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失字的成語 (221個)
-
201
因小失大
- 成語拼音:
- yīn xiǎo shī dà
- 成語解釋:
- 因貪圖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 成語出處:
- 漢 劉晝《新論》:“滅國亡身為天下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
-
202
引喻失義
- 成語拼音:
- yǐn yù shī yì
- 成語解釋:
- 引喻:引用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義: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說話不恰當,不合道理。
- 成語出處:
- 三國蜀 諸葛亮《前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
203
眼張失落
- 成語拼音:
- yǎn zhāng shī luò
- 成語解釋:
- 眼睛大張,神態失落。形容不知所措
- 成語出處:
-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嚴貢生轉身走進艙來,眼張失落的,四面看了一遭。”
-
204
一子失著,滿盤皆輸
- 成語拼音:
- yī zǐ shī zhāo,mǎn pán jiē shū
- 成語解釋:
- 著:下棋落子。指下棋時關鍵的一步棋走得不當,整盤棋就輸了。比喻關鍵性問題處理不當,結果導致整個失敗
- 成語出處:
- 李欣《老生常談·熟視無睹,充耳不聞》:“一子失著,滿盤皆輸,這是有的。”
-
205
逐宕失返
- 成語拼音:
- zhú dàng shī fǎn
- 成語解釋:
- 見“逐流忘返”。
- 成語出處:
- 張爾田《〈詞莂〉序》:“雖絜瓶庸受,逐宕失返,若夫越世扶衰,有足征也。”
-
206
遵而不失
- 成語拼音:
- zūn ér bù shī
- 成語解釋:
- 見“遵而勿失”。
- 成語出處:
- 《隋書·煬帝紀上》:“朕肅膺寶歷,纂臨萬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
-
207
遵而勿失
- 成語拼音:
- zūn ér wù shī
- 成語解釋:
- 謂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違失。
- 成語出處:
- 《史記·曹相國世家》:“且高帝與蕭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
208
張徨失措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見“張皇失措”。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白種人——上帝的驕子》:“這突然的襲擊使我張徨失措。”
-
209
張惶失措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見“張皇失措”。
- 成語出處:
- 巴金《秋》十一:“枚張惶失措地往四處看。”
-
210
張皇失錯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張皇:慌張。驚慌得不知怎么辦才好
- 成語出處:
- 元·楊景賢《西游記·三官逢盜》:“你看他脅肩諂笑,趨前退后,張皇失錯。”
-
211
慞惶失次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ì
- 成語解釋:
- 慞惶:彷徨疑懼的樣子;次:次第,常態。形容驚恐失態
- 成語出處:
-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103卷:“守真受教而往,方至其家,坐于客館,而歧哥已覺,慞惶失次。”
-
212
張皇失措
- 成語拼音:
- zhāng huáng shī cuò
- 成語解釋:
- 驚慌得不知怎么才好。
- 成語出處:
- 元 楊景賢《西游記》:“你看他脅肩諂笑,趨前退后,張皇失措。”
-
213
爭雞失羊
- 成語拼音:
- zhēng jī shī yáng
- 成語解釋:
- 比喻貪小失大。
- 成語出處:
- 漢·焦延壽《易林》卷八:“爭雞失羊,亡其金囊。”
-
214
戰栗失箸
- 成語拼音:
- zhàn lì shī zhù
- 成語解釋:
- 戰栗:恐懼的樣子;箸:筷子。害怕得連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嚇得失去了常態
- 成語出處:
-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
215
坐失機宜
- 成語拼音:
- zuò shī jī yí
- 成語解釋:
- 白白地失掉機會。
- 成語出處:
- 清·昭梿《嘨亭雜錄·木果木之敗》:“兵家之事,宜于乘銳直進。若不審敵勢,坐失機宜,使兵心至于潰敗。雖欲振起,不易得也。”
-
216
坐失良機
- 成語拼音:
- zuò shī liáng jī
- 成語解釋:
- 不主動及時行動而失去好機會。
- 成語出處:
- 清 昭槤《嘯亭雜錄 木果木之敗》:“若不審敵勢,坐失良機,使兵心至于潰敗。”
-
217
坐失事機
- 成語拼音:
- zuò shī shì jī
- 成語解釋:
- 同“坐失機宜”。
- 成語出處:
- 王闿運《丁銳義傳》:“坐失事機,誰執其咎。”
-
218
坐失時機
- 成語拼音:
- zuò shī shí jī
- 成語解釋:
- 坐:徒然,白白地。白白地失去好機會
- 成語出處:
- 《星火燎原·閩西三年游擊戰爭》:“但他主張向外發展是對的,而我們要他集中待命坐失時機則是錯誤的。”
-
219
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 成語拼音:
- zì wǒ dé zhī,zì wǒ shī zhī
- 成語解釋:
- 從我手里得到的東西,又從我手里失去。比喻興敗無常或得失相抵
- 成語出處:
- 《梁書·邵陵王綸傳》:“高祖嘆曰:‘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復何恨。’”
-
220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成語拼音:
-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 成語解釋:
- 智者:聰明人;慮:思考,謀劃;失:差錯。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廣武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 失的成語,帶失字的成語,包含失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