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有字的成語 (621個)

    221

    成語拼音:
    qiáng yǒu ěr
    成語解釋:
    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墻耳”。
    成語出處:
    語出《詩 小雅 小弁》:“君子無易由言,耳屬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二言:墻耳,伏寇在側。墻耳者,微謀外泄之謂也。”
    222

    縫,壁

    成語拼音:
    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
    成語解釋:
    墻外人偷聽。指墻外人偷聽,秘密容易泄漏
    成語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罵他不打緊,墻縫,壁耳,恰似你醉了一般。”
    223

    可原

    成語拼音:
    qíng yǒu kě yuán
    成語解釋:
    原:原諒。從情理上說;可以原諒的地方。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霍谞傳》:“光之所至,情既可原,守闕連年而終不見理。”
    224

    是理

    成語拼音:
    qǐ yǒu shì lǐ
    成語解釋:
    見“豈此理”。
    成語出處:
    元·劉祁《歸潛志》第七卷:“夫己所不能保,而奪人所,豈是理?”
    225

    他哉

    成語拼音:
    qǐ yǒu tā zāi
    成語解釋:
    豈:難道。難道還別的嗎?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豈他哉?避水火也。”
    226

    取予

    成語拼音:
    qǔ yù yǒu jié
    成語解釋:
    獲取和給予是節制的,比喻不茍貪得
    成語出處:
    《淮南子·本經訓》:“取予節,出入時。”
    227

    取之不盡,用之

    成語拼音:
    qǔ zhī bù jìn,yòng zhī yǒu yú
    成語解釋:
    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源源不斷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94回:“你自己的家財取之不盡,用之余……卻是因何舍了自己的祖業,去住人家的不吉房廊?”
    228

    強中更強中手

    成語拼音:
    qiáng zhōng gèng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成語解釋: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
    成語出處:
    元 王曄《桃花女》第二折:“我想這桃花女,怎顯我的陰陽,只等問成了親事時,不怕不斷送在我手里。正是強中更強中手,惡人終被惡人磨。”
    229

    巧拙

    成語拼音:
    qiǎo zhuō yǒu sù
    成語解釋:
    巧:精巧;拙:笨拙;素:本來的。精巧和笨拙就所不同,是天賦素養造成的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至于引氣不齊,巧拙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230

    強中自強中手

    成語拼音:
    qiáng zhōng zì yǒu qiáng zhōng shǒu
    成語解釋:
    比喻技藝無止境,不能自滿自大。同“強中更強中手”。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隋何賺風魔蒯徹》第三折:“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這的是強中自強中手。”
    231

    人各

    成語拼音:
    rén gè yǒu zhì
    成語解釋:
    指每個人都不同的志向。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管寧傳》:“太祖曰:'人各志,出處異趣。'”
    232

    日計不足,歲計

    成語拼音: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
    成語解釋:
    每天算下來沒多少,一年算下來就很多了。比喻積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很大收獲。
    成語出處:
    《淮南子·真訓》:“其道可以大美興,而難以算計舉也。是故日計之不足,而歲計之余。”
    233

    肉麻當

    成語拼音:
    ròu má dāng yǒu qù
    成語解釋:
    比喻去欣賞一些無聊的事
    成語出處:
    魯迅《古書與白話》:“可是竟又會‘肉麻當趣’,述說得津津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
    234

    攘為己

    成語拼音:
    rǎng wéi jǐ yǒu
    成語解釋:
    竊奪別人的東西,據為己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
    235

    人無遠慮,必近憂

    成語拼音: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
    成語解釋:
    慮:考慮;憂:憂愁。人沒長遠的考慮,一定會出現眼前的憂患。表示看事做事應該遠大的眼光,周密的考慮。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子曰:‘人無遠慮,必近憂。’”
    236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成語拼音: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
    成語解釋:
    指人的青春短暫。比喻好景不長或友情難以持久
    成語出處:
    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想人生百歲翁,似花飛一陣風,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237

    風趣

    成語拼音:
    ráo yǒu fēng qù
    成語解釋:
    風趣。
    成語出處:
    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第11章:“韓燕來覺著山地里春天不但來得早,而且饒風趣。”
    238

    若無

    成語拼音:
    ruò yǒu ruò wú
    成語解釋:
    形容事物不清晰或關系不親密。
    成語出處:
    明 洪應明《菜根譚 閑適》:“若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悅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
    239

    所失

    成語拼音:
    ruò yǒu suǒ shī
    成語解釋:
    好像丟失了什么東西似的。形容神情悵惘;心神不定的樣子。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南朝 梁 劉孝標注:“悵然若所失。”
    240

    所思

    成語拼音:
    ruò yǒu suǒ sī
    成語解釋:
    好像在想什么似的。形容靜坐沉思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 陳鴻《長恨歌傳》:“玉妃茫然退立,若所思。”
    * 有的成語,帶有字的成語,包含有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