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發字的成語 (322個)

    201

    附膺

    成語拼音:
    pī fà fù yīng
    成語解釋:
    被:通“披”,散亂;附膺:拍胸。披散頭捶拍胸脯。形容十分悲憤痛心
    成語出處:
    唐·楊炎《靈武受命宮頌序》:“臣等若不克所請,與億兆之眾將被附膺號于天而訴于帝矣!”
    202

    入山

    成語拼音:
    pī fà rù shān
    成語解釋:
    被:通“披”;被:披散頭。指歸隱山林
    成語出處:
    晉·袁曄《獻帝春秋》:“汝欲取蜀,吾當被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203

    入山

    成語拼音:
    pī fā rù shān
    成語解釋:
    謂離開俗世而隱居。
    成語出處:
    明·王世貞《綱鑒會纂·后漢紀》:“汝欲取蜀,吾當披入山,不失信天下也。”
    204

    徒跣

    成語拼音:
    pī fà tú xiǎn
    成語解釋:
    徒跣:赤腳步行。披散頭,赤腳走路。形容悲痛到極點
    成語出處:
    《魏書·徒何慕容廆傳》:“及葬,熙被徒跣步從。”
    205

    文身

    成語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成語解釋:
    :散;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206

    文身

    成語拼音:
    pī fà wén shēn
    成語解釋: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披散,身刺花紋。
    成語出處:
    《禮記 王制》:“東方曰夷,被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207

    跣足

    成語拼音:
    pī fà xiǎn zú
    成語解釋:
    :披散頭;跣足:赤腳。披散頭,光著腳。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成語出處:
    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王侃》:“瞥見一畫衣女子,被跣足,冒風而至,連呼:‘三郎救我命!’”
    208

    纓冠

    成語拼音:
    pī fà yīng guàn
    成語解釋:
    來不及將頭束好,來不及將帽帶系上。形容急于去救助別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纓冠而救之,可也。”
    209

    纓冠

    成語拼音:
    pī fā yīng guàn
    成語解釋:
    謂不及束冠戴,只系纓于頸。比喻急于救援。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纓冠而救之可也。”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離婁下》:“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雖被纓冠而救之可也。”
    210

    攖冠

    成語拼音:
    pī fā yīng guàn
    成語解釋:
    被:通“披”,披散;攖:縈繞。披散纓。形容匆忙急迫不及整束
    成語出處:
    《暴風雨前》第二部:“大家總必趕快把手上的事丟下,呼朋喚友,一齊跑來,一以表示他們被攖冠的熱忱。”
    211

    陽狂

    成語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成語解釋:
    :披散頭。披散頭,裝作瘋狂
    成語出處:
    《隋書·楊伯丑傳》:“于是被陽狂,游行市里,形體垢穢,未嘗櫛沐。”
    212

    詳狂

    成語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成語解釋:
    :披散頭。披散頭,裝作瘋狂
    成語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子胥之吳,乃被詳狂,跣足涂面,行乞于市。”
    213

    佯狂

    成語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成語解釋:
    :披散頭;佯:假裝。披散頭,裝作瘋狂
    成語出處: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為之,不祥莫大焉。’遂被佯狂而去。”
    214

    洋狂

    成語拼音:
    pī fà yáng kuáng
    成語解釋:
    :披散頭。披散頭,裝作瘋狂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宋微子世家》:“箕子曰:‘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說于民,吾不忍為也。’乃被洋狂而為奴。”
    215

    左衽

    成語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語解釋:
    左衽:衣襟向左掩。頭披散;前襟左開。指古代東方;北方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異族。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
    216

    左衽

    成語拼音:
    pī fà zuǒ rèn
    成語解釋:
    :散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憲問》:“微管仲,吾其被左衽矣。”
    217

    破奸

    成語拼音:
    pò jiān fā fú
    成語解釋:
    揭露隱藏的壞人。
    成語出處:
    宋·范仲淹《宋故衛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銘》:“徙隴城郡,歷比、駕二部外郎,在郡未幾,破奸伏,有神明之號。”
    218

    龐眉白

    成語拼音:
    páng méi bái fà
    成語解釋:
    龐:通“尨”,雜色。眉毛頭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
    成語出處:
    漢 張衡《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李善注引《漢武故事》:“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眉皓。”
    219

    龐眉鶴

    成語拼音:
    páng méi hè fā
    成語解釋:
    同“龐眉皓”。
    成語出處:
    宋·陳合《寶鼎記·壽賈師憲》詞:“盡龐眉鶴,天上千秋難老。”
    220

    龐眉黃

    成語拼音:
    páng méi huáng fā
    成語解釋:
    眉斑白,頭黃。指老人。龐,用同“厖”。
    成語出處:
    《北史·隋紀下·煬帝》:“朕永言稽古,用求至理,是以龐眉黃,更令收敘,務簡秩優。”
    * 發的成語,帶發字的成語,包含發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