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441

    涂脂抹粉

    成語拼音:
    tú zhī mǒ fěn
    成語解釋:
    搽胭脂抹粉。指婦女梳妝打扮。比喻為遮掩丑惡的本質而粉飾打扮;企圖掩人耳目。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4卷:“其妻涂脂抹粉,慣賣風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2442

    痛之入骨

    成語拼音:
    tòng zhī rù gǔ
    成語解釋:
    傷痛入骨髓。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成語出處:
    《全相平話·七國春秋》:“齊為無道,以害先王,寡人統位,痛之入骨。”
    2443

    天之僇民

    成語拼音:
    tiān zhī ruò mín
    成語解釋:
    見“天之戮民”。
    成語出處:
    魯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們都在其間咀嚼著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
    2444

    聽之任之

    成語拼音:
    tīng zhī rèn zhī
    成語解釋:
    任憑事物存在發展而不去過問。聽:聽憑;之:文言代詞;代人或事物。
    成語出處:
    毛澤東《反對自由主義》:“見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不憤恨,不勸告,不制止,不解釋,聽之任之,這是第八種。”
    2445

    推之四海而皆準

    成語拼音:
    tuī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成語解釋:
    之:代詞,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準:準確。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處都適用
    成語出處:
    西漢·戴圣《禮記·祭義》:“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
    2446

    逃之夭夭

    成語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語解釋:
    原形容桃樹枝葉繁茂。后來借“桃”諧“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詼諧說法。
    成語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2447

    桃之夭夭

    成語拼音:
    táo zhī yāo yāo
    成語解釋:
    喻事物的繁榮興盛。亦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成語出處:
    《詩經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禮記 大學》:“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2448

    天作之合

    成語拼音:
    tiān zuò zhī hé
    成語解釋: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形容婚姻美滿稱心。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
    2449

    投杼之惑

    成語拼音:
    tóu zhù zhī huò
    成語解釋:
    投杼:拋下織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造成的疑慮
    成語出處:
    《梁書·侯景傳》:“當是不逞之人,曲為口端之說,遂懷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2450

    彈指之間

    成語拼音:
    tán zhǐ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比喻時間極短暫。
    成語出處:
    清·黃宗羲《王仲溈侍御過龍虎草堂》詩:“十年有五驚彈指,又復煩君入剡中。”
    2451

    叨在知己

    成語拼音:
    tāo zài zhī jǐ
    成語解釋:
    叨:謙詞,表示辱沒他人,自覺慚愧;知己:友誼深厚的朋友。有愧于作為您的知己朋友。
    成語出處:
    清 霽園主人《夜潭隨錄 崔秀才》:“謂叨在知己,亟當如命。
    2452

    投杼之疑

    成語拼音:
    tóu zhù zhī yí
    成語解釋:
    投杼:拋下織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沒有事實依據的謠言所造成的疑慮
    成語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二》:“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2453

    吞舟之魚

    成語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成語解釋: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成語出處: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列子·楊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史記·酷吏列傳序》:“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2454

    添枝增葉

    成語拼音:
    tiān zhī zēng yè
    成語解釋:
    見“添枝接葉”。
    成語出處:
    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第三章第六節:“當時五言詩正是一個新體,有文人便用之來添枝增葉的改寫了一遍。”
    2455

    未卜先知

    成語拼音:
    wèi bǔ xiān zhī
    成語解釋:
    測知未來的吉兇禍福;這是一種迷信行為。形容有預見。卜:占卜;算卦。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桃花女破法嫁周公》第三折:“賣弄殺《周易》陰陽誰似你,還有個未卜先知意。”
    2456

    望表知里

    成語拼音:
    wàng biǎo zhī lǐ
    成語解釋:
    通過觀察事物的表面現象推知本質。
    成語出處:
    唐·楊炯《從甥梁锜墓志銘》:“穆天子羽陵之籍,莫不因條報葉,望表知里。”
    2457

    無從置喙

    成語拼音:
    wú cóng zhì huì
    成語解釋:
    沒有話可說,沒有可插嘴的。
    成語出處:
    清·慶蘭《瑩窗異草三編·寵眉叟》:“盧年禾三旬,斷獄精嚴,令人無從置喙。”
    2458

    五尺之童

    成語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成語解釋: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成語出處:
    《孟子·滕文公子》:“從許子之道,則市價不貳,國中無偽;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
    2459

    無恥之徒

    成語拼音:
    wú chǐ zhī tú
    成語解釋:
    不知恥辱或不要臉的人
    成語出處:
    2460

    五尺之僮

    成語拼音:
    wǔ chǐ zhī tóng
    成語解釋:
    見“五尺之童”。
    成語出處:
    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