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出字的成語 (415個)

    201

    一籌

    成語拼音:
    gāo chū yī chóu
    成語解釋:
    籌:籌碼。比別人高一個籌碼。指比別人高明一些。
    成語出處: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5回:“公系我國的政治家,一切設施,比文等高一籌,文亦不必參議。”
    202

    關東相,關西

    成語拼音:
    guēn dōng chū xiàng,guān xī chū jiàng
    成語解釋: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將帥。
    成語出處:
    《晉書·姚興載記》:“古人有言,關東相,關西將,三秦饒儁佚異,汝異多奇士。”
    203

    狗口里生不象牙

    成語拼音:
    gǒu kǒu lǐ shēng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說不好話。同“狗口里吐不象牙”。
    成語出處: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第十五章:“還有些話,牽涉到老弟,咳,反正狗口不象牙,不說也罷。”
    204

    狗口里吐不象牙

    成語拼音:
    gǒu kǒu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說不好話。
    成語出處:
    《元曲選 遇上皇》第一折:“父親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象牙。”
    205

    弓弩上弦,刀劍

    成語拼音:
    gōng nǔ shàng xián,dāo jiàn chū qiào
    成語解釋: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成語出處: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不許交頭接耳,不許語笑喧嘩,弓弩上弦,刀劍鞘。”
    206

    攻其無備,其不意

    成語拼音:
    gōng qí wú bèi,chū qí bù yì
    成語解釋:
    其:敵方;意:意料。乘敵方沒有防備突然攻擊,行動乎對方意外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207

    弓上弦,刀

    成語拼音:
    gōng shàng xián,dāo chū qiào
    成語解釋:
    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鞘。形容做好了戰斗準備
    成語出處: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71回:“一個個弓上弦,刀鞘,支更坐夜。”
    208

    關西將,關東

    成語拼音:
    guān xī chū jiàng,guān dōng chū xiàng
    成語解釋:
    關:函谷關。函谷關以東的地區,民風好文,多宰相;函谷關以西的地區,民風好武,多將帥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虞詡傳》:“諺曰:‘關西將,關東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余州。”
    209

    孤雁

    成語拼音:
    gū yàn chū qún
    成語解釋:
    :超。形容很特殊
    成語出處:
    清·夏世欽《槐軒論詩法》:“蓋首句韻,名為孤雁入群;末句韻,名為孤雁群。”
    210

    狗嘴里吐不象牙

    成語拼音:
    gǒu zuǐ lǐ tǔ bù chū xiàng yá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嘴里說不好話來。
    成語出處:
    元 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什么好話,講什么公理來,狗口里吐不象牙。”
    211

    河不

    成語拼音:
    hé bù chū tú
    成語解釋:
    河:指黃河。黃河當中沒有現河圖。古代相傳每當圣明之世時,黃河便現河圖。因此黃河不河圖時則不是圣明之世。指時當亂世。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子罕》:“鳳鳥不至,河不圖,吾已矣夫。”
    212

    汗不敢

    成語拼音:
    hàn bù gǎn chū
    成語解釋: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戰戰栗栗,汗不敢。”
    213

    不測

    成語拼音:
    huò chū bù cè
    成語解釋:
    測:估計,猜度。災禍的產生不可揣測
    成語出處: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梅圣俞》:“仁宗大怒,玉音甚厲,眾恐禍不測。”
    214

    伏流

    成語拼音:
    hé chū fú liú
    成語解釋:
    《淮南子·地形訓》“河積石”漢高誘注:“河源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積石。”后用“河伏流”比喻潛在力量爆發,其勢猛不可擋。
    成語出處:
    《淮南子·墜形訓》“河積石”漢高誘注:“河源昆侖,伏流地中方三千里,禹導而通之,故積石。”
    215

    浹背

    成語拼音:
    hàn chū jiā bèi
    成語解釋:
    同“汗流浹背”。
    成語出處:
    漢·劉向《續列女傳·楊夫人》:“敞驚懼不知所言,汗浹背。”
    216

    禍從口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
    成語解釋:
    災禍從講話中引。指說話不慎就會招來災禍。
    成語出處:
    晉 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
    217

    禍從口,病從口入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bìng cóng kǒu rù
    成語解釋:
    禍:災禍。說話不小心就會招來災禍,吃錯東西就會生病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71卷:“諺有‘禍從口,病從口入’,甚好。”
    218

    禍從口,患從口入

    成語拼音:
    huò cóng kǒu chū,huàn cóng kǒu rù
    成語解釋:
    指說錯了話要惹禍,吃錯了東西要生病。后多以強調言語必須謹慎。
    成語出處:
    《周易·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孔潁達疏:“先儒云:禍從口,患從口入。”
    219

    洽背

    成語拼音:
    hàn chū qià bèi
    成語解釋:
    同“汗流浹背”。
    成語出處:
    《漢書·王陵傳》:“[周勃]汗洽背,愧不能對。”
    220

    沾背

    成語拼音:
    hàn chū zhān bèi
    成語解釋:
    沾:浸濕。汗水沾濕了脊背。形容天氣炎熱或人極度驚慌或慚愧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陳丞相世家》:“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錢谷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沾背,愧不能對。”
    * 出的成語,帶出字的成語,包含出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