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901

    直言危行

    成語拼音:
    zhí yán wēi xíng
    成語解釋:
    危:高聳的樣子,引申為端正,正直。正直的言論和行為
    成語出處:
    唐·白居易《使百職修皇綱振》:“以直言危行者為狂愚,以中立守道者為凝滯。”
    3902

    直言無隱

    成語拼音:
    zhí yán wú yǐn
    成語解釋:
    直言無諱。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臣不忍坐視君國之危亡,故敢直言無隱。”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三回:“年兄宜直言無隱,某亦有肺腑相通。”
    3903

    枝葉相持

    成語拼音:
    zhī yè xīng chí
    成語解釋:
    比喻相互扶助。
    成語出處:
    《漢書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漚河洛之間,分為二周圍……既于王赧,降為庶人,用天年終。號位已絕于天下,沿猶枝葉相持,莫得居其虛位,海內無主,三十余年。”
    3904

    智圓行方

    成語拼音:
    zhì yuán xíng fāng
    成語解釋:
    圓:圓滿,周全;方:端正,不茍且。知識要廣博周備,行事要方正不茍。
    成語出處:
    《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圓,行欲方。”
    3905

    志盈心滿

    成語拼音:
    zhì yíng xīn mǎn
    成語解釋:
    猶志得意滿。
    成語出處:
    《晉書·袁甫傳》:“壽陽以西皆是中國,新平強吳,美寶皆入,志盈心滿,用長歡娛。”
    3906

    知易行難

    成語拼音:
    zhī yì xíng nán
    成語解釋:
    知:懂得。認識事情的道理較易,實行其事較難。
    成語出處:
    《尚書 說命中》:“說拜稽首曰:‘非知之艱,行之惟艱。’”孔傳:“言知之易,行之難。”
    3907

    智欲圓而行欲方,膽欲大而心欲小

    成語拼音:
    zhì yù yuán ér xíng yù fāng,dǎn yù dà ér xīn yù xiǎo
    成語解釋:
    考慮問題要變通靈活,行為則須端方不茍;膽量要大,心思要縝密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凡人之論,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
    3908

    質傴影曲

    成語拼音:
    zhì yǔ yǐng qǔ
    成語解釋:
    身體傴僂影子也就彎曲。比喻有因必有果。
    成語出處:
    《太平廣記》卷第三百八十八引唐·李玫《纂異記·齊君房》:“質傴影曲,報應宜然。”
    3909

    肘腋之變

    成語拼音:
    zhǒu yè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肘腋:胳膊肘兒和夾肢窩,比喻極接近的地方。形容產生于身旁的禍患
    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蜀志·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3910

    徵羽之操

    成語拼音:
    zhǐ yǔ zhī cāo
    成語解釋:
    徽、羽:古代音樂五音中的徵、羽二音;操:琴曲的一種。指音調高雅的琴曲
    成語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說林訓》:“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
    3911

    中庸之道

    成語拼音: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語解釋:
    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種主張。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則和態度。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雍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3912

    眾怨之的

    成語拼音:
    zhòng yuàn zhī dì
    成語解釋:
    眾人怨恨的目標。
    成語出處:
    清 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一回:“可見得我們就這大關的事不是好事,我這當督檢的,還是眾怨之的呢。”
    3913

    知遇之恩

    成語拼音:
    zhī yù zhī ēn
    成語解釋:
    給予賞識或重用的恩情。
    成語出處: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
    3914

    誅意之法

    成語拼音:
    zhū yì zhī fǎ
    成語解釋:
    誅:懲罰,責備。以意圖和動機論罪,不問實際結果如何。也指深刻的議論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憲問》:“臧武仲以防求為后于魯”集注:“夾子之言,亦《春秋》誅意之法也。”
    3915

    知遇之感

    成語拼音:
    zhī yù zhī gǎn
    成語解釋:
    知遇:得到賞識或重用;感:感激。對給予賞識和重用的感激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回:“只因一時知遇之感,不覺為之一哭。”
    3916

    肘腋之患

    成語拼音:
    zhǒu yè zhī huàn
    成語解釋:
    肘腋:胳膊肘兒和夾肢窩。比喻極接近的地方。產生于身旁的禍患。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蜀志 法正傳》:“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于肘腋之下,正當斯這時,進退狼跋。”
    3917

    者也之乎

    成語拼音:
    zhě yě zhī hū
    成語解釋:
    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里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成語出處: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問黃金誰買《長門賦》,好不直錢也者也之乎。”
    3918

    轉眼之間

    成語拼音:
    zhuǎn yǎn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轉眼:一眨眼。一眨眼的時間。形容極短的時間。
    成語出處:
    明 胡文煥《群音類選 葛衣記 薦之知信》:“無端平地起波濤,轉眼之間忘久要。”
    3919

    爪牙之將

    成語拼音:
    zhǎo yá zhī jiàng
    成語解釋:
    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士或得力的助手
    成語出處:
    清·魏源《圣武記》第11卷:“爪牙之將,用不拘資。”
    3920

    直言正諫

    成語拼音:
    zhí yán zhèng jiàn
    成語解釋:
    同“直言極諫”。
    成語出處:
    《戰國策·齊策四》:“寡人奉先君之宗廟,守社稷,聞先生直言正諫不諱。”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