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i的成語 (4064個)

    2141

    勢力之交

    成語拼音:
    shì lì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勢:權勢;交:交往。為權勢利益進行的交往。指趨炎附勢的朋友
    成語出處:
    東漢·班固《漢書·張耳陳余傳贊》:“勢力之交,古人羞之。”
    2142

    失林之鳥

    成語拼音:
    shī lín zhī niǎo
    成語解釋:
    失去樹林的鳥兒。比喻無處藏身與生活
    成語出處: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何乃進不偶用,退不獲安,呼吸若窮池之魚,行止比失林之鳥,憂傷之心,不能亡已!”
    2143

    霜露之思

    成語拼音:
    shuāng lù zhī sī
    成語解釋:
    對父母先祖的思念。
    成語出處:
    《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2144

    擅離職守

    成語拼音:
    shàn lí zhí shǒu
    成語解釋:
    擅:隨便,任意。擅自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不能盡守自己的職責
    成語出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44回:“見面之后,不由分說,拿隨太爺一把辮子,說他擅離職守,捏稱回任。”
    2145

    識禮知書

    成語拼音:
    shí lǐ zhī shū
    成語解釋: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成語出處: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2146

    詩禮之訓

    成語拼音:
    shī lǐ zhī xùn
    成語解釋:
    子女遵承父親的教誨。
    成語出處:
    先秦 孔子《論語 季氏》:“曰:‘學《詩》乎?’對曰:‘未也。’……曰:‘學《禮》乎?’對曰:‘未也。’”
    2147

    司馬牛之嘆

    成語拼音:
    sī mǎ niú zhī tàn
    成語解釋:
    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
    成語出處:
    《論語 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2148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成語拼音:
    shí mù suǒ shì,shí shǒu suǒ zhǐ
    成語解釋:
    指個人的言論行動總是在群眾的監督之下,不允許做壞事,做了也不可能隱瞞。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2149

    施謀用智

    成語拼音:
    shī móu yòng zhì
    成語解釋:
    施:施行;智:智慧,計謀。運用策略計謀
    成語出處:
    明·無名氏《破天陣》第四折:“兩陣之間,怎生施謀用智,你說一遍,老夫試聽者。”
    2150

    燒眉之急

    成語拼音:
    shāo méi zhī jí
    成語解釋:
    比喻非常迫切。
    成語出處:
    《水滸傳》第三五回:“既是天教我知了,正是度日如年,燒眉之急。我馬也不要,從人也不帶一個,連夜自趕回家。”
    2151

    說梅止渴

    成語拼音:
    shuō méi zhǐ kě
    成語解釋:
    同“望梅止渴”。
    成語出處:
    宋·李清照《打馬賦》:“說梅止渴,稍蘇奔競之心;畫餅充饑,少謝騰驤之志。”
    2152

    識明智審

    成語拼音:
    shí míng zhì shěn
    成語解釋:
    識見明敏,智慮周詳。
    成語出處:
    宋·張琰《序》:“且夫識明智審,則慮事精而信道焉。”
    2153

    喪明之痛

    成語拼音:
    sàng míng zhī tòng
    成語解釋:
    喪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兒子,哭瞎眼睛。后指喪子的悲傷。
    成語出處: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2154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成語拼音:
    shè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成語解釋:
    盛:大;副:相稱,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實際的才德常是很難跟名聲相符。指名聲常常可能大于實際。用來表示謙虛或自我警戒。
    成語出處:
    《后漢書 黃瓊傳》:“陽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2155

    繩墨之言

    成語拼音:
    shéng mò zhī yán
    成語解釋:
    可以作為準繩、合乎道德圣智的言論。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人間世》:“未達人心,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術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惡有其美也。”
    2156

    司馬昭之心

    成語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成語解釋: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魏志 高貴鄉公傳》:“高貴鄉公卒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2157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成語拼音:
    sī mǎ zhāo zhī xīn,lù rén jiē zhī
    成語解釋: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成語出處:
    《三國志·魏書·高貴鄉公傳》斐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2158

    三年之艾

    成語拼音:
    sān nián zhī ài
    成語解釋: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上》:“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2159

    孫龐斗智

    成語拼音:
    sūn páng dòu zhì
    成語解釋: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成語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2160

    屎屁直流

    成語拼音:
    shǐ pì zhí liú
    成語解釋:
    形容驚恐之極。
    成語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78回:“這個風聲傳了出去,嚇得那些承辦蠶桑的鄉紳,屎屁直流!”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