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發字的成語 (322個)

    241

    施號

    成語拼音:
    shī hào fā lìng
    成語解釋:
    布號令。
    成語出處:
    《北齊書 楊愔傳》:“每天子臨軒,公卿拜授,施號令,宣揚詔冊,愔辭氣溫辯,神儀秀,百僚觀聽,莫不悚動。”
    242

    詩禮

    成語拼音:
    shī lǐ fā zhǒng
    成語解釋:
    冢:墳墓;冢:盜墓。儒生們用詩禮之教來盜墓。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儒以《詩》《禮》冢。”
    243

    聲淚俱

    成語拼音:
    shēng lèi jù fā
    成語解釋:
    俱:都。指邊說邊哭,形容極其悲慟、哀傷的樣子
    成語出處:
    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每一言一誓,聲淚俱。”
    244

    施命

    成語拼音:
    shī mìng fā hào
    成語解釋:
    布號令。
    成語出處:
    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選賢建戚,則宅之于茂典;施命號,必酌之于故實。”
    245

    詩書

    成語拼音:
    shī shū fà zhǒng
    成語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外物》:“儒以詩禮冢。”
    246

    誓天斷

    成語拼音:
    shì tiān duàn fā
    成語解釋:
    向天起誓。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至于誓天斷,泣下沾襟,何其哀也。”
    247

    身體

    成語拼音:
    shēn tǐ fà fū
    成語解釋:
    本指身軀、四肢、須、皮膚,后亦泛指自己身體的全部,自身。
    成語出處:
    《孝經 開宗明義》:“身體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248

    矢無虛

    成語拼音:
    shǐ wú xū fā
    成語解釋:
    矢:箭;虛:空。箭射得準,每必中。形容箭術高明
    成語出處:
    南朝·梁·沈約《為皇太子謝賜御所射雉啟》:“輕鑾微動,密翳徐張,黃間所彀,矢無虛。”
    249

    絲析

    成語拼音:
    sī xī fà jiě
    成語解釋:
    絲、:指極其細微;解:分剖。比喻細密而有條理地分析剖解
    成語出處:
    明·宋濂《汪先生墓志銘》:“參以伊洛大儒傳注之說,絲析解,日攻月較,不故求為異,而亦不茍為同。”
    250

    矢在弦上,不得不

    成語拼音:
    shǐ zài xián shàng,bù dé bù fā
    成語解釋:
    矢:箭;弦:弓上用以法箭的牛筋繩子。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成語出處:
    晉·王沈《魏書》:“琳謝曰:‘矢在弦上,不得不。’太祖愛其才,不咎。”
    251

    吐哺握

    成語拼音:
    tǔ bǔ wò fà
    成語解釋:
    哺:口呂咀嚼著的食物。吃飯時多次吐出口中的食物,洗頭時多次把頭握在手中。比喻為了招攬人才而操心忙碌。
    成語出處:
    西漢 韓嬰《韓詩外傳》第三卷:“吾一沐三握,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
    252

    吐哺捉

    成語拼音:
    tǔ bǔ zhuō fā
    成語解釋:
    見“吐哺握”。
    成語出處:
    唐·韓愈《后廿九日復上書》:“今雖不能如周公吐哺捉,亦宜引而進之,察其所以而去就之,不宜默默而已也。”
    253

    胡子一把抓

    成語拼音:
    tóu fā hú zǐ yī bǎ zhuā
    成語解釋:
    比喻做事不細致,對于不同的問題不能區別對待而是籠統處理
    成語出處:
    艾蕪《南行記》:“頭胡子一把抓,全不分青紅皂白。”
    254

    摘奸

    成語拼音:
    tī jiān fā fú
    成語解釋:
    摘:通“擿”,揭伏:檢舉;伏:隱藏。揭檢舉隱藏的壞人壞事
    成語出處:
    漢·荀悅《漢紀·宣帝紀》:“真摘奸伏如神,皆此類也。”
    255

    天良

    成語拼音:
    tiān liáng fā xiàn
    成語解釋:
    天良:人生來的良知。指人的良心又重新恢復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66回:“他若昧了良心,自然要笑;設或天良現,自然要哭了。”
    256

    頭腦

    成語拼音:
    tóu nǎo fā zhàng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257

    頭皮

    成語拼音:
    tóu pí fā má
    成語解釋:
    形容極其恐懼的感覺
    成語出處:
    劉知俠《鐵道游擊隊》第18章:“當西邊‘中央軍’被殲以后,一些偽保長確實感到頭皮麻。”
    258

    吐食握

    成語拼音:
    tǔ shí wò fā
    成語解釋:
    同“吐哺握”。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交際》:“雖筆不集札,菽麥不辨,為之倒屣,吐食握。”
    259

    童顏鶴

    成語拼音:
    tóng yán hè fà
    成語解釋:
    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5回:“策見其人,童顏鶴,飄然有出世之姿。”
    260

    吐哺

    成語拼音:
    wò fā tǔ bǔ
    成語解釋: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后因以“握吐哺”比喻為國家禮賢下士,殷
    成語出處:
    《韓詩外傳》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魯,周公誡之曰:‘往矣!子其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史記·魯周公世家》亦記此事。
    * 發的成語,帶發字的成語,包含發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