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1261
聚沙之年
- 成語拼音:
- jù shā zhī nián
- 成語解釋:
- 聚沙:堆積沙子;年:年紀,歲數。兒童時期
- 成語出處:
- 唐·于志寧《大唐西域記序》:“奇闕之歲,霞軒月舉;聚沙之年,蘭薰桂馥。”
-
1262
搢紳之士
- 成語拼音:
- jìn shēn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搢:插;紳:大帶;搢紳:宦官的代稱。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 成語出處:
- 《晉書·輿服志》:“所謂搢紳之士者,搢芴而垂紳帶也。”
-
1263
縉紳之士
- 成語拼音:
- jìn shēn zhī shì
- 成語解釋:
- 紳:大帶。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 成語出處:
-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若其不事異姓,躬自引決,縉紳之士,殆無一人焉。”
-
1264
雞黍之膳
- 成語拼音:
- jī shǔ zhī shàn
- 成語解釋:
- 黍:黃米;膳:飯食。指殺雞做菜,用黃米做飯。比喻家常便飯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孔丘《論語·微子》:“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
1265
酒色之徒
- 成語拼音:
- jiǔ sè zhī tú
- 成語解釋:
- 嗜酒好色的人。
- 成語出處:
-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以后相處的雖多,都是豪華之輩,酒色之徒,但知買笑追歡的樂意,哪有憐香惜玉的真心。”
-
1266
僅識之無
- 成語拼音:
- jǐn shí zhī wú
- 成語解釋:
- 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 成語出處:
-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醫術》:“張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道士笑曰:‘迂哉,名醫何必多識字乎,但行之耳!’”
-
1267
金石之言
- 成語拼音:
- jīn shí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非常寶貴的教導或勸告
- 成語出處:
- 清 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1回:“兄長金石之言,小弟當銘刻肺腑。”
-
1268
江山之異
- 成語拼音:
- jiāng shān zhī yì
- 成語解釋:
- 江山:山川,山河,疆土;異:不同。比喻疆土易主,山河變色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導傳》:“周凱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舉目有江山之異。’”
-
1269
季孫之憂
- 成語拼音:
- jì sūn zhī yōu
- 成語解釋:
- 季孫:魯國大夫;憂:憂患。指內部的憂患。
- 成語出處:
- 《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1270
荊山之玉
- 成語拼音:
- jīng shān zhī yù
- 成語解釋:
- 荊山:山名,此山產寶玉,據傳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極珍貴的東西。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植《與楊德祖書》:“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
-
1271
箕山之志
- 成語拼音:
- jī shān zhī zhì
- 成語解釋:
- 舊時用以稱譽不愿在亂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節”。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也。”
-
1272
見始知終
- 成語拼音:
- jiàn shǐ zhī zhōng
- 成語解釋:
- 謂看見事物的開始階段就能預見到它的最終結果。
- 成語出處:
- 漢·袁康《越絕書·越絕德序外傳》:“故圣人見微知著,睹始知終。”
-
1273
腳踏兩只船
- 成語拼音:
- jiǎo tà liǎng zhī chuán
- 成語解釋:
- 踏:踩。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面都保持聯系。
- 成語出處:
-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他是腳踏兩只船,別企他兒當八路,小蘿卜,皮紅肚里白。”
-
1274
金湯之固
- 成語拼音:
- jīn tāng zhī gù
- 成語解釋:
- 像金城湯池那樣牢不可破。
- 成語出處:
- 明·張岱《龍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賴有金湯之固。”
-
1275
雞豚之息
- 成語拼音:
- jī tún zhī xī
- 成語解釋:
- 比喻微小的收益。
- 成語出處:
- 西漢·韓嬰《韓詩外傳》:“駟馬之家不恃雞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
-
1276
鈞天之樂
- 成語拼音:
- jūn tiān zhī yuè
- 成語解釋:
- 鈞天:古代神話傳說指天的中央。指天上的音樂,仙樂。后形容優美雄壯的樂曲
- 成語出處:
- 《異聞錄·韋安道》:“行百許步,復有大殿,上陳廣筵重樂,羅列樽俎,九奏萬舞,若鈞天之樂。”
-
1277
見物不取,失之千里
- 成語拼音:
-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
- 成語解釋:
- 見:遇到,看見;取:取得;失:失去。見到時不拿過來,以后再想要就更難辦了。形容不要錯失良機
- 成語出處:
- 明·張鳳翼《紅拂記·俊杰知時》:“呀,道兄差矣!豈不聞見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遠去?”
-
1278
舉枉措直
- 成語拼音:
- jǔ wǎng cuò zhí
- 成語解釋:
- 舉:選拔,任用;枉:彎曲,比喻邪惡的人;措:罷黜;直:正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
- 成語出處:
-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
1279
計無復之
- 成語拼音:
- jì wú fù zhī
- 成語解釋:
- 指再無別的辦法可想,不得不這樣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季布欒布列傳論》:“夫婢妾賤人感慨而自殺者,非能勇也,其計畫無復之耳。”
-
1280
矯枉過直
- 成語拼音:
- jiǎo wǎng guò zhí
- 成語解釋:
- 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同“矯枉過正”。
- 成語出處:
- 漢 袁康《越絕書 篇敘外傳記》:“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矯枉過直,乳狗哺虎,不計禍福。”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