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利字的成語 (211個)

    141

    是求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qiú
    成語解釋:
    見“惟是圖”。
    成語出處:
    《通典·食貨五》:“工部尚書蘇孝慈等以為所在官司因循往昔,皆以公廨錢物出舉興生,惟是求,煩擾百姓。”
    142

    是視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shì
    成語解釋:
    亦作“唯是求”。亦作“唯是圖”。以為著眼點。謂一心只顧謀取益。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余雖與晉出入,余唯是視。”
    143

    是視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shì
    成語解釋:
    見“惟是圖”。
    成語出處:
    《晉書·溫嶠傳》:“蘇峻小子,惟是視,殘酷驕猜,權相假合。”
    144

    是圖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tú
    成語解釋:
    一心為,別的什么都不顧。
    成語出處:
    晉·葛洪《抱樸子·勤求》:“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是圖。”
    145

    是圖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tú
    成語解釋:
    只要有就去追求。惟:只有;惟獨;圖:貪圖;追求。
    成語出處:
    晉 葛洪《抱樸子》:“名過其實,由于夸誑,內抱貪濁,惟是圖。”
    146

    是營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yíng
    成語解釋:
    指惟是視。
    成語出處:
    《金史 阿離方傳》:“卿宗室舊人,乃縱肆敗法,惟是營,朕甚惡之。”
    147

    是逐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zhú
    成語解釋:
    指惟是視。
    成語出處:
    朱自清《歷史在戰斗中》:“這己主義到了‘惟是逐’的地步,卻是非空虛到極點不可。”
    148

    蠅名

    成語拼音:
    wō lì yíng míng
    成語解釋:
    蝸牛角樣的小;蒼蠅頭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
    成語出處:
    金·王丹桂《春從天上來·贈首陽山李志樸》詞:“既悟塵緣,罷愛海恩山,蝸蠅名。”
    149

    微名薄

    成語拼音:
    wēi míng bó lì
    成語解釋:
    指十分細微的名與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6回:“怎知客人為些微名薄,又無枷鎖拘縛,三伏內,只得在那途路中行。”
    150

    蝸名微

    成語拼音:
    wō míng wēi lì
    成語解釋:
    蝸名:像蝸牛角那樣極微小的名聲。虛名小。亦作“蝸蠅名”、“蝸名蠅”。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終身已矣,蝸名微,誤人之本,從此亦不復思進取也。”
    151

    蝸名蠅

    成語拼音:
    wō míng yíng lì
    成語解釋:
    蝸名:像蝸牛角那樣小的名聲。蒼蠅頭般的小,蝸牛角樣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
    成語出處:
    金·劉志淵《行香子·李會首問道》詞:“妙道勤求,樂以忘憂。要蝸名蠅心休。”
    152

    威迫

    成語拼音:
    wēi pò lì yòu
    成語解釋:
    既用暴力威脅、誘惑;又用名強迫。指軟硬兼施。誘:誘惑。
    成語出處:
    宋 王灼《頤堂文集 卷三 李仲高石君堂》詩:“誘威脅擬奪去,仲高誓死君之側。”
    153

    無往不

    成語拼音:
    wú wǎng bù lì
    成語解釋:
    所到之處;沒有不順的。指處處行得通。
    成語出處:
    唐 李虛中《命書》:“官高祿厚,無往不。”
    154

    威脅

    成語拼音:
    wēi xié lì yòu
    成語解釋:
    用軟硬兼施的手段,企圖使人屈服。
    成語出處:
    李喬《歡笑的金沙江》:“在他的威脅誘下,他們沒有辦法,只好鬼混下去。”
    155

    修舊

    成語拼音:
    xiū jiù lì fèi
    成語解釋:
    把破舊的修補好,把廢物用起來。指厲行節約。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156

    倍義

    成語拼音:
    xiāng lì bèi yì
    成語解釋:
    趨向私,違背正義。鄉,通“向”。倍,通“背”。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鄉倍義乎!”
    157

    除弊

    成語拼音:
    xīng lì chú bì
    成語解釋:
    興辦有的事情;消除有害的事情。興:興辦;創辦;弊:弊端;害處。
    成語出處:
    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舉先王之政,以興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
    158

    除害

    成語拼音:
    xīng lì chú hài
    成語解釋:
    興辦有的事情,除去有害的事情。亦作“興除弊”、“除害興”、“興剔弊”。
    成語出處:
    《管子·君臣下》:“為民興除害,正民之德。”
    159

    節用

    成語拼音:
    xīng lì jié yòng
    成語解釋:
    興:興辦。興辦有的事業,節約花費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雖是興節用為綱,然也不可太過,要再省上二三百銀子,失了大體統,也不象。”
    160

    剔弊

    成語拼音:
    xīng lì tì bì
    成語解釋:
    剔:剔除;弊:弊端,害處。興辦有的事業,除去各種弊端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趁今日清靜,大家商議兩件興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場。”
    * 利的成語,帶利字的成語,包含利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