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利字的成語 (211個)

    201

    爭名奪

    成語拼音:
    zhēng míng duó lì
    成語解釋:
    爭奪名位和益。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一回:“爭名奪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202

    爭名競

    成語拼音:
    zhēng míng jìng lì
    成語解釋:
    見“爭名奪”。
    成語出處:
    宋·秦觀《自警》詩:“爭名競走如狂,復被名生怨隙。”
    203

    爭名于朝,爭于市

    成語拼音:
    zhēng míng yú cháo,zhēng lì yú shì
    成語解釋:
    朝:朝廷。市:市場。在朝廷上爭奪名位,在集市上計較贏得失。即爭名奪
    成語出處:
    《戰國策 秦策一》:“臣聞爭名者于朝,爭者于市。”
    204

    爭名逐

    成語拼音:
    zhēng míng zhú lì
    成語解釋:
    爭要名譽,侵奪貪求財
    成語出處:
    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爭名逐,枉將人白日馳驅。”
    205

    爭權奪

    成語拼音:
    zhēng quán duó lì
    成語解釋:
    追求名譽、地位和私
    成語出處:
    鄒韜奮《消弭內戰的唯一途徑》:“任何為私人私黨爭權奪的內戰都必然地要為全國民眾所唾棄。”
    206

    爭權攘

    成語拼音:
    zhēng quán rǎng lì
    成語解釋:
    見“爭權奪”。
    成語出處:
    李大釗《大哀篇》:“鉆營運動、爭權攘之不暇,奚暇計及民生哉?”
    207

    正其誼不謀其

    成語拼音:
    zhèng qí yì bù móu qí lì
    成語解釋:
    正:合于法則的;誼:通“義”,合宜的道德、行為;謀:圖謀。言行合乎正義,不謀個人私
    成語出處:
    《漢書·董仲舒傳》:“夫仁人者,正其誼不謀其,明其道不計其功,是以仲尼之門,五尺之童,羞稱五霸,為其先詐力,而后仁義也。”
    208

    坐收其

    成語拼音:
    zuò shōu qí lì
    成語解釋:
    坐:不動。比喻用別人的矛盾而從中獲
    成語出處:
    209

    坐收漁

    成語拼音:
    zuò shōu yú lì
    成語解釋:
    比喻用別人的矛盾;從中得到好處。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
    210

    自私自

    成語拼音:
    zì sī zì lì
    成語解釋:
    只為自己打算;只顧自己益。形容私心重。
    成語出處:
    宋 程頤《二程語錄》:“然要卒歸乎自私自之規模。”
    211

    責先

    成語拼音:
    zé xiān lì hòu
    成語解釋:
    責:責任,益。盡義務在眾人之前,分享益在眾人之后
    成語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面丑心妍,居眾后,責在人先。”
    * 利的成語,帶利字的成語,包含利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