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至字的成語 (132個)
-
121
至信辟金
- 成語拼音:
- zhì xìn pì jīn
- 成語解釋:
- 至信:最信實,最真誠;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類。指最大的誠信無需借用金玉之類的信物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庚桑楚》:“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
122
至孅至悉
- 成語拼音:
- zhì xiān zhì xī
- 成語解釋:
- 孅:通“纖”;悉:詳盡。形容極其細致周密
- 成語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
-
123
至纖至悉
- 成語拼音:
- zhì xiān zhì xī
- 成語解釋:
- 纖:細微;悉:詳盡。形容極其細致周密
- 成語出處:
- 漢·賈誼《論積貯疏》:“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
-
124
至于此極
- 成語拼音:
- zhì yú cǐ jí
- 成語解釋:
- 至:到。到了這般絕境。指痛苦到了極點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
-
125
至意誠心
- 成語拼音:
- zhì yì chéng xīn
- 成語解釋:
- 至意:誠意。誠心誠意
- 成語出處:
- 明·闕名《萬國來朝》第二折:“則為我至意誠心,忠肝義膽,我也并無偏背。”
-
126
至矣盡矣
- 成語拼音:
- zhì yǐ jìn yǐ
- 成語解釋:
- 至:到。矣:語氣助詞。盡:極點。到了極點,無以復加。
- 成語出處:
- 《莊子·齊物論》:“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
-
127
至言去言
- 成語拼音:
- zhì yán qù yán
- 成語解釋:
- 至言:至理明言。至理明言,不以平常的語言表達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知北游》:“至言去言,至為去為,齊知之所知,則淺矣。”
-
128
止于至善
- 成語拼音:
- zhǐ yú zhì shàn
- 成語解釋:
- 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
129
至知不謀
- 成語拼音:
- zhì zhī bù móu
- 成語解釋:
- 至知:極聰明的人;謀:謀略,計謀。極聰明的人可以不用謀慮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庚桑楚》:“故曰,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全。”
-
130
至智棄智
- 成語拼音:
- zhì zhì qì zhì
- 成語解釋:
- 智慧達到極點,就可舍棄智慧不用
- 成語出處:
-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任數》:“至智棄智,至仁忘仁,至德不德,無言無思。”
-
131
至尊至貴
- 成語拼音:
- zhì zūn zhì guì
- 成語解釋:
- 至:極。極其尊貴。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前漢紀·宣帝紀三》:“出門則乘駢輜,下堂則從傅母,進退則鳴佩玉,內飾則結紉綢繆。此則至尊至貴所以自斂,制不自恣縱之義也。”
-
132
至再至三
- 成語拼音:
- zhì zài zhì sān
- 成語解釋:
- 指一而再,再而三。
- 成語出處:
- 《尚書·多方》:“我惟時其教告之,我惟時其戰要囚之,至于再,至于三,乃有不用我降爾命,我乃其大罰殛之!”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二:“妾隔簾故邀其滿引,至再至三,終不肯出。”
* 至的成語,帶至字的成語,包含至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