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時字的成語 (297個)

    161

    八節

    成語拼音:
    sì shí bā jié
    成語解釋:
    :指春夏秋冬四季;八節: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節氣。
    成語出處:
    唐 杜甫《狂歌行贈四兄》:“四八節還拘禮,女拜弟妻男拜弟。”
    162

    遲,那

    成語拼音:
    shuō shí chí,nà shí kuài
    成語解釋:
    小說中的常用套語。意指事情發生的速度不是記敘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三回:“說遲,那快,武松見大蟲撲來,只一閃,閃在大蟲背后。”
    163

    達變

    成語拼音:
    shí shí dá biàn
    成語解釋:
    認清勢,通達權變。
    成語出處:
    明·陶宗儀《輟耕錄·漢兒字圣旨》:“若蒙圣慈,特發使命,宣示德音,開其生路,彼亦識達變之士也,寧不以數萬生靈為念乎!”
    164

    度勢

    成語拼音:
    suí shí duó shì
    成語解釋:
    隨:順從;度:估量。根據當的情況審度事勢的發展趨向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4回:“可見凡事須隨度勢,敢作敢為,方可轉禍為福。”
    165

    定勢

    成語拼音:
    shěn shí dìng shì
    成語解釋:
    審:詳查,細究。分析勢,判定其發展趨勢
    成語出處:
    唐·呂溫《諸葛武侯廟記》:“乃知務開濟之業者未能審定勢而大順人心,而克觀厥成,吾不信也。”
    166

    度勢

    成語拼音:
    shěn shí duó shì
    成語解釋:
    度:審。觀察分析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成語出處:
    明 沈德符《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度勢,切中事理。”
    167

    達務

    成語拼音:
    shí shí dá wù
    成語解釋:
    認清勢,通達事務。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99回:“他不多幾年,已巴到極頂的分兒,也只為識達務,能夠上和下睦罷了。”
    168

    而動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ér dòng
    成語解釋:
    順應勢而行動。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量力而行之,相而動,無累后人。”
    169

    伏臘

    成語拼音:
    suì shí fú là
    成語解釋:
    :一年四季;伏臘:伏日和臘日。指四季節更換之
    成語出處:
    《舊唐書 張九齡傳》:“又以其弟九章,九皋為嶺南道刺史,令歲伏臘,皆得寧覲。”
    170

    刻刻

    成語拼音:
    shí shí kè kè
    成語解釋:
    每刻或每一個
    成語出處:
    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47回:“因此他兩個日夜趨奉,刻刻趕著湊趣不迭,都想著要從山西發發財。”
    171

    落勢

    成語拼音:
    shī shí luò shì
    成語解釋:
    運不濟。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朱砂擔》第四折;“若不是我失落勢,怎生的便攬禍招危。”
    172

    氣備

    成語拼音:
    sì shí qì bèi
    成語解釋:
    :春、夏、秋、冬。四之氣具備。比喻人的氣度弘遠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之氣亦備。”
    173

    隨地

    成語拼音:
    suí shí suí dì
    成語解釋:
    ①謂依照當當地情形;在不同的間、地點。②任何間、地點;處處。
    成語出處:
    清·周中孚《鄭堂札記》卷一:“游山詩有地之異宜,隨隨地,設色布景,否者皆陳言也。”
    174

    適俗隨

    成語拼音:
    shì sú suí shí
    成語解釋:
    猶言順應俗。
    成語出處:
    唐·劉知畿《史通·雜說中》:“案綽文雖去彼淫麗,存茲典實,而陷于矯枉過正之失,乖天適俗隨之義。”
    175

    隨俗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suí sú
    成語解釋:
    順應勢,隨從習俗。
    成語出處:
    《陳書·姚察傳》:“察乃博引經籍,獨違群議……其不順隨俗,皆此類也。”
    176

    施宜

    成語拼音:
    suí shí shī yí
    成語解釋:
    同“隨制宜”。
    成語出處:
    宋·王安石《敕修南郊式表》:“推本知變,實有考于將來;隨施宜,亦不為乎無補。”
    177

    施宜

    成語拼音:
    shùn shí shī yí
    成語解釋:
    勢;施:施行。順應不同勢而靈活地采取相應措施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禮樂志》:“王者必因王之禮,順施宜,有所損益,郡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備。”
    178

    通變

    成語拼音:
    shí shí tōng biàn
    成語解釋:
    見“識達變”。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69回:“爾祖子文,為楚名臣,識通變。”
    179

    務者為俊杰

    成語拼音: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語解釋:
    意思是能認清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襄陽記》:“識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180

    應務

    成語拼音:
    shì shí yīng wù
    成語解釋:
    適合宜,順應世務。
    成語出處:
    《魏書·良吏傳序》:“但廉平常跡,聲問難高;適應務,招響必速。”
    * 時的成語,帶時字的成語,包含時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