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401

    粗俗之輩

    成語拼音:
    cū sú zhī bèi
    成語解釋:
    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成語出處:
    402

    滄桑之變

    成語拼音:
    cāng sāng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滄海變桑田的變化。比喻世事變化巨大
    成語出處:
    《續夷堅志》序:“有金元遺山先生,具班馬之才,閱滄桑之變,隱居不仕,著述自娛。”
    403

    超世之才

    成語拼音:
    chāo shì zhī cái
    成語解釋: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成語出處:
    宋·蘇拭《晁錯論》:“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404

    初生之犢

    成語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成語解釋:
    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德將為汝美,道將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405

    才疏志大

    成語拼音:
    cái shū zhì dà
    成語解釋:
    才干有限而抱負很大。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識鑒》:“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
    406

    初生之犢不懼虎

    成語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
    成語解釋: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三國演義》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犢不懼虎。’父親縱然斬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407

    初生之犢不畏虎

    成語拼音: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
    成語解釋:
    比喻閱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說敢干,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剛吃過早飯,人馬全都匯齊,有些人震于闖王和李過的威名,不免驚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犢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廝殺。”
    408

    長舌之婦

    成語拼音:
    cháng shé zhī fù
    成語解釋:
    常用來指多嘴多舌、喜歡說長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成語出處:
    《詩經·大雅·瞻卬》:“婦有長舌,唯厲之階。”
    409

    曹社之謀

    成語拼音:
    cáo shè zhī móu
    成語解釋:
    《左傳·哀公七年》:“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社:曹之國社。后進以“曹社之謀”指滅亡他人國家的陰謀。北周·庚信《哀江南賦》:“鬼同曹社之謀,人有秦庭之哭。”
    成語出處:
    《左傳·哀公七年》:“初,曹人或夢眾君子立于社宮,而謀亡曹。”
    410

    菜蔬之色

    成語拼音:
    cài shū zhī sè
    成語解釋:
    比喻人們在饑荒年景度日所顯現的營養不良的臉色。
    成語出處:
    晉·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411

    川渟岳峙

    成語拼音:
    chuān tíng yuè zhì
    成語解釋:
    謂水止不流,山高矗立。比喻人的凝重莊嚴。川,本作“淵”,因避唐高祖李淵諱改。
    成語出處:
    《晉書·隱逸傳序》:“玉輝冰潔,川渟岳峙,修至樂之道,固無疆之休。”
    412

    承天之祜

    成語拼音:
    chéng tiān zhī hù
    成語解釋:
    承:蒙受;祜:福。蒙受老天的賜福
    成語出處:
    《詩經·小雅·信南山》:“受天之祜。”
    413

    昌亭之客

    成語拼音:
    cháng tíng zhī kè
    成語解釋:
    下鄉(屬江蘇省淮陰市)南昌亭長的食客。原指漢淮陰侯韓信。后以借指
    成語出處:
    《漢書 韓信傳》:“韓信,淮陰人。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從下鄉南昌亭長食。”
    414

    讒慝之口

    成語拼音:
    chán tè zhī kǒu
    成語解釋:
    讒:說別人壞話;慝:邪惡。進讒言的惡人的嘴
    成語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愿以間執讒慝之口。”
    415

    出頭之日

    成語拼音:
    chū tóu zhī rì
    成語解釋:
    出頭:擺脫困境等。指從困厄、冤屈、壓抑的處境中擺脫出來的日子。
    成語出處:
    元·無名氏《龐娟夜走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風疾舉發,白日里與兒童作戲,到晚間共羊犬同眠。不知幾時才得個出頭之日。”
    416

    從頭至尾

    成語拼音:
    cóng tóu zhì wěi
    成語解釋:
    由開頭到末尾。指事情發展的全過程。也作“從頭到底”、“從頭到尾”。
    成語出處:
    宋 朱熹《答呂伯恭(其三三)》:“不免索性說了,從頭徹尾,只是此一個病根也。”
    417

    承天之祐

    成語拼音:
    chéng tiān zhī yòu
    成語解釋:
    承:受;祐:保佑。蒙受老天的保祐。
    成語出處:
    《周易·大有》:“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418

    存亡危急之秋

    成語拼音:
    cún wáng wēi jí zhī qiū
    成語解釋:
    指生存、滅亡、危險、緊急的關鍵時刻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國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務》:“在存亡危急之秋,更不應計較過去的一切,而當與全國國民徹底更始,力謀團結,以保國家之生命與生存。”
    419

    尺枉尋直

    成語拼音:
    chǐ wǎng xún zhí
    成語解釋:
    枉:彎曲;尋:古長度單位,1尋=8尺;直:伸。彎曲一尺而使得一尋伸直。比喻微小的讓步換來較大的利益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绤正傳》:“小屈大申,存公忽私,雖尺枉而尋直,終揚光以發揮也。”
    420

    詞無枝葉

    成語拼音:
    cí wú zhī yè
    成語解釋:
    詞:言詞,詞句。形容文字簡煉,無枝蔓之辭。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前后著文凡一百五十二首,皆理義撮要,詞無枝葉。”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