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為字的成語 (572個)

    381

    惟所欲

    成語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
    成語解釋: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
    成語出處: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書吏》:“猶是一事,有賄者從,無賄者駁,混淆黑白,顛倒是非,惟所欲,莫之能制。”
    382

    唯所欲

    成語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
    成語解釋:
    隨心所欲,任意而。語本《隋書·天文志上》:“捍銅儀呴所以準驗辰歷,分考次度,其于揆測,唯所欲之者也。”
    成語出處:
    語出《隋書·天文志上》:“捍銅儀呴所以準驗辰歷,分考次度,其于揆測,唯所欲之者也。”
    383

    所欲

    成語拼音:
    wéi suǒ yù wéi
    成語解釋:
    做想要做的事。形容任意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以子之才,臣事趙孟,必得近幸。子乃所欲,顧不易耶?”
    384

    山止簣

    成語拼音:
    wéi shān zhǐ kuì
    成語解釋:
    比喻功敗垂成。語本《論語·子罕》:“譬如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子罕》:“譬如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385

    善最樂

    成語拼音:
    wéi shàn zuì lè
    成語解釋: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常用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成語出處:
    《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善最樂。”
    386

    無所作

    成語拼音:
    wú suǒ zuò wéi
    成語解釋:
    :做出成績。指工作中安于現狀;缺乏創造性。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然黃帝亦曾用兵戰斗,亦不是全然無所作也。”
    387

    不可

    成語拼音:
    wèi wéi bù kě
    成語解釋:
    不是不可以。委婉地肯定。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各位所長,優則存之,劣則刪之,未不可。”
    388

    大觀

    成語拼音:
    wèi wéi dà guān
    成語解釋:
    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給人一種盛大的印象。蔚:草木茂盛;大觀:盛大的景象。
    成語出處:
    清 梁章鉅《楹聯叢話》:“余藩吳時,復加修治,增設臺榭,蔚成大觀。”
    389

    五斗米折腰

    成語拼音: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成語解釋:
    五斗米:晉代縣令的俸祿,后指微薄的俸祿;折腰:彎腰行禮,指屈身于人。了微薄的俸祿而彎腰行禮。比喻沒有骨氣。
    成語出處:
    《晉書 陶潛傳》:“吾不能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
    390

    而成

    成語拼音:
    wú wéi ér chéng
    成語解釋:
    謂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而成。”
    391

    而治

    成語拼音:
    wú wéi ér zhì
    成語解釋:
    :無所作;治:治理。自己無所作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后泛指以德化民。
    成語出處:
    《論語·衛靈公》:“無而治者,其舜也與?”
    392

    自成

    成語拼音:
    wú wéi zì chéng
    成語解釋:
    見“無而成”。
    成語出處:
    393

    自化

    成語拼音:
    wú wéi zì huà
    成語解釋:
    謂無而治。語本《老子》:“我無而民自化。”
    成語出處:
    語出《老子》:“我無而民自化。”
    394

    之治

    成語拼音:
    wú wéi zhī zhì
    成語解釋:
    指道家順應自然,不求有所作的治理方法。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既能奪他們之權,生他們之利,豈不能行無之治?”
    395

    小失大

    成語拼音:
    wèi xiǎo shī dà
    成語解釋:
    了小利,造成巨大損失。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訴了大老爺,找你點錯處,革掉了你,你能小失大嗎?”
    396

    物稀

    成語拼音:
    wù xī wéi guì
    成語解釋:
    見“物以稀貴”。
    成語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蓋物稀貴,理應然也。”
    397

    勿以惡小而之,勿以善小而不

    成語拼音:
    wù yǐ è xiǎo ér wéi zhī,wù yǐ shàn xiǎo ér bù wéi
    成語解釋:
    勿:不要;:做。不要以是微小的壞事就可以做,不要以是不大的好事就不去做
    成語出處:
    《諸葛亮集》:“勿以惡小而之,勿以善小而不。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398

    淵驅魚

    成語拼音:
    wèi yuān qū yú
    成語解釋: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離婁上》:“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淵驅魚者,獺也;叢驅爵者,鹯也;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399

    淵驅魚,叢驅爵

    成語拼音: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
    成語解釋:
    比喻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成語出處:
    語出《孟子 離婁上》:“淵驅魚者,獺也;叢驅爵者,鹯也;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 段灼傳》引作“川驅魚,藪驅雀”。
    400

    淵驅魚,叢驅雀

    成語拼音: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
    成語解釋:
    比喻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同“淵驅魚,叢驅爵”。
    成語出處: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大小文武官員,都是助紂虐,淵驅魚,叢驅雀,甚非計也。”
    * 為的成語,帶為字的成語,包含為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