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成字的成語 (493個)

    301

    三人市虎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shì hǔ
    成語解釋:
    三個人謊報城市里有老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重復多次,就能使人信以為真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林,無翼而飛,三人市虎,一星能撓椎。”
    302

    三人

    成語拼音:
    sān rén chéng zhòng
    成語解釋:
    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成語出處: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三人眾,必有一長。”
    303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míng
    成語解釋:
    為正義捐棄生命而贏得美名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士固有殺身以名,唯義之所在,雖死無所恨。”
    304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身:自己;殺身:舍生;全;就;仁:仁德;儒家道德的最高準則。原指犧牲生命;全仁德。后指為了正義事業而犧牲。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305

    嗜殺

    成語拼音:
    shì shā chéng xìng
    成語解釋:
    嗜:愛好。好殺人了習性。形容極端兇殘。
    成語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306

    殺身

    成語拼音:
    shā shēn chéng yì
    成語解釋:
    猶言殺身仁。
    成語出處:
    《晉書·閻欑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義者哉。”
    307

    身退功

    成語拼音:
    shēn tuì gōng chéng
    成語解釋:
    謂功業就,退隱家園。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功,名遂,身退,天之道。”
    308

    三五

    成語拼音:
    sān wǔ chéng qún
    成語解釋:
    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指幾個人在一起。
    成語出處:
    明 余繼登《典故紀聞》:“三五群,高談嬉笑。”
    309

    事無二

    成語拼音:
    shì wú èr chéng
    成語解釋:
    謂公事和私事不能兩全。
    成語出處:
    《左傳·公八年》:“禮無加貨,事無二。”杜預注:“公私不兩。”
    310

    事無三不

    成語拼音:
    shì wú sān bù chéng
    成語解釋:
    謂辦事非經多次努力不會輕易功。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無三不,你進洞兩遭了,再進去一遭,管情救出師父來也。”
    311

    三徙

    成語拼音:
    sān xǐ chéng dōu
    成語解釋:
    相傳舜三度遷移,百姓慕德而從,所至處自都邑。形容圣人到處都受到百姓的擁戴。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徐無鬼》:“舜有膻行,百姓悅之,故三徙都,至鄧之虛,而有十萬家。”
    312

    三徙

    成語拼音:
    sān xǐ chéng guó
    成語解釋:
    見“三徙都”。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貴因》:“舜一徙邑,再徙都,三徙國。”
    313

    三寫

    成語拼音:
    sān xiě chéng wū
    成語解釋:
    同“三寫易字”。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辯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憑紙上之語,三寫烏,豈復有實事哉。”
    314

    事以密

    成語拼音:
    shì yǐ mì chéng
    成語解釋:
    事情因為嚴密謹慎而功。
    成語出處:
    《韓非子·說難》:“事以密,語以泄敗。”
    315

    適以相

    成語拼音:
    shì yǐ xiāng chéng
    成語解釋:
    適:恰好。恰好可以相輔相
    成語出處:
    老舍《趙子曰》:“他們兩個好像廟門前立著的那對哼、哈二將,唯其不同,適以相。”
    316

    豎子

    成語拼音:
    shù zǐ chéng míng
    成語解釋:
    指無能者僥幸得以名。
    成語出處:
    《晉書 阮籍傳》:“(阮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名。’”
    317

    順之者,逆之者敗

    成語拼音:
    shùn zhī zhě chéng,nì zhī zhě bài
    成語解釋:
    順:依順;功;逆:違背。順從他的就能功,違背他的定要失敗
    成語出處:
    宋·朱熹《寄陳同甫書》:“然區區鄙意,常竊以為亙古亙今只是一體,順之者,逆之者敗,因非古之圣賢所能獨然。”
    318

    鐵棒磨

    成語拼音:
    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
    成語解釋:
    比喻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功。同“鐵杵磨針”。
    成語出處:
    清 頤瑣《黃繡球》第十章:“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針的地位,看似發達的遲,實在收效最速。”
    319

    鐵杵

    成語拼音:
    tiě chǔ chéng zhēn
    成語解釋: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功。
    成語出處:
    明 鄭之珍《目連救母 四 劉氏齋尼》:“好似鐵杵磨針,心堅杵有針日。”
    320

    地平

    成語拼音: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語解釋:
    功;平:治平。原指禹治水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語出處:
    《尚書 大禹謨》:“帝曰:'俞!地平天,六府三事,允治。萬世永賴,時乃工。'《左傳 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舉八愷,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時序,地平天。”
    * 成的成語,帶成字的成語,包含成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