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3061

    詠雪之慧

    成語拼音:
    yǒng xuě zhī huì
    成語解釋:
    詠頌雪花的才智
    成語出處:
    《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又嘗內集,俄而雪驟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3062

    一線之路

    成語拼音:
    yī xiàn zhī lù
    成語解釋:
    謂一條活路。
    成語出處: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六:“若權奸之去,則正當洗腸滌胃。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之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后來之禍,則失之矣。”
    3063

    巖穴之士

    成語拼音:
    yán xué zhī shì
    成語解釋:
    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成語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巖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矣。”
    3064

    輶軒之使

    成語拼音:
    yóu xuān zhī shǐ
    成語解釋:
    輶軒:輕便的車。乘輕便車的使者。指帝王的使臣
    成語出處:
    清·朱彝薄《張君詩序》:“昔之采風者,不遺邶庸、曹、檜,而吳、楚大邦,不見錄于輶軒之使。”
    3065

    以刑致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ì xíng
    成語解釋:
    謂對重罪施以輕刑,則罪犯無所畏懼,其結果將導致不斷用刑。
    成語出處:
    《商君書·靳令》:“罪重刑輕,刑至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又《去強》:“以刑致刑,國治。”《韓非子·飭令》:“罪重而刑輕,刑輕而則事生,此謂以刑致刑,其國必削。”
    3066

    以刑止刑

    成語拼音:
    yǐ xíng zhǐ xíng
    成語解釋:
    猶以刑去刑。
    成語出處:
    《周書·武帝紀下》:“以刑止刑,世輕世重。罪不及嗣,皆有定科。”
    3067

    一笑置之

    成語拼音:
    yī xiào zhì zhī
    成語解釋:
    笑了一笑就放在旁邊了;表示不當一回事。
    成語出處:
    宋 陸游《書夢》詩:“一笑俱置之,浮生故多難。”
    3068

    一言蔽之

    成語拼音:
    yī yán bì zhī
    成語解釋: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成語出處:
    《宋書·索虜傳》:“因此而推勝負,殆可以一言蔽之。”
    3069

    迎意承旨

    成語拼音:
    yíng yì chéng zhǐ
    成語解釋:
    旨:意圖。善于迎合,順承受別人的心意
    成語出處:
    《新五代史·唐莊宗神閔敬皇后劉氏傳》:“劉氏多智,善迎意承旨,其他嬪御莫得進見。”
    3070

    一以貫之

    成語拼音:
    yī yǐ guàn zhī
    成語解釋:
    用一種學說貫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終貫徹到底的意思。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里仁》:“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3071

    逸韻高致

    成語拼音:
    yì yùn gāo zhì
    成語解釋:
    高逸的風度韻致。
    成語出處:
    清歸莊《跋金孝章墨梅》:“孝章逸韻高致,身有仙骨,故其書墨梅,柯干豐姿,意外超妙。”
    3072

    玉葉金枝

    成語拼音:
    yù yè jīn zhī
    成語解釋:
    指皇家后裔。
    成語出處:
    元 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若是俺到官時,和您去對情詞,使不著國戚皇親、玉葉金枝。”
    3073

    一葉落知天下秋

    成語拼音:
    yī yè luò zhī tiān xià qiū
    成語解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成語出處:
    《淮南子 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宋 唐庚《文錄》引唐人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
    3074

    以意逆志

    成語拼音:
    yǐ yì nì zhì
    成語解釋: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別人的心思。
    成語出處:
    先秦 孟軻《孟子 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3075

    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成語拼音:
    yù yào rén bù zhī,chú fēi jǐ mò wéi
    成語解釋:
    要想人家不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指干了壞事終究要暴露
    成語出處: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4回:“焉知曉欲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3076

    以意為之

    成語拼音:
    yǐ yì wéi zhī
    成語解釋:
    只憑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禮運》:“故圣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義,明于其利,達于其患,然后能為之。”
    3077

    一言以蔽之

    成語拼音:
    yī yán yǐ bì zhī
    成語解釋:
    蔽:掩覆,引申為概括。用一句話來概括。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3078

    欲言又止

    成語拼音:
    yù yán yòu zhǐ
    成語解釋:
    想說又停止;不說。常形容有難言的苦衷。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
    3079

    眼語頤指

    成語拼音:
    yǎn yǔ yí zhǐ
    成語解釋:
    頤指:以下巴的動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動向示意
    成語出處:
    明·劉若愚《酌中志·正監蒙難紀略》:“監不開口明說,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畫字寫字形,或眼語頤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3080

    陰陽之變

    成語拼音:
    yīn yáng zhī biàn
    成語解釋:
    早晚和季節的變化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審堂下之陰,而知……陰陽之變。”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