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1121

    禁暴止亂

    成語拼音:
    jìn bào zhǐ luàn
    成語解釋:
    禁:制止;暴:強暴;止:制止,平息;亂:混亂。抑制強暴勢力,治理混亂局面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嚴助傳》:“然自五帝三王禁暴止亂,非兵,未之聞也。”
    1122

    精白之心

    成語拼音:
    jīng bái zhī xīn
    成語解釋:
    精白:精純潔白。指純潔的心
    成語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訟賢》:“二公懷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1123

    句比字櫛

    成語拼音:
    jù bǐ zì zhì
    成語解釋:
    見“句櫛字比”。
    成語出處:
    清·錢謙益《宋子建序》:“宋子建盡取六代三唐之詩,句比字櫛,繼聲屬和,名之曰《遙和集》。”
    1124

    精誠所至

    成語拼音:
    jīng chéng suǒ zhì
    成語解釋:
    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成語出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后重諧。”
    1125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成語拼音:
    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成語解釋:
    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1126

    臼杵之交

    成語拼音:
    jiù chǔ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臼:石制的舂米器具。杵:舂米的木棒。臼與杵不相離。比喻非常要好的朋友。
    成語出處:
    《東觀漢記·吳祐傳》:“公沙穆秋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
    1127

    季常之懼

    成語拼音:
    jì cháng zhī jù
    成語解釋:
    宋陳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兇悍而好嫉妒,陳慥頗為懼怕。事見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后因謂懼內為“季常之懼”。
    成語出處:
    宋陳慥,字季常,其妻柳氏兇悍而好嫉妒,陳慥頗為懼怕。事見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
    1128

    季常之癖

    成語拼音:
    jì cháng zhī pǐ
    成語解釋:
    宋朝人陳糙,字季常,他的妻子柳氏脾氣暴躁,醋性很大,陳很怕她。后稱人怕老婆就說有“季常之癖”。
    成語出處:
    宋·洪邁《容齋三筆·陳季常》
    1129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成語拼音:
    jiǔ céng zhī tái,qǐ yú lěi tǔ
    成語解釋:
    累:堆迭,積聚。九層高臺,是從一筐土開始堆積起來的。比喻欲成大事,須從基礎做起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30

    屐齒之折

    成語拼音:
    jī chǐ zhī zhé
    成語解釋:
    形容內心喜悅之甚。
    成語出處:
    《晉書謝安傳》:“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
    1131

    見彈求鸮炙

    成語拼音:
    jiàn dàn qiú xiāo zhì
    成語解釋:
    鸮:鳥名,貓頭鷹。看到彈丸,就想得到鳥的炙肉。比喻過早估計實效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
    1132

    涓滴之勞

    成語拼音:
    juān dī zhī láo
    成語解釋:
    涓:細流;滴:水珠。很小的一點功勞。
    成語出處:
    唐 李世民《賜劉洎自盡詔》:“劉洎出自閭武,言行罕稱,于國無涓滴之勞,在朕匪粉榆之舊。”
    1133

    井底之蛙

    成語拼音:
    jǐng dǐ zhī wā
    成語解釋:
    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短淺的人。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1134

    盡地主之誼

    成語拼音:
    jìn dì zhǔ zhī yì
    成語解釋:
    地主:當地的主人;誼:通“義”。盡本地主人應盡的義務,指招待外地來客
    成語出處: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如何便要去?”
    1135

    久而久之

    成語拼音:
    jiǔ ér jiǔ zhī
    成語解釋:
    經過了相當長的時間。
    成語出處:
    清 李綠園《歧路燈》第28回:“萬一多嘴多舌,露出話來,人家一個年輕娃子,知他性情怎樣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曉便罷。”
    1136

    聚而殲之

    成語拼音:
    jù ér jiān zhī
    成語解釋:
    聚:會集,包圍;殲:消滅。把敵人包圍起來消滅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也不敢大膽放手誘敵深入,聚而殲之。”
    1137

    兼而有之

    成語拼音:
    jiān ér yǒu zhī
    成語解釋:
    指同時占有或具備有關的各方面。
    成語出處:
    墨翟《墨子 法儀》:“奚以知天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利之?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1138

    敬而遠之

    成語拼音:
    jìng ér yuǎn zhī
    成語解釋:
    敬:尊重;遠:不接近;之:指對象。尊敬他又不接近他。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1139

    極而言之

    成語拼音:
    jí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從最極端的情況來說。指把話說到頭。
    成語出處:
    明 袁宏道《與仙人論性書》:“極而言之,亦是心形煉極所現之象。”
    1140

    簡而言之

    成語拼音:
    jiǎn ér yán zhī
    成語解釋:
    簡括地說,長話短說
    成語出處: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