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兵字的成語 (226個)

    121

    詰戎治

    成語拼音:
    jié róng zhì bīng
    成語解釋:
    指整治軍事。
    成語出處:
    《尚書 立政》:“其克詰爾戎。”
    122

    極武窮

    成語拼音:
    jí wǔ qióng bīng
    成語解釋:
    黷武。濫用武力。
    成語出處:
    《周書·韋孝寬傳》:“且君輔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調陰陽,撫百姓,焉用極武窮,構怨連禍。”
    123

    將勇

    成語拼音:
    jiàng yǒng bīng qiáng
    成語解釋:
    將:將領;:士卒。將領和士都英勇頑強。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二折:“你道我將勇強有誰及,爭奈待罪犯歇馬在這云州地。”
    124

    將勇

    成語拼音:
    jiàng yǒng bīng xióng
    成語解釋:
    將:將領;:士卒;雄:強有力。將領和士都英勇威武。形容軍隊戰斗力很強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博望燒屯》第二折:“憑著俺人強馬壯,將勇雄,覷劉玄德微將寡,一鼓而下,這一去必然平新野樊城。”
    125

    借賊,赍盜糧

    成語拼音:
    jiè zéi bīng,jī dào liáng
    成語解釋:
    器,武器;赍:以物送人。送給盜賊糧食,借給盜賊武器。比喻幫助敵人或壞人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故齊所以大破者,以期伐楚而肥韓,魏也;此所謂借賊,赍盜糧者也。”
    126

    游勇

    成語拼音:
    kuì bīng yóu yǒng
    成語解釋:
    指逃散的士
    成語出處:
    李昌《回憶民先隊》:“國民黨部隊的潰游勇,帶槍到處搶劫肇事,很影響群眾的抗日情緒。”
    127

    秣馬

    成語拼音:
    liàn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訓練士,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準備
    成語出處:
    宋 蘇洵《幾策 審敵》:“將遂練秣馬以出于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128

    秣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磨好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秣馬矣。”
    129

    秣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秣馬。”謂磨好刀槍,喂飽戰馬,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語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秣馬。”
    130

    秣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成語解釋:
    礪:磨礪;器;秣:喂。磨好器,喂飽馬匹。指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明·朱元璋《皇陵碑》:“礪秣馬,靜看頡頏。群雄自乎聲教,戈矛天下鏗鏘。”
    131

    粟馬

    成語拼音:
    lì bīng sù mǎ
    成語解釋:
    磨快器喂飽馬。指準備作戰。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劉仁軌傳》:“雖孽豎跳梁,士力未完,宜厲粟馬,乘無備,擊不意,百下百全。”
    132

    兩國交,不斬來使

    成語拼音:
    liǎng guó jiāo bīng,bù zhǎn lái shǐ
    成語解釋: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55回:“兩國交,不斬來使,我們派個人去是決計不要緊的。”
    133

    牢甲利

    成語拼音:
    láo jiǎ lì bīng
    成語解釋:
    猶堅甲利。泛指精良的武器。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略訓》:“當此之時,非有牢甲利,勁弩強沖也。”
    134

    臨難鑄

    成語拼音:
    lín nàn zhù bīng
    成語解釋:
    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成語出處:
    春秋 齊 晏嬰《晏子春秋 雜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后問隊,迷而后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135

    老弱殘

    成語拼音:
    lǎo ruò cán bīng
    成語解釋:
    軍隊中年老、體弱、傷殘的士。指軍隊中喪失戰斗力的部分。也比喻年老體弱、能力很差的人。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繼百姓之后出攻之。”
    136

    鳴金收

    成語拼音:
    míng jīn shōu bīng
    成語解釋:
    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7回:“盧先鋒到,見孫安勇猛,盧先鋒令鳴金收。”
    137

    秣馬厲

    成語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成語解釋:
    磨好器,喂好馬。形容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修陳固列。”
    138

    秣馬利

    成語拼音:
    mò mǎ lì bīng
    成語解釋:
    秣:喂;利:鋒利。磨好器,喂飽戰馬。形容準備戰斗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搜乘補卒,秣馬利,修陳固列。”
    139

    買馬招

    成語拼音:
    mǎi mǎ zhāo bīng
    成語解釋:
    見“買馬招軍”。
    成語出處:
    《再生緣》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買馬招盡壯懷。”
    140

    潢池

    成語拼音:
    nòng bīng huáng shi
    成語解釋:
    《漢書·循吏傳·龔遂》:“海瀕遐遠,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于潢池中耳。”潢池,積水池。后因以“弄潢池”喻起。有不足道之意。
    成語出處:
    《漢書·循吏傳·龔遂》:“海瀕遐遠,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饑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盜弄陛下之于潢池中耳。”
    * 兵的成語,帶兵字的成語,包含兵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