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成字的成語 (493個)

    321

    鐵杵磨

    成語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成語解釋: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細針。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功。
    成語出處:
    宋 祝穆《方輿勝覽 眉州 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322

    唾地

    成語拼音:
    tuò dì chéng wén
    成語解釋: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三篇。”
    成語出處:
    唐·馮贄《云仙雜記》有“唾地文”一目,贊李賀云:“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文三篇。”
    323

    土扶

    成語拼音:
    tǔ fú chéng qiáng
    成語解釋: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成語出處:
    《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
    324

    脫口

    成語拼音:
    tuō kǒu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出口便文章。喻才思敏捷。
    成語出處:
    宋·蘇軾《黃州再祭文與可文》:“藝學之多,蔚如秋蕢。脫口章,粲莫可耘。”
    325

    桃李不言,下自

    成語拼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háng
    成語解釋: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成語出處:
    晉 潘岳《太宰魯武公誄》:“桃李不言,下自行;德之休明,沒能彌彰。”
    326

    桃李不言,下自

    成語拼音:
    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成語解釋:
    。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李將軍列傳論》:“諺曰:‘桃李不言,下自蹊。’此言雖小,可以諭大也。”
    327

    桃李

    成語拼音:
    táo lǐ chéng qī
    成語解釋:
    “桃李不言,不自蹊”的省語。
    成語出處:
    金·元好問《南鄉子》詞:“遲日惠風柔,桃李蹊綠漸稠。”
    328

    桃李無言,下自

    成語拼音:
    táo lǐ wú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成語解釋:
    古諺語。比喻實至名歸。
    成語出處:
    宋 辛棄疾《一剪梅 獨立蒼茫醉不歸》詞:“多情山鳥不須啼,桃李無言,下自蹊。”
    329

    貪墨

    成語拼音:
    tān mò chéng fēng
    成語解釋:
    墨:不潔;貪墨:官吏受賄。官吏貪污受賄的風氣盛行。形容吏治腐敗。
    成語出處:
    《左傳·昭公十四年》:“貪以敗官為墨。”
    330

    天平地

    成語拼音:
    tiān píng dì chéng
    成語解釋:
    指萬事安排妥當,天下太平。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稱也。”
    331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其高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語解釋: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332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其大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成語解釋: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333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其高

    成語拼音: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成語解釋: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語出處: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334

    五步

    成語拼音:
    wǔ bù chéng shī
    成語解釋:
    唐史青能五步詩。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成語出處:
    清·沈炳震《唐詩金粉·敏悟》:“青上書自薦能詩,云:‘子建七步,臣五步之內可塞明詔。’明皇試以除夕、上元、竹火籠等詩,應口而出。上稱賞,授以官。”今存《應詔賦得除夜》一首,見《全唐詩》卷一一五。
    335

    風氣

    成語拼音:
    wèi chéng fēng qì
    成語解釋:
    指一件事情逐漸發展盛行,形一種良好風氣。
    成語出處:
    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在康奈爾校園里》:“可惜這種個人捐獻在我們國家里還只是麟角鳳毛,還沒蔚風氣。”
    336

    一簣

    成語拼音:
    wèi chéng yī kuì
    成語解釋:
    猶功虧一簣。比喻功敗垂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譬如為山,未一簣,止,吾止也。”
    337

    文貴天

    成語拼音:
    wén guì tiān chéng
    成語解釋:
    貴:以……為貴。指有靈感時自然而然寫的文章最好
    成語出處:
    宋·錢易《南部新書》:“李元賓言文貴天,強不高也。”
    338

    無謊不

    成語拼音:
    wú huǎng bù chéng méi
    成語解釋:
    謊:謊言。媒人說親沒有不說謊的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七卷:“顏俊道:‘常言無謊不媒。你與我包謊,只說十二分人才,或者該是我的姻緣,一說便就。”
    339

    為好

    成語拼音:
    wéi hǎo chéng qiàn
    成語解釋:
    比喻好心得不到好報,將恩作仇。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見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際,被人談論,可不為好歉,反一世英雄之玷?”
    340

    無巧不

    成語拼音:
    wú qiǎo bù chéng huà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十分湊巧。同“無巧不書”。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26卷:“又道是‘無巧不話’。”
    * 成的成語,帶成字的成語,包含成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