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為字的成語 (572個)

    301

    束蒲

    成語拼音:
    shù pú wéi pú
    成語解釋:
    將捆束的蒲柳說成肉脯。謂有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成語出處:
    漢·應劭《風俗通》:“秦相趙高指鹿馬,束蒲脯,二世不覺。”
    302

    三人

    成語拼音:
    sān rén wèi zhòng
    成語解釋:
    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眾人,已不算少數。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三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
    303

    三十六策,走上策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cè,zǒu wéi shàng cè
    成語解釋: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以逃走上策。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304

    三十六計,走上計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jì,zǒu wéi shàng jì
    成語解釋: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最好是避開。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
    成語出處:
    《南齊書 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父子唯應急走耳。”
    305

    三十六著,走上著

    成語拼音:
    sān shí liù zhāo,zǒu wéi shàng zhāo
    成語解釋:
    著:下棋落子,比喻計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出走了事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娘道:‘我兒,三十六著,走上著,只恐沒處走。’”
    306

    隨俗

    成語拼音:
    suí sú wéi biàn
    成語解釋:
    俗:風俗。到什么地方就隨什么風俗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扁鵲列傳》:“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小兒醫,隨俗變。”
    307

    識時務者俊杰

    成語拼音: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成語解釋:
    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干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出色的人物。
    成語出處:
    晉 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308

    等閑

    成語拼音:
    shì wéi děng xián
    成語解釋:
    等閑:無關緊要。把它看成無關緊要,不予重視
    成語出處: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53回:“舍山后楊業干城之將,視等閑而不用。”
    309

    兒戲

    成語拼音:
    shì wéi ér xì
    成語解釋:
    見“視同兒戲”。
    成語出處:
    明·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第13回:“你不可視兒戲。”
    310

    寇仇

    成語拼音:
    shì wéi kòu chóu
    成語解釋:
    視:看待;寇仇:仇敵。像仇人一樣看待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311

    民天

    成語拼音:
    shí wéi mín tiān
    成語解釋:
    謂糧食是人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東西。
    成語出處: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夫食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312

    說辭

    成語拼音:
    shàn wéi shuō cí
    成語解釋:
    說辭:講話。形容很會講話。后指替人說好話。
    成語出處:
    《孟子·公孫丑上》:“宰我、子貢善說辭。”
    313

    畏途

    成語拼音:
    shì wéi wèi tú
    成語解釋:
    畏途:危險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種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極難行走的路。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夫畏涂者,十殺一人,則父子兄弟相戒也。”
    314

    知己

    成語拼音:
    shì wéi zhī jǐ
    成語解釋:
    看成好朋友。
    成語出處: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63回:“獨故太仆灌夫,卻與嬰沆瀣相投,始終交好,不改故態,嬰遂視知己,格外情深。”
    315

    知己者死

    成語拼音: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成語解釋:
    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成語出處:
    《戰國策 趙策一》:“士知己者死,女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316

    歃血

    成語拼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成語解釋:
    古代參加盟會者;在嘴邊涂上牲口的血;表示誠意。
    成語出處:
    唐 蘇安恒《請則天皇后復位于皇子》:“歃血盟,指河誓,非李氏不王,非功臣不封。”
    317

    上下

    成語拼音:
    shàng xià wéi nán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318

    歃血

    成語拼音:
    shà xuè wéi shì
    成語解釋:
    歃血:口含血。古代會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誠意立誓
    成語出處:
    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67卷:“受金液,經投金人八兩于東流水中,歃血誓,乃告之。”
    319

    夙夜

    成語拼音:
    sù yè wéi móu
    成語解釋:
    夙夜:早晚,朝夕;謀:謀劃。朝夕謀劃
    成語出處:
    宋·陳亮《論勵臣之道》:“今陛下慨念國家之恥,勵復仇之志,夙夜謀,相時伺隙。”
    320

    肆意妄

    成語拼音:
    sì yì wàng wéi
    成語解釋:
    妄:胡亂,非分的,出了常規的。妄:胡作非。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亦作“肆意妄行”。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縱之使毫無忌憚,肆意妄也。”
    * 為的成語,帶為字的成語,包含為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