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耳字的成語 (242個)

    201

    眩目震

    成語拼音:
    xuàn mù zhèn ěr
    成語解釋:
    眩:眼花,迷亂;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聲音巨大震欲聾
    成語出處:
    巴金《旅途隨筆·游了佛國》:“有一些虔誠的佛教徒到了那個地方就會‘眩目震,悖魄墮魂。’”
    202

    袖手充

    成語拼音:
    xiù shǒu chōng ěr
    成語解釋: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塞住朵。指不聞不問,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
    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姑聽命于發蹤指示之人。”
    203

    許由洗

    成語拼音:
    xǔ yóu xǐ ěr
    成語解釋:
    許由:遠古時代人名。許由洗自己的朵,指不想當官
    成語出處:
    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于穎水濱……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間,求其名譽,污吾犢口。’牽犢上流而飲之。”
    204

    蹙頞

    成語拼音:
    yǎn ěr cù è
    成語解釋:
    蹙:皺起;頞:鼻梁。捂著朵,皺著鼻子。形容極其厭惡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河間婦傳》:“自是雖戚里為邪行者,聞河間之名,則掩蹙頞,皆不欲道之。”
    205

    成語拼音:
    yǎo ěr duǒ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1回:“又同管家大爺咬朵,說他自己不敢冒昧。”
    206

    盜鈴

    成語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成語解釋:
    掩:遮蓋;盜:偷。把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比喻自欺欺人。
    成語出處: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聲。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
    207

    代目

    成語拼音:
    yǐ ěr dài mù
    成語解釋:
    拿聽到的代替親眼看到的。指不親自去調查了解,光聽信別人說的。
    成語出處:
    臧克家《以代目之類》:“這種~的情況是令人吃驚的,但這種情況卻并不是罕見的。”
    208

    盜鐘

    成語拼音:
    yǎn ěr dào zhōng
    成語解釋:
    亦作“掩盜鍾”。捂住朵偷鐘。比喻自己欺騙自己。語出《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
    成語出處:
    語出《呂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怳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其。”
    209

    頓足

    成語拼音:
    yǎn ěr dùn zú
    成語解釋:
    用手抓,以腳頓地。形容束手無策。
    成語出處:
    宋·王铚《默記》上卷:“張立于屏風后見之,撧頓足。”
    210

    而走

    成語拼音:
    yǎn ěr ér zǒu
    成語解釋:
    掩:遮蓋。捂著朵走開。指不愿聽別人的話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5回:“寧喜以殖之遺命,告于蘧瑗,瑗掩而走。”
    211

    揉腮

    成語拼音:
    yōng ěr róu sāi
    成語解釋:
    見“撧撓腮”。
    成語出處: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三折:“我撧揉腮,有口難開。”
    212

    俗目

    成語拼音:
    yōng ěr sú mù
    成語解釋:
    指學識淺薄的人。
    成語出處:
    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此數人知之,遂足為名一世,而無問千百庸俗目之擾擾耶!”
    213

    偷鈴

    成語拼音:
    yǎn ěr tōu líng
    成語解釋:
    同“掩盜鐘”。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第四折:“難道他掩偷鈴,則待要見世生苗。”
    214

    為目

    成語拼音:
    yǐ ěr wéi mù
    成語解釋:
    把聽到的當作親眼目睹的。指對傳聞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撫,也都是些以為目、不分黑白的人。”
    215

    眼觀六路,聽八方

    成語拼音: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
    成語解釋: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續小五義》第三回:“魏真道爺可算得眼觀六路,聽八方,正與雷英動手。”
    216

    眼觀四處,聽八方

    成語拼音: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
    成語解釋:
    形容人機智靈活,遇事能多方觀察分析。
    成語出處:
    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3回:“為將之道,身臨戰場,務要眼觀四處,聽八方。”
    217

    眼花

    成語拼音:
    yǎn huā ěr rè
    成語解釋:
    兩眼昏眩,雙燥熱。形容飲酒微醉時的感覺。
    成語出處:
    唐 李白《俠客行》詩:“眼花熱后,意氣素霓生。”
    218

    褎如充

    成語拼音:
    yòu rú chōng ěr
    成語解釋:
    褎:常帶笑容。面帶笑容,塞不聞。
    成語出處:
    《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
    219

    裒如充

    成語拼音:
    yòu rú chōng ěr
    成語解釋:
    衣著華麗,塞不聞。指服飾與德行不相稱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向者累請于公城守,裒如充。今欲為于國亡勢去之余,亦已知其難矣。”
    220

    掩人

    成語拼音:
    yǎn rén ěr mù
    成語解釋:
    掩:遮蓋。堵住人家朵;遮著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騙人。
    成語出處:
    《新刊大宋宣和遺事》:“事跡顯然,雖欲掩人之目,不可得也。”
    * 耳的成語,帶耳字的成語,包含耳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