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失字的成語 (221個)
-
161
失之千里,差若毫厘
- 成語拼音:
- shī zhī qiān lǐ,chà ruò háo lí
- 成語解釋:
-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 成語出處:
- 《隋書 天文志上》:“失之千里,差若毫厘,大象一乖,馀何可驗!”
-
162
手足失措
- 成語拼音:
- shǒu zú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極其驚慌。
- 成語出處:
- 唐·韓愈《為韋相公讓官表》:“心神靡寧,顧已慚觍,手足失措。”
-
163
失張失智
- 成語拼音: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古今小說 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人貧智短’,他恁地貧困,如何怪得他失張失智?”
-
164
失張失志
- 成語拼音: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 成語出處:
- 《清平山堂話本 簡貼和尚》:“那婆子聽得叫,失張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
-
165
失張失致
- 成語拼音:
- shī zhāng shī zhì
- 成語解釋:
- 形容舉動慌亂,心神不定。
- 成語出處:
- 《品花寶鑒》第八回:“元茂便向腰間摸了兩摸,失張失致的道:‘奇怪!’”
-
166
貪小失大
- 成語拼音:
- tān xiǎo shī dà
- 成語解釋:
- 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權勛》:“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爭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
167
萬不失一
- 成語拼音:
- wàn bù shī yī
- 成語解釋:
- 失:失誤,差錯。一萬次中也不會失誤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萬不一失”、“萬無一失”、“萬無失一”。
- 成語出處:
- 《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于骨法,憂喜在于容色,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
168
萬不一失
- 成語拼音:
- wàn bù yī shī
- 成語解釋:
- 萬: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成語出處:
- 漢·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一失。”
-
169
忘餐失寢
- 成語拼音:
- wàng cān shī qǐn
- 成語解釋:
- 廢:停止;寢:睡覺。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致志
- 成語出處:
- 明·崔時佩《西廂記·北堂負約》:“小生只為小姐,忘餐失寢,夢斷魂芳,常忽忽如有失。”
-
170
忘恩失義
- 成語拼音:
- wàng ēn shī yì
- 成語解釋:
- 猶忘恩負義。
- 成語出處:
-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二回 :“李固道:‘我不是忘恩失義的人,慢慢地報答你兩個。’”
-
171
亡魂失魄
- 成語拼音:
- wáng hún shī hún
- 成語解釋:
- 魂、魄:舊指人身中離開形體能存在的精神為魂,依附形體而顯現的精神為魄。形容驚慌憂慮、心神不定、行動失常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二折:“餓的我肚里饑失魂喪魄,凍的我身上冷無顏落色。”
-
172
聞雷失箸
- 成語拼音:
- wén léi shī zhù
- 成語解釋:
- 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 成語出處:
-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173
惘然若失
- 成語拼音:
- wǎng rán ruò shī
- 成語解釋:
- 心里總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東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樣子;若:好像。
- 成語出處:
- 宋 洪邁《夷堅志》:“次日,彷徨于案間,惘然如失。”
-
174
惘然如失
- 成語拼音:
- wǎng rán rú shī
- 成語解釋:
- 惘然:失意的樣子。心情迷惘,好像失落了什么東西似的
- 成語出處:
- 宋·洪邁《夷堅丙志·蔡十九郎》:“次日,彷徨于案間,惘然如失。”
-
175
惘若有失
- 成語拼音:
- wǎng ruò yǒu shī
- 成語解釋:
- 惘:失意。神情頹喪,好像失去所愛所戀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三國·魏·吳質《答東阿王書》:“精散思越,惘若有失,非敢羨寵光之休。”
-
176
萬無失一
- 成語拼音:
- wàn wú shī yī
- 成語解釋:
- 萬:很多;失:差錯。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 成語出處:
-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7卷:“子誠能如是,心無異緣,六根自靜,默然而究,萬無失一也。”
-
177
萬無一失
- 成語拼音:
- wàn wú yī shī
- 成語解釋:
- 指絕對不會出差錯。萬:形容很多;失:差錯。
- 成語出處:
- 漢 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
178
為小失大
- 成語拼音:
- wèi xiǎo shī dà
- 成語解釋:
- 為了小利,造成巨大損失。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訴了大老爺,找你點錯處,革掉了你,你能為小失大嗎?”
-
179
旋得旋失
- 成語拼音:
- xuán dé xuán shī
- 成語解釋:
- 很快得到,不久又失去。形容得失都很快。
- 成語出處:
- 吳玉章《榮縣獨立》:“十數州縣,但都旋得旋失,沒有得到鞏固。”
-
180
相顧失色
- 成語拼音:
- xiāng gù shī sè
- 成語解釋:
- 相互看視而面部變色。形容幾個人一起做驚恐狀。
- 成語出處:
- 《舊五代史·周書·段希堯傳》:“使于吳越,及乘舟泛海,風濤暴起,楫師仆從,皆相顧失色。”
* 失的成語,帶失字的成語,包含失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