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而字的成語 (727個)

    461

    騰空

    成語拼音:
    téng kōng ér qǐ
    成語解釋:
    騰空:向天空飛升。向高空升起。
    成語出處: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見那女子撥轉馬頭,那馬即騰空起,倏忽不見。”
    462

    投袂

    成語拼音:
    tóu mèi ér qǐ
    成語解釋:
    投袂:揮動袖子。形容精神振作,立即行動起來的神態。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四年》:“楚子聞之,投袂起。”
    463

    同年

    成語拼音:
    tóng nián ér xiào
    成語解釋:
    猶言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章炳麟《文學說例》:“體若駢枝,語反簡核;豈與夫蘇軾陳亮茍為辭費者同年校乎?”
    464

    同年

    成語拼音:
    tóng nián ér yǔ
    成語解釋:
    猶言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語矣。”
    465

    同盤

    成語拼音:
    tóng pán ér shí
    成語解釋:
    同吃一個盤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間骨肉情深。
    成語出處:
    《魏書 楊椿傳》:“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盤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還,亦有過中不食,忍饑相待。”
    466

    聽其言觀其行

    成語拼音: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成語解釋: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觀其行。”
    467

    同日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dào
    成語解釋:
    同“同日論”。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臣與主豈可同日道哉!”
    468

    同日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lùn
    成語解釋:
    猶言相提并論。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蘇秦列傳》:“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論哉!”
    469

    同日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ǔ
    成語解釋:
    指兩人或兩件事放在同一時間里來討論。意即相提并論;同等看待。語:談論。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趙策二》:“夫破人之與破于人也,臣人之與臣于人也,豈可同日言之哉!”
    470

    同日

    成語拼音:
    tóng rì ér yán
    成語解釋:
    同“同日論”。
    成語出處:
    《晉書·郗鑒傳》:“及愍懷太子之廢,可謂柔有正。武秋失節之士,何可同日言!”
    471

    挺身

    成語拼音:
    tǐng shēn ér chū
    成語解釋:
    形容遇到危難時;勇敢地站出來;擔當其任。挺:挺起身來;勇敢剛毅的樣子。
    成語出處:
    《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后數日城陷,景思挺身出,使人告于鄰郡,得援軍數百,逐其草冠,復有其城,毫民賴是以濟。”
    472

    唾手

    成語拼音:
    tuò shǒu ér dé
    成語解釋: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極容易得到的東西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這房可唾手得。”
    473

    天網恢恢,疏不漏

    成語拼音:
    tiān wǎng huī huī,shū ér bù lòu
    成語解釋:
    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成語出處:
    先秦 李耳《老子》第73章:“天網恢恢,疏不失。”
    474

    脫穎

    成語拼音:
    tuō yǐng ér chū
    成語解釋: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會像錐子放在布袋里那樣;錐針都能全部穿出來。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脫:脫露。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出,非特其末見已。”
    475

    同舟

    成語拼音:
    tóng zhōu ér jì
    成語解釋:
    濟:渡水。大家同坐一條船過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476

    投傳

    成語拼音:
    tóu zhuàn ér qù
    成語解釋:
    傳:符信。指棄官去。
    成語出處:
    《后漢書·陳蕃傳》:“以諫爭不合,投傳去。”
    477

    推之四海皆準

    成語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語解釋:
    之:代詞,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祭義》:“推放諸東海準,推放諸西海準,推放諸南海準,推放諸北海準。”
    478

    望塵

    成語拼音:
    wàng chén ér bài
    成語解釋:
    指迎候有權勢的人,看見車揚起的塵土就下拜。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態。
    成語出處:
    《晉書 潘岳傳》:“岳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拜。”
    479

    無德

    成語拼音:
    wú dé ér chēng
    成語解釋:
    ①無何恩德可以稱道。②謂德高不可言狀。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季氏》:“齊景公有馬千駟,死之日,民無德稱焉。”
    480

    不持

    成語拼音:
    wēi ér bù chí
    成語解釋:
    持:扶助,支持。國有危急之事,不須外力扶助便能安然平息
    成語出處:
    戰國·魯·孔丘《論語》:“危不持,顛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 而的成語,帶而字的成語,包含而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