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不字的成語 (3354個)

    81

    邊塵

    成語拼音:
    biān chén bù jīng
    成語解釋:
    邊:邊境;驚:震動。比喻邊境安定無戰事
    成語出處:
    宋 司馬光《資治通鑒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上曰:‘隋煬帝勞百姓,筑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晉陽而邊塵驚,其為長城,豈壯哉!’”
    82

    成語拼音:
    bù cún bù jì
    成語解釋:
    支持住,受住。形容半死活的樣子
    成語出處:
    金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第七卷:“濟,香肌瘦損,教俺縈方寸。”
    83

    鞭長及馬腹

    成語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mǎ fù
    成語解釋:
    及:到。鞭子雖然很長,但是應該打到馬肚子。比喻力所能及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及馬腹。’”
    84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
    成語解釋:
    傻,耳朵也聾。常與“成姑公”連用,意為故作癡呆,裝聾作啞,就能當阿婆阿公。形容長輩要寬宏大量。
    成語出處:
    《宋書 庾炳之傳》:“聾,成姑公。”
    85

    聾,成姑公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chéng gū gōng
    成語解釋:
    姑公:婆婆,公公。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成語出處:
    《南史·庾仲文傳》:“言‘仲文貴要異他尚書’,又云‘聾,成姑公’。敢作此言,亦為異也。”
    86

    聾,作阿家翁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ā jiā wēng
    成語解釋:
    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成語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2回:“又道‘聾,作阿家翁’。這個笑話,細細想去,卻很有意味。”
    87

    聾,做家翁

    成語拼音:
    bù chī bù lóng,bù zuò jiā wēng
    成語解釋:
    指作為一家之主,對下輩的過失要能裝糊涂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第224卷:“鄙諺有之‘聾,為家翁’,兒女子閨房之言,何足聽也?”
    88

    半籌

    成語拼音:
    bàn chóu bù nà
    成語解釋:
    比喻一點辦法也沒有。
    成語出處:
    元 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踐姑蘇臺上見他,那西施半籌也納,更敢早十年敗國亡家。”
    89

    成語拼音:
    bù cí bù xióng
    成語解釋:
    陽。指態度曖昧
    成語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9回:“合寄姐說了幾次,他又雄。”
    90

    成語拼音:
    bù cáng bù yē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91

    辭而別

    成語拼音:
    bù cí ér bié
    成語解釋:
    辭:告辭;別:離別。沒有打招呼;就離開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辭而行”、“告而別”。
    成語出處:
    老舍《成問題的問題》:“于是,大家想辭而別。”
    92

    成方圓

    成語拼音:
    bù chéng fāng yuán
    成語解釋:
    方圓:借指規矩。形容言語行動沒有規矩,成樣子
    成語出處:
    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以規矩,成方圓。”
    93

    差毫發

    成語拼音:
    bù chā háo fà
    成語解釋:
    毫、發:都是古代的長度名,十毫為發,十發為厘,形容細微。形容一點兒也差。
    成語出處:
    唐 張說《進渾儀表》:“令儀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差毫發。”
    94

    差毫厘

    成語拼音:
    bù chā háo lí
    成語解釋:
    差一毫一厘。
    成語出處:
    宋 李昉《太平廣記》第158卷引《玉堂閑話 許生》:“顯晦之事,差毫厘矣。”
    95

    存芥蒂

    成語拼音:
    bù cún jiè dì
    成語解釋:
    芥蒂:本作“蒂芥”,細小的梗塞物,比喻積在心里的怨恨或快。心里積存怨恨和快。形容人心地寬,氣量大。
    成語出處:
    漢 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云夢者八九于其胸中,曾蒂芥。”
    96

    辭勞苦

    成語拼音:
    bù cí láo kǔ
    成語解釋:
    辭:推辭。雖然勞累和辛苦也推辭。形容工作勤奮努力。也作“辭辛苦”。
    成語出處:
    唐 牛肅《紀聞 吳保安》:“今日之事,請辭勞苦。”
    97

    差累黍

    成語拼音:
    bù chā lěi shǔ
    成語解釋:
    累黍:是古代兩種很小的重量單位,形容數量極小。形容絲毫差。
    成語出處:
    東漢 班固《漢書 律歷志上》:“度長短者失毫厘,量多少者失圭撮,權輕重者失黍累。”
    98

    揣冒昧

    成語拼音:
    bù chuǎi mào mèi
    成語解釋:
    用于沒有慎重考慮就輕率行事的客氣話。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84回:“晚生還有一句話,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議。”
    99

    成器

    成語拼音:
    bù chéng qì
    成語解釋: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能有所成就,沒有什么出息。有時也指學好,自甘墮落。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學記》:“玉琢,成器;人學,知道。”
    100

    成氣候

    成語拼音:
    bù chéng qì hòu
    成語解釋:
    指單個、局部或孤立事物能形成大的環境
    成語出處:
    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畢竟還是成氣候。”
    * 不的成語,帶不字的成語,包含不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