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的成語 (4064個)
-
2081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成語拼音:
- shén ér míng zhī,cún hū qí rén
- 成語解釋:
- 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奧妙,在于各人的領會。
- 成語出處:
- 《易·系辭上》:“紀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2082
識二五而不知十
- 成語拼音: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2083
生而知之
- 成語拼音:
- shēng ér zhī zhī
- 成語解釋:
-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 成語出處:
- 《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2084
勝負兵家之常
- 成語拼音:
- 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 成語解釋:
- 兵家:軍事家。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于羽,后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
2085
賞罰黜陟
- 成語拼音:
- shǎng fá chù zhì
- 成語解釋:
- 賞罰:賞賜與懲罰;黜陟:官吏的進退升降。指官吏的賞賜、懲罰和官職的升降
- 成語出處:
- 《晉書·摯虞傳》:“賞罰黜陟,豈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
2086
是非曲直
- 成語拼音:
- shì fēi qū zhí
- 成語解釋:
- 曲:無理;直:有理。指對事物的評斷。
- 成語出處:
- 漢 王充《論衡 說日篇》:“二論各有所見,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
2087
殊方同致
- 成語拼音:
- shū fāng tóng zhì
- 成語解釋:
- 猶殊途同歸。
- 成語出處:
- 《隋書·儒林傳序》:“北學深蕪,窮其枝葉,考其終始,要其會歸,其立身成名,殊方同致矣。”
-
2088
絲紛櫛比
- 成語拼音:
- sī fēn zhì bǐ
- 成語解釋:
- 櫛:梳篦;櫛比:像梳齒排列。像絲一樣紛繁,像梳齒一樣排列。形容紛繁羅列
- 成語出處:
-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橋東錄》:“纂組異聞,網羅軼事,猥瑣贅余,絲紛櫛比,一經奇見而色飛,偶爾艷聆而絕倒。”
-
2089
是非之地
- 成語拼音:
- shì fēi zhī dì
- 成語解釋:
- 有麻煩或爭議的地方
- 成語出處:
-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我想第一步只有讓你師父跳出是非之地,哪一方面都不幫。”
-
2090
三夫之對
- 成語拼音:
- sān fū zhī duì
- 成語解釋:
- 見“三夫之言”。
- 成語出處:
- 《晉書·王濬傳》:“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參之著;而讒構沸騰,非徒三夫之對,外內扇助,為二五之應。”
-
2091
神分志奪
- 成語拼音:
- shén fēn zhì duó
- 成語解釋:
- 神:精神;奪:喪失。精神分散,志氣喪失
- 成語出處:
- 《元史·張楨傳》:“守京師者能聚不能散,御外侮者能進不能退,紛紛籍籍,神分志奪,國家之事,能不為閣下憂乎?”
-
2092
絲發之功
- 成語拼音:
- sī fā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絲發:一根絲,一根頭發。指功勞極微小。
- 成語出處:
- 漢·蔡伯喈《上漢書十志疏》:“父子一門,兼愛恩寵,不能輸寫心力,以效絲發之功。”
-
2093
剸繁治劇
- 成語拼音:
- shí fán zhì jù
- 成語解釋:
- 見“剸繁決劇”。
- 成語出處:
- 《明史·汪廣洋傳》:“浩詞稱其剸繁治劇,屢獻忠謀,比之子房、孔明。”
-
2094
是非只為多開口
- 成語拼音:
- shì fēi zhī wèi duō kāi kǒu
- 成語解釋:
- 糾紛爭端都是說話太多引起的。
- 成語出處:
- 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40出:“一劍教伊死了休,黃泉路上必知羞,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
2095
是非之心
- 成語拼音:
- shì fēi zhī xīn
- 成語解釋:
- 分辨是非得失的能力。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
2096
三夫之言
- 成語拼音:
- sān fū zhī yán
- 成語解釋:
- 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語本《戰國策 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墻而走。
- 成語出處:
- 《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
-
2097
十夫楺椎
- 成語拼音:
- shí fū zhī zhuī
- 成語解釋:
- 謂十個人的力量能使椎彎曲。椎,槌。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變原狀。
- 成語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聞三人成虎,十夫楺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
-
2098
設官分職
- 成語拼音:
- shè guān fēn zhí
- 成語解釋:
- 職:職位,職權。設立官爵或官府。分派職權
- 成語出處:
- 晉·左思《魏都賦》:“設官分職,營處署居。”
-
2099
生功止過
- 成語拼音:
- shēng gōng zhǐ guò
- 成語解釋:
- 止:禁止,組織。鼓勵立功,防止過失
- 成語出處:
- 戰國·韓·韓非《韓非子·說疑》:“賞有功,罰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明者也,非能生功止過者也。”
-
2100
傷弓之鳥
- 成語拼音:
- shāng gōng zhī niǎo
- 成語解釋:
- 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動靜就怕的人。
- 成語出處:
- 《晉書 苻生載記》:“傷弓之鳥,落于虛發。”
* zhi成語,zhi的成語,帶zhi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