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有字的成語 (621個)

    261

    生死

    成語拼音:
    shēng sǐ yǒu mìng
    成語解釋:
    生死;生存和死亡。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際皆由天命決定的。指事勢所至、人力不可挽回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對俗》:“生死命,修短素定,非彼藥物,所能損益。”
    262

    死生

    成語拼音:
    sǐ shēng yǒu mìng
    成語解釋:
    指人的生死都是命中注定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命,富貴在天。’”
    263

    死生命,富貴在天

    成語拼音:
    sǐ shēng yǒu mìng,fù guì zài tiān
    成語解釋:
    指萬事皆由天命注定。
    成語出處:
    《論語 顏淵》:“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命,富貴在天。’”
    264

    三生

    成語拼音:
    sān shēng yǒu xìng
    成語解釋:
    三生都很幸運。形容極為幸運或難得的好境遇。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來生。
    成語出處:
    元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見,是小生三生幸矣。”
    265

    十室之邑,必忠士

    成語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成語解釋: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忠信的人。指處處都賢人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芳草;十室之邑,必忠士。”
    266

    十室之邑,必忠信

    成語拼音: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
    成語解釋:
    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也忠信的人。指處處都賢人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公冶長》:“十室之邑,必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267

    守土

    成語拼音:
    shǒu tǔ yǒu zé
    成語解釋:
    指軍人或地方官保衛國土的責任。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地方官守土責,而且朝廷已旨意,派在籍大臣辦理‘團練’,以求自保。”
    268

    八九

    成語拼音:
    shí yǒu bā jiǔ
    成語解釋:
    指絕大多數,大致不差,差不離。
    成語出處:
    唐 杜甫《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269

    介事

    成語拼音:
    shà yǒu jiè shì
    成語解釋:
    真像那么一回事似的。
    成語出處:
    宋 陸九淵《語錄下》:“先生曰:‘某何嘗不教人讀書,不知此后煞甚事。’”
    270

    若無

    成語拼音:
    shì yǒu ruò wú
    成語解釋:
    視:看待。把這回事看得就像沒這回事一樣。形容不當一回事
    成語出處: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8回:“寶之這戲子見怪賢閑事,視若無。”
    271

    如無

    成語拼音:
    shì yǒu rú wú
    成語解釋:
    視:看待。把這回事看得就像沒這回事一樣。形容不當一回事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獨他一個皆視如無,毫不介意,因此眾人嘲他越發呆了。”
    272

    如無

    成語拼音:
    sì yǒu rú wú
    成語解釋:
    只當沒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
    成語出處:
    明·馮惟敏《淶邑初度自述》:“眼見的爭名奪利眉兒先皺,耳聽著受職為官膽兒便虛,俺子當似如無。”
    273

    善報

    成語拼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
    成語解釋:
    善:好的。報:報應。做好事必好的報答。常與“惡惡報”連用。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回:“善善報,惡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274

    善報,惡惡報

    成語拼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成語解釋:
    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報應。
    成語出處:
    《纓絡經 行無行品》:“又問目連:‘何者是行報耶?’目連白佛言:‘隨其緣對,善善報,惡惡報。’”
    275

    天堂,下蘇杭

    成語拼音:
    shàng yǒu tiān táng,xià yǒu sū háng
    成語解釋:
    指蘇州、杭州比天堂還要美好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4回:“從來江山秀麗,人物奢華,所以相傳道:‘上天堂,下蘇杭。’”
    276

    余辜

    成語拼音:
    sǐ yǒu yú gū
    成語解釋:
    辜:罪惡。形容罪大惡極;即使處死刑也抵償不了他的罪惡。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路溫舒傳》:“蓋奏當之成,雖咎繇聽之,猶以為死余辜。”
    277

    實與

    成語拼音:
    shí yù yǒu lì
    成語解釋:
    與:參與,在里面。確實在里邊出了力。
    成語出處:
    毛澤東《關于蔣介石聲明的聲明》:“他之所以能夠安然離開西安,除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楊二將軍之外,共產黨的調停,實與力。”
    278

    余僇

    成語拼音:
    sǐ yǒu yú xié
    成語解釋:
    猶死余辜。
    成語出處:
    明·沈德符《野獲編·世宗廢后》:“至殺無辜,如文臣李夢陽、內臣何文鼎輩所奏,真死余僇。”
    279

    余罪

    成語拼音:
    sǐ yǒu yú zuì
    成語解釋:
    猶死余辜。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平當傳》:“吾居大位,已負素餐之責矣,起受侯印,還臥而死,死余罪。”
    280

    余責

    成語拼音:
    sǐ yǒu yú zé
    成語解釋:
    猶死余辜。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哀帝紀》:“幸得充位宰相,不能進賢退不肖,以此負國,死余責。”
    * 有的成語,帶有字的成語,包含有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