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作字的成語 (256個)

    181

    以身

    成語拼音:
    yǐ shēn zuò zé
    成語解釋:
    身:自身;則:準則;榜樣。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182

    一行

    成語拼音:
    yī xíng zuò lì
    成語解釋:
    一經做了官。
    成語出處:
    三國 魏 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吏,此事便廢。”
    183

    移孝

    成語拼音:
    yí xiào zuò zhōng
    成語解釋: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同“移孝為忠”。
    成語出處:
    謝覺哉《不惑集 愛父母》:“不錯,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孝親’的自然倫理,要人民‘移孝忠’。”
    184

    別論

    成語拼音:
    yòu zuò bié lùn
    成語解釋:
    見“又當別論”。
    成語出處:
    魯迅《朝花夕拾·五猖會》:“他們既然是五猖,便也無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別論’了。”又《無常》:“這自然是專就我的故鄉而言,若是‘模范縣’里的人民,那當然又別論。”
    185

    其芒

    成語拼音:
    yǒu zuò qí máng
    成語解釋:
    干將在磨刀石上磨出的劍刃發出了光芒
    成語出處:
    梁啟超《譚嗣同傳》:“干將發硎,有其芒。”
    186

    惡多端

    成語拼音:
    zuò è duō duān
    成語解釋:
    惡: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端:項目;方面。形容做的壞事極多。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42回:“想當初惡多端,這三四日齋戒,那里就積得過來。”
    187

    不如程

    成語拼音:
    zuò bù rú chéng
    成語解釋:
    程:規矩、格式,也期限。做的不合規格或不能如期完成
    成語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錦瑟》:“不如程,則刖耳、嬶鼻、敲刖脛趾,君能之乎?”
    188

    壁上觀

    成語拼音:
    zuò bì shàng guān
    成語解釋:
    壁:壁壘;營寨周圍的高墻。在壁壘上觀看別人交戰。比喻從旁觀望;置身事外。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189

    裝癡

    成語拼音:
    zhuāng chī zuò shǎ
    成語解釋:
    故意裝癡呆的樣子
    成語出處:
    魯迅《華蓋集續編·》:“至少,也大概叨光過什么,雖然自己的顯在意識上并不了然,或者其實了然,而故意裝癡傻。”
    190

    裝癡

    成語拼音:
    zhuāng chī zuò tài
    成語解釋:
    故意裝出呆傻的樣子
    成語出處:
    清·袁枚《新齊諧·借棺為車》:“持大斧出,劈棺,罵曰:‘業已到家,何必裝癡態。’死者大笑,掀棺而起。”
    191

    歹為非

    成語拼音:
    zuò dǎi wéi fēi
    成語解釋:
    做各種壞事。
    成語出處:
    元·孟漢卿《魔合羅》第三折:“詳察這生分女歹為非,更和這忤逆男隨波逐浪。”
    192

    擲地金石聲

    成語拼音:
    zhì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
    成語解釋:
    比喻文章詞藻優美,聲調鏗鏘。
    成語出處:
    《晉書·孫綽傳》:“卿試擲地,當金石聲也。”
    193

    諸惡莫

    成語拼音:
    zhū è mò zuò
    成語解釋: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成語出處:
    《大般涅槃經》:“諸惡莫,諸善奉行。”
    194

    法自弊

    成語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語解釋:
    謂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語出《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成語出處:
    《史記·商君列傳》:“(秦惠王)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195

    法自斃

    成語拼音:
    zuò fǎ zì bì
    成語解釋:
    斃: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卻使自己受害。比喻自自受。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商君列傳》:“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196

    裝瘋

    成語拼音:
    zhuāng fēng zuò shǎ
    成語解釋:
    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同“裝瘋賣傻”。
    成語出處:
    鄭振鐸《桂公塘》八:“賈余慶在飲酒中間,裝瘋傻,詆罵南朝人物無所不至,用以獻媚于鐵木兒。”
    197

    成語拼音:
    zuò fú zuò wēi
    成語解釋:
    原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濫用權勢。
    成語出處:
    語出《書 洪范》:“惟辟福,惟辟威,惟辟玉食。臣無有威玉食。”
    198

    賈行商

    成語拼音:
    zuò gǔ xíng shāng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199

    怪興妖

    成語拼音:
    zuò guài xīng yāo
    成語解釋:
    比喻壞人破壞搗亂,無事生非,制造事端
    成語出處:
    清·張岱《答袁萚庵》:“今人于開場一出,便欲異人,乃裝神鬼,怪興妖。”
    200

    古正經

    成語拼音:
    zuò gǔ zhèng jīng
    成語解釋:
    猶言一本正經。
    成語出處:
    艾蕪《一個女人的悲劇》五:“陳家駝背子板起面孔,古正經地說:‘我剛才想了好一陣,一定是那會事情’”
    * 作的成語,帶作字的成語,包含作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