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聲字的成語 (308個)
-
241
消聲匿影
- 成語拼音:
- xiāo shēng nì yǐng
- 成語解釋:
- 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 成語出處:
- 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
242
銷聲匿影
- 成語拼音:
- xiāo shēng nì yǐng
- 成語解釋:
- 見“銷聲避影”。
- 成語出處:
- 清·陳其元《庸閑齋筆記·南匯李高士》:“又不見遺民尚有葉與熊,棄家削發空王宮,銷聲匿影將毋同。”
-
243
細聲細氣
- 成語拼音:
- xì shēng xì qì
- 成語解釋:
- 形容聲音柔軟輕細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24回:“就聽里面細聲細氣地說:‘聞賢弟,你焉能知道兩個人的來意?這是為御貓而來。”
-
244
削鐵無聲
- 成語拼音:
- xuē tiě wú shē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刀劍鋒利。
- 成語出處:
-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刃兒薄,尖兒長,靶兒短,削鐵無聲,吹毛過刃。”
-
245
新淫之聲
- 成語拼音:
- xīn yín zh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淫:淫蕩。新制作的淫靡頹廢的歌曲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列女傳·孽糪傳》:“新淫之聲,北鄙之曲。”
-
246
虛張聲勢
- 成語拼音: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成語解釋:
-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論淮西事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
247
一迭連聲
- 成語拼音:
- yī dié lián shēng
- 成語解釋:
- 迭:重復。一遍又一遍接連地說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26回:“左右一迭連聲道:‘帶婦人,帶婦人。’那婦人卻動也不動。”
-
248
一吠百聲
- 成語拼音:
- yī fèi bǎi shēng
- 成語解釋:
- 即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成語出處:
- 明·何景明《上楊邃庵書》:“群猜共怒,一吠百聲,持辯風起,發言雷同矣。”
-
249
游光揚聲
- 成語拼音:
- yóu guāng yá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流傳榮譽,播揚名聲。
- 成語出處:
- 清·錢謙益《吳中名賢表揚續議》:“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賁及,著作繁富,游光揚聲,傾動海內者矣。”
-
250
飲恨吞聲
- 成語拼音:
- yǐn hèn tūn shēng
- 成語解釋:
- 飲恨:強忍怨恨;吞聲:哭泣而不敢出聲。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 成語出處:
- 南朝 梁 江淹《恨賦》:“莫不飲恨而吞聲。”
-
251
掩口失聲
- 成語拼音:
- yǎn kǒu sh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謂忍不住笑出聲來。
- 成語出處:
- 明·馬愈《馬氏日抄·風異》:“眾聞予言,將以為誕也,皆掩口失聲。”
-
252
異口同聲
- 成語拼音:
- yì kǒu tó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異:不同。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也作“異口同音”。
- 成語出處:
- 晉 葛洪《抱樸子 道意》:“左右小人,并云不可,阻之者眾,本無至心,而諫怖者,異口同聲。”
-
253
一口同聲
- 成語拼音:
- yī kǒu tóng shēng
- 成語解釋:
- 猶一口同音。
- 成語出處:
-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六回:“因天時尚早,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竟是一口同聲說好。”
-
254
啞口無聲
- 成語拼音:
- yǎ kǒu wú shēng
- 成語解釋:
-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同“啞口無言”。
- 成語出處:
- 《再生緣》第三九回:“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只氣的啞口無聲。”
-
255
一口一聲
- 成語拼音:
- yī kǒu yī shēng
- 成語解釋:
- 猶口口聲聲。
- 成語出處:
- 《金瓶梅詞話》第七回:“西門慶那里肯,一口一聲只叫‘姑娘請受禮。’”
-
256
以聾辨聲
- 成語拼音:
- yǐ lóng biàn shēng
- 成語解釋:
- 用聾的耳朵辨別聲音。比喻沒有正確的方法是達不到目的的
- 成語出處:
- 戰國·趙·荀況《荀子·修身》:“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
-
257
一犬吠形,百犬吠聲
- 成語拼音:
-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成語出處:
- 漢 王符《潛夫論 賢難》:“一犬吠形,萬犬吠聲;一人傳虛,百人傳實。”
-
258
一犬吠形,群犬吠聲
- 成語拼音:
-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
- 成語解釋:
- 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成語出處:
- 《晉書·傅咸傳》:“一犬吠形,群犬吠聲,懼于群犬,遂至叵聽也。”
-
259
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 成語拼音:
- yī quǎn fèi yǐng,bǎi quǎn fèi shēng
- 成語解釋:
- 吠:狗叫。比喻隨聲附和,沒有主見,湊熱鬧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新民說》第九節:“諺曰:‘一犬吠影,百犬吠聲’,悲哉!”
-
260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 成語拼音:
- 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
- 成語解釋:
- 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 成語出處:
- 《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 聲的成語,帶聲字的成語,包含聲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