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利字的成語 (211個)

    161

    虛名薄

    成語拼音:
    xū míng bó lì
    成語解釋:
    虛:空;薄:淡泊。不慕虛名,不貪小
    成語出處:
    明·郭勛《雍熙樂府》第四卷:“彼也虛名薄。任他人祿重官髙,橪指間朱顏昨日,急回頭白發明朝。”
    162

    曉以

    成語拼音:
    xiǎo yǐ lì hài
    成語解釋:
    曉: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害關系給人講清楚。
    成語出處:
    《北齊書 薛修義傳》:“遂輕詣壘下,曉以害。”
    163

    有百害而無一

    成語拼音: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
    成語解釋:
    百害:泛指許多壞處。有許多壞處,沒有一點好處
    成語出處:
    164

    一本萬

    成語拼音:
    yī běn wàn lì
    成語解釋:
    用很少的資本去取得很大的潤。形容本錢少;潤大。
    成語出處:
    清 姬文《市聲》:“這回破釜沉舟,遠行一趟,卻指望收它個一本萬哩。”
    165

    鷸蚌相持,漁人得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rén dé lì
    成語解釋:
    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
    成語出處: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166

    鷸蚌相持,漁翁得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yú wēng dé lì
    成語解釋: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語出處:
    《戰國策 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面都不相讓。漁翁來了,把兩個都捉住了。
    167

    鷸蚌相爭,漁人獲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成語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二》:“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
    168

    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成語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語出處: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三回:“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看他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也不為遲呢?”
    169

    鷸蚌相爭,漁翁得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成語解釋:
    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170

    益國

    成語拼音:
    yì guó lì mín
    成語解釋:
    對國家、對人民都有
    成語出處:
    《周書·文帝紀下》:“參考變通,可以益國民便時適治者,為二十四新制。”
    171

    元亨

    成語拼音:
    yuán hēng lì zhēn
    成語解釋:
    《周易》乾卦卦辭。用作序數,相當于甲、乙、丙、丁
    成語出處:
    《周易·乾·文言》:“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合也;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貞。”
    172

    有害無

    成語拼音:
    yǒu hài wú lì
    成語解釋:
    只有壞處沒有好處。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吾丘壽王傳》:“以眾吏捕寡賊,其勢必得。盜賊有害無,則莫犯法,刑錯之道也。”
    173

    乘便

    成語拼音:
    yīn lì chéng biàn
    成語解釋:
    因:順著。憑藉有的形勢。
    成語出處:
    漢 賈誼《過秦論》:“因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174

    盜名

    成語拼音:
    yāo lì dào míng
    成語解釋:
    要:通“邀”。用不正當的手段搶奪盜取名
    成語出處: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蓋其心術不謹,趨向一差,則要盜名,文奸濟惡,皆學之力也。”
    175

    可圖

    成語拼音:
    yǒu lì kě tú
    成語解釋:
    圖:謀取。有益可謀求。
    成語出處: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等到有可圖,可否即允照辦。”
    176

    累形

    成語拼音:
    yǐ lì lěi xíng
    成語解釋:
    為了謀取益而危害身體。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讓王》:“雖貴富,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累形。”
    177

    蝸名

    成語拼音:
    yíng lì wō míng
    成語解釋:
    蝸名:像蝸牛角那樣小的名聲。蒼蠅頭般的小,蝸牛角樣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
    成語出處:
    宋·盧炳《念奴嬌》:“回首蠅蝸名,微官多誤,自笑塵生襪。”
    178

    有弊

    成語拼音:
    yǒu lì yǒu bì
    成語解釋:
    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成語出處:
    陸文夫《被女性化的蘇州人》:“世間事總是有長有短,有有弊。”
    179

    殷民阜

    成語拼音:
    yīn mín fù lì
    成語解釋:
    殷民:使人民富裕。舊指國家統治者的責任,就在于使人民富裕,使國家財物充足
    成語出處:
    漢·徐斡《中論·治引》:“夫明哲之為用也,乃能殷民阜,使萬物無不盡其極者也。”
    180

    遺名去

    成語拼音:
    yí míng qù lì
    成語解釋:
    謂丟棄名位和益。
    成語出處:
    唐·盧肇《宜州新興寺碑銘》:“但學者不能窒欲攘貪,遺名去。”
    * 利的成語,帶利字的成語,包含利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