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741

    膚受之訴

    成語拼音:
    fū shòu zhī sù
    成語解釋:
    比喻被人說了有關切身利益的壞話。
    成語出處:
    《論語 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742

    匪石之心

    成語拼音:
    fěi shí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比喻堅貞不渝
    成語出處:
    《詩經 邶風 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743

    膚受之愬

    成語拼音:
    fū shòu zhī xiāng
    成語解釋:
    指讒言。膚受,謂浮泛不實,或謂利害切身。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744

    覆餗之釁

    成語拼音:
    fù sù zhī xìn
    成語解釋: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壞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
    成語出處:
    《晉書·蔡謨傳》:“上虧圣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745

    膚受之言

    成語拼音:
    fū shòu zhī yán
    成語解釋:
    膚:膚淺;受:感受。指膚淺的,使人感受不深的言論。也指不切合實際的言辭。
    成語出處:
    《后漢書·楊璇傳論》:“風景之賞未甄,膚受之言互及。”
    746

    覆餗之憂

    成語拼音:
    fù sù zhī yōu
    成語解釋:
    覆:翻;餗:鼎里的食物。鼎足壞了,食物倒出。指因不勝其力而壞事
    成語出處:
    《晉書·韓伯傳》:“于時疆場多虞,憲章罕備,天子居綴旆之運,人臣微覆餗之憂。”
    747

    分陜之重

    成語拼音:
    fēn shǎn zhī zhòng
    成語解釋:
    陜:古地名,今河南省三門峽市一帶;重:重任。指周成王時,周公、召公分陜而治。后指朝廷對守土重臣的委任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燕召公世家》:“其在成王時,召公為三公。自陜以西,召公主之;自陜以東,召公主之。”
    748

    犯天下之不韙

    成語拼音:
    fàn tiān xià zhī bù wéi
    成語解釋:
    犯:觸犯;不韙:不是,錯誤。公然做天下都認為最大錯誤的事情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隱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喪師也,不亦宜乎?”
    749

    發棠之請

    成語拼音:
    fā táng zhī qǐng
    成語解釋:
    發:發放;棠:齊國地名,積谷之處;請:請求。原指孟軻勸請齊王發放棠邑糧食賑濟饑民。后指請示賑濟。
    成語出處:
    《孟子·盡心下》:“齊饑,陳瑧曰:‘國人皆以夫子將復為發棠。’”
    750

    負圖之托

    成語拼音:
    fù tú zhī tuō
    成語解釋:
    托:委托。承受輔佐幼君的囑托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周章傳論》:“周章身非負圖之托,德乏萬夫之望。”
    751

    分文不值

    成語拼音:
    fēn wén bù zhí
    成語解釋:
    形容毫無價值
    成語出處:
    宋 釋普濟《五燈會元 漳州保福院從展禪師》:“有人贊嘆此事如虎戴角;有人輕毀此事分文不值。”
    752

    分文不直

    成語拼音:
    fēn wén bù zhí
    成語解釋:
    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八:“有人贊嘆此事,如虎帶角;有人輕毀此事,一文不值,一等是恁么事,因什么毀贊不是。”
    753

    福無雙至

    成語拼音:
    fú wú shuāng zhì
    成語解釋:
    雙:成雙地;至:到來。幸運的事情不會接連而來。
    成語出處:
    漢 劉向《說苑 權謀》:“此所謂福不重至,禍必重來者也。”
    754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成語拼音:
    fú wú shuāng zhì huò bù dān xíng
    成語解釋:
    指幸運事不會連續到來,禍事卻會接踵而至。
    成語出處:
    明 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宋江聽罷,扯定兩個公人說道:“卻是苦也!正是‘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755

    奉為至寶

    成語拼音:
    fèng wéi zhì bǎo
    成語解釋:
    奉:信奉,敬奉;至寶:最珍貴的寶物。敬奉為最珍貴的寶物。
    成語出處:
    魯迅《墳·寡婦主義》:“‘正人君子’也常以這些流言作談資,擴勢力,自造的流言尚且奉為至寶,何況是真出于學校當局者之口的呢。”
    756

    方外之人

    成語拼音:
    fāng wài zhī rén
    成語解釋: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于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成語出處:
    莊周《莊子 大宗師》:“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
    757

    方聞之士

    成語拼音:
    fāng wén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方聞:有道而博聞。有道而博聞的人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
    758

    方外之士

    成語拼音:
    fāng wài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脫于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成語出處:
    《晉書·阮籍傳》:“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禮典。”
    759

    分外之物

    成語拼音:
    fèn wài zhī wù
    成語解釋:
    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成語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11回:“吾差四個統制官,引一百軍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決不輕恕。”
    760

    負薪之病

    成語拼音:
    fù xīn zhī bìng
    成語解釋:
    負薪:指有病。指背柴勞累,體力還未恢復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弘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