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帶下字的成語 (513個)

    401

    筆如有神

    成語拼音:
    xià bǐ rú yǒu shén
    成語解釋:
    指寫文章筆時如有神力相助。形容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好
    成語出處: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讀書破萬卷,筆如有神。”
    402

    不為例

    成語拼音:
    xià bù wéi lì
    成語解釋:
    例:先例。一次不能以這次為例子照樣做。指只通融或寬恕這一次;以后不允許再做。
    成語出處:
    明 余繼登《曲故紀聞》:“疏聞,英宗謂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為例。”
    403

    筆有神

    成語拼音:
    xià bǐ yǒu shén
    成語解釋:
    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涌,如有神力。形容才思敏捷,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亦作“筆如神”、“筆如有神”。
    成語出處:
    唐·王勃《綿州北亭公宴序》:“五際飛文,想群眾之不讓;一言留贈,知筆之有神。”
    404

    坂走丸

    成語拼音:
    xià bǎn zǒu wán
    成語解釋:
    在山坡上往滾彈丸。比喻順勢無阻,敏捷而無停滯。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高祖紀一》:“則邊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以阪而走丸也。”
    405

    秀才不出門,全知天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
    成語出處:
    毛澤東《實踐論》:“‘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事’,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
    406

    秀才不出門,能知天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的事情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俏皮話·驢辯》:“然則秀才們,看得兩卷書,何以便要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事。’”
    407

    秀才不出門,而知天

    成語拼音:
    xiù cái bù chū mén,ér zhī tiān xià shì
    成語解釋: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曉天的事情
    成語出處:
    魯迅《諺語》:“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門,而知天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408

    相持不

    成語拼音:
    xiāng chí bù xià
    成語解釋:
    :不能解決。指雙方勢均力敵;互相抗爭;各不相讓;誰也戰勝不了對方。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燕齊相持而不,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
    409

    車泣罪

    成語拼音:
    xià chē qì zuì
    成語解釋:
    舊時稱君主對人民表示關切。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說苑 君道》:“禹出見罪人,車問而泣之。”
    410

    車伊始

    成語拼音:
    xià chē yī shǐ
    成語解釋:
    車:舊指新官剛到任。伊始:開始。舊指新官剛到任;現比喻帶著工作任務剛剛到一個地方。
    成語出處:
    《隋書 劉行本傳》:“然臣車之始,與其為約。此吏故違,請加徒一年。”
    411

    車之始

    成語拼音:
    xià chē zhī shǐ
    成語解釋:
    指官吏剛到任所。同“車伊始”。
    成語出處:
    《隋書 劉行本傳》:“然臣車之始,與其為約。”
    412

    車作威

    成語拼音:
    xià chē zuò wēi
    成語解釋:
    原指封建時代官吏一到任,就顯示威風,嚴辦屬。后泛指一開頭就向對方顯示一點厲害。
    成語出處:
    《漢書·序傳》:“定襄聞伯素貴,年少,自請治劇,畏其車作威,吏民竦息。”
    413

    行而世為天

    成語拼音:
    xíng ér shì wèi tiān xià fǎ
    成語解釋:
    行:所作所為;法:效法。言行要謹慎,自己的一言一行要為世人作學習榜樣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中庸》:“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道,行而世為天法,言而世為天則。”
    414

    香餌之,必有死魚

    成語拼音: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
    成語解釋:
    餌:引魚上鉤的食物。指魚必為貪食而上鉤
    成語出處:
    《三略·上略》:“香餌之,必有死魚;重賞之,必有勇夫。”
    415

    燮和天

    成語拼音:
    xiè hé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燮和:協調,和順。使國家協調和平
    成語出處:
    《尚書·顧命》:“燮和天,用答揚文武之光訓。”
    416

    井投石

    成語拼音:
    xià jǐng tóu shí
    成語解釋:
    見人掉進井里,不但不搭救,反而向井里仍石頭。
    成語出處: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他一見憲眷比從前差了許多,曉得其中一定有人井投石,說他的壞話。”
    417

    席卷天

    成語拼音:
    xí juǎn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
    成語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有席卷天,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418

    落不明

    成語拼音:
    xià luò bù míng
    成語解釋:
    落:著落,去處。指不知道要尋找的人或物在什么地方。
    成語出處:
    馬識途《清江壯歌》尾章:“我的女兒,從此落不明。”
    419

    里巴人

    成語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成語解釋:
    里:鄉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成語出處:
    戰國 楚 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
    420

    里巴音

    成語拼音:
    xià lǐ bā yīn
    成語解釋:
    里:鄉里;巴:古國名,在今川東一帶。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成語出處:
    * 下的成語,帶下字的成語,包含下字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