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101

    出所料

    成語拼音:
    bù chū suǒ liào
    成語解釋:
    出:超出;料:推測;料想。指沒有出乎預料。即在意料之中。
    成語出處:
    清 曾樸《孽海花》第十回:“我從昨夜與密斯談天之后,一直防著你,剛剛走到你那邊,見你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出所料。”
    102

    差上下

    成語拼音:
    bù chā shàng xià
    成語解釋:
    分高下,差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0回:“一般是鮮花嫩柳,與眾姊妹差上下。”
    103

    成體統

    成語拼音:
    bù chéng tǐ tǒng
    成語解釋:
    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成樣子。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3回:“刻印及,以錐畫之,全成體統。”
    104

    啻天淵

    成語拼音:
    bù chì tiān yuān
    成語解釋:
    啻:無異于。淵:深潭。無異于從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別極大。
    成語出處:
    清 李漁《閑情偶寄 賓白第四》:“吳有吳音,越有越語,相去啻天淵。”
    105

    慚屋漏

    成語拼音:
    bù cán wū lòu
    成語解釋:
    屋漏:古代室內西北角安放死者用帳幕遮蓋處。獨處于室時慎守善德,無愧于心。形容心地光明,在暗中也做壞事,起邪念
    成語出處:
    隋·江總《讓尚書仆射表》:“門驚如市,慚屋漏;心抱如水,無欺暗室。”
    106

    恥下問

    成語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
    成語解釋:
    恥:以為恥辱;下問:降低身份請教別人。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形容虛心求教。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敏而好學,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何晏集解:“下問,謂凡在己下者。”
    107

    吃煙火食

    成語拼音: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成語解釋: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為仙人可以吃熟食。舊時用來稱贊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同一般。
    成語出處: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后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云:‘此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108

    齒于人

    成語拼音:
    bù chǐ yú rén
    成語解釋:
    指被人看起。
    成語出處:
    宋 沈括《夢溪筆談 雜志》:“以為士人齒,放棄終身。”
    109

    測之禍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huò
    成語解釋:
    測:估計。估計到的災禍,多指死亡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秦始皇九年》:“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盡可得,孰與身臨測之禍哉!”
    110

    恥最后

    成語拼音:
    bù chǐ zuì hòu
    成語解釋:
    恥:以為羞恥。因為跑到最后而感到可恥。比喻凡是只要堅持到底,就能達到目的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喻老》:“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調于馬,此君之所以后也。”
    111

    次之遷

    成語拼音:
    bù cì zhī qiān
    成語解釋:
    次:順序,等第;遷:官位升遷。比喻超出常規的提升官級。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東方朔傳》:“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次之位。”
    112

    逞之徒

    成語拼音:
    bù chěng zhī tú
    成語解釋:
    逞:得志,如意;徒:人(含貶義)。因心懷滿而鬧事搗亂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師氏皆喪田焉,故五族聚群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亂。”
    113

    此之圖

    成語拼音:
    bù cǐ zhī tú
    成語解釋:
    此:這個;圖:圖謀,計劃。打算做此事或考慮這個問題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2回:“此之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國和民順,未可動搖。”
    114

    次之位

    成語拼音:
    bù cì zhī wèi
    成語解釋:
    次:順序,等級;位:職位,地位。指對于有才干的人拘等級授予重要職位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東方朔傳》:“武帝初即位,征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次之位。”
    115

    臣之心

    成語拼音:
    bù chén zhī xīn
    成語解釋:
    臣: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會中忠君。意指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亂的野心。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37卷:“只說是他自己做的,中懷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滅之罪。”
    116

    測之憂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yōu
    成語解釋:
    測:預測;憂:憂患。指意外的禍患
    成語出處:
    宋 蘇軾《田表圣奏議敘》:“而田公之言常若有測之憂近在朝夕者,何哉?”
    117

    測之淵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yuān
    成語解釋:
    測:測量,估計;淵:深潭。可測量的深淵。比喻危險的境地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臨測之淵,以為固。”
    118

    測之罪

    成語拼音:
    bù cè zhī zuì
    成語解釋:
    指大罪,死罪。
    成語出處:
    戰國 樂毅《報燕惠王書》:“臨測之罪,以幸為利,義之所敢出也。”
    119

    成器

    成語拼音:
    bù dǎ bù chéng qì
    成語解釋:
    打:打磨,打造。打造就能成為有用的器物。比喻教育就成材,沒出息
    成語出處:
    艾煊《大江風雷》第二部:“這孩子性子野,你要姑息他,打、罵都可以,就是要將就他。成器……”
    120

    半懂

    成語拼音:
    bàn dǒng bù dǒng
    成語解釋:
    十分懂。
    成語出處:
    魯迅《吶喊·孔乙己》:“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懂的。”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