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501

    烏集之眾

    成語拼音:
    wū jí zhī zhòng
    成語解釋:
    猶言烏合之眾。
    成語出處:
    三國·魏·曹冏《六代論》:“故漢祖奮三尺之劍,驅烏集之眾,五年之中而成帝業。”
    2502

    無可置辯

    成語拼音:
    wú kě zhì biàn
    成語解釋:
    沒有什么可爭辨的。
    成語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此譬至明,以詰形家,亦無可置辯。”
    2503

    無可置喙

    成語拼音:
    wú kě zhì huì
    成語解釋:
    猶言沒話可說。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
    2504

    無可置疑

    成語拼音:
    wú kě zhì yí
    成語解釋:
    事實明顯或理由充足,沒有什么可以懷疑的。
    成語出處: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一編第五章第二節:“戰國時某些地區已能制鋼,無可置疑。”
    2505

    無立錐之地

    成語拼音:
    wú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
    沒有立錐子的地方。比喻連極小的地方也沒有。后常形容貧窮。
    成語出處:
    《莊子 盜跖》:“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呂氏春秋 為欲》:“無立錐之地,至貧也。”
    2506

    無立足之地

    成語拼音:
    wú lì zú zhī dì
    成語解釋:
    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成語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3回:“賈政聽說,忙叩頭說道:‘母親如此說,兒子無立足之地了。’”
    2507

    亡立錐之地

    成語拼音: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
    成語解釋:
    亡:無;立錐:插錐子。沒有插錐尖的一點地方。形容極其貧困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亡立錐之地。”
    2508

    寤寐求之

    成語拼音:
    wù mèi qiú zhī
    成語解釋:
    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種事物。
    成語出處:
    《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509

    望門投止

    成語拼音:
    wàng mén tóu zhǐ
    成語解釋:
    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黨錮傳 張儉》:“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2510

    無米之炊

    成語拼音:
    wú mǐ zhī chuī
    成語解釋:
    炊:做飯。沒有米就做不出飯來。比喻辦事缺乏最必要的條件。
    成語出處:
    清 錢謙益《錢牧齋尺牘》:“雖以尊閫賢能,能為無米之炊,而剜肉補瘡,將火炙穴。”
    2511

    望梅止渴

    成語拼音:
    wàng méi zhǐ kě
    成語解釋: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2512

    無名之璞

    成語拼音:
    wú míng zhī pú
    成語解釋:
    見“無名之樸”。
    成語出處:
    晉·傅玄《贈扶風馬鈞序》:“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
    2513

    無名之樸

    成語拼音:
    wú míng zhī pǔ
    成語解釋:
    亦作“無名之璞”。①道家謂質樸自然、玄默無為之“道”為“無名之樸”。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為人知的才識之士。
    成語出處: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2514

    無名之師

    成語拼音:
    wú míng zhī shī
    成語解釋:
    沒有正當理由出征的軍隊。
    成語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今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師,竊為公俱之。”
    2515

    亡命之徒

    成語拼音:
    wáng mìng zhī tú
    成語解釋:
    指逃亡的人。也稱冒險犯法;不顧性命的人。亡:無;命:名;亡命:逃匿則削除名籍;故以逃亡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類人(含貶義)。
    成語出處:
    《周書 郭彥傳》:“亡命之徒,咸從賦役。”
    2516

    無能之輩

    成語拼音:
    wú néng zhī bèi
    成語解釋:
    笨拙、沒有能力或容易犯錯誤的人
    成語出處: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51回:“岳飛真乃無能之輩。”
    2517

    忘年之好

    成語拼音:
    wàng nián zhī hǎo
    成語解釋:
    忘記年齡的交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產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顏延之《吊張茂度書》:“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
    2518

    忘年之交

    成語拼音:
    wàng nián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友。
    成語出處:
    《后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云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2519

    問牛知馬

    成語拼音:
    wèn niú zhī mǎ
    成語解釋: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成語出處: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2520

    烏鳥之情

    成語拼音:
    wū niǎo zhī qíng
    成語解釋:
    烏:烏鴉;烏鳥:傳說小烏鴉能反哺老烏鴉。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成語出處:
    三國·魏·文欽《降吳表》:“欽累世受魏恩,烏鳥之情,竊懷憤踴。”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