賦》:“人遺物,獨與道俱,眾人惑惑,好惡積意。”
    109

    死不變

    成語拼音:
    zhì sǐ bù biàn
    成語解釋:
    :到。到死都不變。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國無道,死不變,強哉矯。”
    110

    死不二

    成語拼音:
    zhì sǐ bù èr
    成語解釋:
    :到。到死不改變
    成語出處:
    明·劉若愚《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蓋內臣性貪茍得,死不二,遂傳為笑柄。”
    111

    死不屈

    成語拼音:
    zhì sǐ bù qū
    成語解釋:
    :到。到死也不屈服。形容英勇頑強,視死如歸
    成語出處:
    宋·周密《齊東野語·二張援襄》:“貴身被數十創,力不支,遂為生得,死不屈。”
    112

    死不悟

    成語拼音:
    zhì sǐ bù wù
    成語解釋:
    到死都不覺悟。形容頑固不化。悟:醒悟。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求乞福愿,冀其必得,死不悟,不亦哀哉?”
    113

    死不渝

    成語拼音:
    zhì sǐ bù yú
    成語解釋:
    :到;渝:改變。到死都不改變。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國無道,死不變,強哉矯!”
    114

    死靡他

    成語拼音:
    zhì sǐ mǐ tā
    成語解釋:
    :到;靡:沒有;它:別的。到死也不變心。形容愛情專一,致死不變
    成語出處:
    《詩經·鄘風·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115

    成語拼音:
    zhì shàn zhì měi
    成語解釋:
    :最。最完善,最美好。
    成語出處:
    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著震撼著宇宙的大風暴,而且他又把這個理解作為翻掌間便立現了美世界的‘奇跡’,因而對于生活的實際的轉變——在矛盾混亂中所產生的向前進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惡。”
    116

    成語拼音:
    zhì shèng zhì míng
    成語解釋:
    :極。最神圣最賢明。舊時用以稱頌帝王。
    成語出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臣等聞玄祖之道,用慈儉為先;素王之風,以仁義是首,相沿百世,作則千年,明,不可易也。”
    117

    自始

    成語拼音:
    zì shǐ zhì zhōng
    成語解釋:
    從開始到末了。也指一貫。
    成語出處:
    《宋書 謝靈運傳》:“以晉氏一代,自始終,竟無一家之史,令靈運撰《晉書》,粗立條流,書竟不就。”
    118

    雜沓而

    成語拼音:
    zá tà ér zhì
    成語解釋:
    雜沓:眾多而且雜亂。形容從四面八方紛紛而來的樣子
    成語出處: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朋疑眾難,雜沓而。”
    119

    自惟

    成語拼音:
    zì wéi zhì shú
    成語解釋:
    惟:思、想。自己考慮得已非常成熟
    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朝廷有法,自惟熟,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
    120

    心朝禮

    成語拼音:
    zhì xīn cháo lǐ
    成語解釋:
    心:誠心。指誠心誠意地朝拜禮敬
    成語出處: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釋道》:“《晉書·王嘉傳》:‘人候之者,心則見之,不心則隱形不見。’按,道經云‘心朝禮’,本此。”
    * 至的成語,帶至字的成語,包含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