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其字的成語 (338個)
-
221
歲聿其莫
- 成語拼音:
- suì yù qí mò
- 成語解釋:
- 謂一年將盡。聿,語助;莫,“暮”的古字。
- 成語出處:
- 《詩·唐風·蟋蟀》:“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
222
三折其肱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qí gōng
- 成語解釋:
-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223
慎重其事
- 成語拼音:
- shèn zhòng qí shì
- 成語解釋:
- 謂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81回:“某觀察卻慎重其事的說道:‘這是兄弟始創的一個大公司。’”
-
224
天奪其魄
- 成語拼音:
- tiān duó qí pò
- 成語解釋:
- 見“天奪之魄”。
- 成語出處:
- 宋·沈作喆《寓簡》卷七:“[古人]謂事大謬而謀拙,曰天奪其魄。”
-
225
談過其實
- 成語拼音:
- tán guò qí shí
- 成語解釋:
- 猶言言過其實。
- 成語出處:
- 唐·盧照鄰《五悲·悲今日》:“嘗謂談過其實,辨而非真。”
-
226
天假其便
- 成語拼音:
- tiān jiǎ qí biàn
- 成語解釋:
- 假:給予。上天給予的方便。形容機會難得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樂天久居江鄉,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懷抱,奈拘職守,不得相從,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豈勝慶幸。”
-
227
天假其年
- 成語拼音:
- tiān jiǎ qí nián
- 成語解釋:
- 同“天假之年”。
- 成語出處:
- 南朝·梁·沈約《與徐勉書》:“若天假其年,還得平健,才力所堪,惟思是策。”
-
228
投其所好
- 成語拼音:
- tóu qí suǒ hào
- 成語解釋:
- 投合對方的愛好;有巴結討好的意味。投:投合;迎合;好:愛好;喜好;所好:喜好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富翁見說是丹術,一發投其所好。”
-
229
聽其言而觀其行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yán ér guān qí xíng
- 成語解釋:
- 聽了他的話,還要看他的行動。指不要只聽言論,還要看實際行動。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
230
聽其言觀其行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yán guān qí xíng
- 成語解釋:
- 聽一個人說什么,又看他做什么
- 成語出處:
- 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1回:“自以為舉世可欺,聽其言而觀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見。”
-
231
聽其自便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zì biàn
- 成語解釋:
- 聽:聽任。聽任它自然發展與行動
- 成語出處:
-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中國出洋之民數百萬,粵人以傭工為較多,其俗里雖賤視之,尚能聽其自便,衣食之外,頗積余財。”
-
232
聽其自流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zì liú
- 成語解釋:
- 指不加約束、引導,聽任自由發展。
- 成語出處:
- 《淮南子 修務訓》:“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則鯀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
233
聽其自然
- 成語拼音:
- tīng qí zì rán
- 成語解釋:
- 聽任它自然發展;不去過問。形容放任自流。也指尊重客觀規律。聽:聽憑。
- 成語出處:
- 清 吳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王玉輝也不懊悔,聽其自然,每日在牛公庵看書。”
-
234
突如其來
- 成語拼音:
- tū rú qí lái
- 成語解釋:
- 突然發生或到來。突如:出乎意料;突然來臨。
- 成語出處:
- 《周易 離》:“象曰:‘突如其來如無所容地。’”
-
235
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成語解釋:
- 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太平天國·洪秀全《原道醒世訓》:“是以泰山不辭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236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dà
- 成語解釋:
-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秦·李斯《上書秦始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
237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
- 成語解釋:
- 讓:推辭,拒絕。泰山不排除細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清·張岱《岱志》:“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櫛沐甚凈。”
-
238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 成語拼音:
- tù sǐ hú bēi,wù shāng qí lèi
- 成語解釋:
- 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失敗或死亡而感到悲傷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89回:“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
239
泰山其頹
- 成語拼音:
- tài shān qí tuí
- 成語解釋:
- 舊時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
240
徒有其表
- 成語拼音:
- tú yǒu qí biǎo
- 成語解釋:
- 徒:只,僅。只有光鮮的外表而已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27回:“‘金漆飯桶’,大約說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實內骨子一無所有。”
* 其的成語,帶其字的成語,包含其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