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成字的成語 (493個)

    261

    破涕

    成語拼音:
    pò tì chéng xiào
    成語解釋:
    見“破涕為笑”。
    成語出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阮龍光》:“縱李兄言太刻毒,適足破涕笑,何須芥蒂。”
    262

    噴唾

    成語拼音:
    pēn tuò chéng zhū
    成語解釋:
    唾:唾沫。咳嗽出來的唾沫都化了珍珠。形容博學多才,出口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
    263

    寢不

    成語拼音:
    qǐn bù chéng mèi
    成語解釋:
    見“寢不聊寐”。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5回:“玄德因思水鏡之言,寢不寐。”
    264

    七步

    成語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成語解釋:
    七步內就能完一首詩。比喻有才氣、文思敏捷。與「七步章」義同。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265

    泣不

    成語拼音:
    qì bù chéng shēng
    成語解釋:
    泣:低聲哭。哭得噎住了;連聲音也發不出來。形容極度悲傷。
    成語出處:
    漢 趙曄《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夜哭泣,氣不屬聲。”
    266

    七步

    成語拼音:
    qī bù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同“七步詩”。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丕又曰:‘七步章,吾猶以為遲。汝能應聲而作詩一首否?’”
    267

    俏敗

    成語拼音:
    qiào chéng qiào bài
    成語解釋:
    近似于或敗,謂非真真敗。
    成語出處:
    戰國·鄭·列御寇《列子·力命》:“佹佹者,俏也,初非也;佹佹敗者,俏敗者也,初非敗也;故迷生于俏。”
    268

    屈打

    成語拼音:
    qū dǎ chéng zhāo
    成語解釋:
    用嚴刑拷打;逼使無辜的人被迫認罪。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如今把姐姐拖到宮中,三推六問,屈打招。”
    269

    旗開得勝,馬到

    成語拼音: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
    成語解釋:
    令旗一揮,戰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進展順利,一開始就取得
    成語出處:
    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270

    親上

    成語拼音:
    qīn shàng chéng qīn
    成語解釋:
    謂原是親戚,又再結姻親。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調風月》第一折:“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爭奈忒達地忒知根,兼上親上親好對門。”
    271

    迄未

    成語拼音:
    qì wèi chéng gōng
    成語解釋:
    迄:畢竟,終究。最終也沒有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個,迄未功。”
    272

    取義

    成語拼音:
    qǔ yì chéng rén
    成語解釋:
    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仁。”
    273

    染翰

    成語拼音:
    rǎn hàn chéng zhāng
    成語解釋:
    謂提筆文。
    成語出處:
    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二:“詩,適情之具。染翰章,自然高妙,何必苦思以鑿其真?”
    274

    事敗垂

    成語拼音:
    shì bài chuí chéng
    成語解釋:
    事情在快要功的時候失敗了。
    成語出處:
    明·梁辰魚《浣紗記·乞降》:“九仞為山,功虧一簣,料想不勞而集,事敗垂。”
    275

    視白

    成語拼音:
    shì bái chéng hēi
    成語解釋:
    視:看。把白色看黑色。比喻顛倒美丑是非
    成語出處:
    唐·柳宗元《瓶賦》:“視白黑,顛倒妍媸。”
    276

    涉筆

    成語拼音:
    shè bǐ chéng qù
    成語解釋:
    涉筆:動筆;趣:意味;意趣。一動筆就趣味盎然。
    成語出處:
    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100回:“讀了些四庫奇書,享了些半生清福。心有余閑,涉筆趣,每于長夏余冬,燈前月夕,以文為戲,年復一年,編出《鏡花緣》一百回。”
    277

    聳膊

    成語拼音:
    sǒng bó chéng shān
    成語解釋:
    肩膀聳起了一個“山”字。形容人聳肩縮頸的相貌。也形容人體瘦削的樣子。
    成語出處:
    宋 陸游《衰疾》:“捉襟見肘貧無敵,聳膊山瘦可知。”
    278

    涉筆

    成語拼音:
    shè bǐ chéng yǎ
    成語解釋:
    涉筆:動筆,著筆;雅:雅致。指動筆就雅致而不落俗套
    成語出處:
    清·毛先舒《詩辯詆》第一卷:“于物無擇,而涉筆雅;于思無豫,而往必造微。”
    279

    失敗乃功之母

    成語拼音:
    shī bài nǎi chéng gōng zhī mǔ
    成語解釋:
    失敗往往是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最后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280

    失敗是功之母

    成語拼音:
    shī bài shì chéng gōng zhī mǔ
    成語解釋:
    母:先導,根源。失敗往往是功的先導。指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就能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失敗是功之母。”
    * 成的成語,帶成字的成語,包含成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