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e的成語 (355個)

    281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wén zhě zú jiè
    成語解釋:
    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成語出處:
    《詩經 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282

    應者云集

    成語拼音:
    yìng zhě yún jí
    成語解釋:
    應:應和。響應的人像云一樣聚集。形容響應的人多
    成語出處:
    魯迅《“吶喊”自序》:“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英雄。”
    283

    有長者風

    成語拼音:
    yǒu zhǎng zhě fēng
    成語解釋:
    長者:年長有德的人。有長者風度。指為人品質高尚,待人寬厚
    成語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荊州劉皇叔……仁慈寬厚,有長者風。”
    284

    有志者事竟成

    成語拼音: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成語解釋:
    者:人;竟:終于;成:成功。有志氣的人;最后一定成功。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耿渰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285

    一掌遮天

    成語拼音:
    yī zhǎng zhē tiān
    成語解釋: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成語出處: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十章:“潑婦罵街似地指著三姨太:‘你還敢一掌遮天嗎?’”
    286

    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成語拼音:
    yán zhī zhě wú zuì,wén zhī zhě zú yǐ jiè
    成語解釋:
    言者:說話的人;聞者:聽話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聽的人足以引起警戒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287

    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成語拼音: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
    成語解釋:
    諄諄:教誨不倦的樣子;藐藐:疏遠的樣子。說的人很誠懇,聽的人卻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費口舌。
    成語出處:
    《詩經 大雅 抑》:“誨爾諄諄,聽我藐藐。”
    288

    粘皮著骨

    成語拼音:
    zhān pí zhe gǔ
    成語解釋:
    粘:粘貼,膠合。形容言行辦事不干脆爽利,執著刻板
    成語出處:
    宋·朱熹《朱子全書》第18卷:“其深淺在人,不必恁地粘皮著骨去說。”
    289

    簪筆磬折

    成語拼音:
    zān bǐ qìng zhé
    成語解釋:
    簪:插戴。古代插筆備禮,躬身作揖,表示恭敬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西門豹簪筆磬折,向河立待良久。”
    290

    折臂三公

    成語拼音:
    zhé bì sān gōng
    成語解釋:
    晉代的羊枯,曾墜馬折斷手臂,官至三公。指貴官墮馬
    成語出處:
    唐·劉禹錫《秘書崔少監墜馬長句因而和之詩》:“上車著作應來問,折臂三公定送方。”
    291

    責備賢者

    成語拼音:
    zé bèi xián zhě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292

    折長補短

    成語拼音:
    zhé cháng bǔ duǎn
    成語解釋:
    截取長的,補充短的。比喻用長處補短處。
    成語出處:
    《韓非子 初見秦》:“今秦地折長補短,方數千里,名師數十百萬,輪船國之號令賞罰,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293

    造車合轍

    成語拼音:
    zào chē hé zhé
    成語解釋:
    喻主觀同客觀相符合。
    成語出處:
    宋·周煇《清波雜志》第五卷:“反觀序《修水集》造車合轍之語,則知持此論舊矣。”
    294

    折沖將軍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jiāng jūn
    成語解釋:
    折沖:挫退敵方的戰車。三國時魏國大將樂進的封號。指英勇無比的人
    成語出處: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折沖將軍樂進。”
    295

    折沖口舌之間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kǒu shé zhī jiān
    成語解釋:
    折沖:引申為進行外交談判;口舌:爭吵。在辯論、爭吵中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宋·蘇洵《送石昌言為北使引》:“折沖于口舌之間”
    296

    折沖千里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qiān lǐ
    成語解釋:
    沖:古代戰車;折沖:摧毀敵方的戰車,指抵御敵人。指軍事上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召類》:“夫修之于廟堂之上,而折沖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謂乎?”
    297

    折沖尊俎

    成語拼音:
    zhé chōng zūn zǔ
    成語解釋:
    折沖:打退敵人的戰車,指抵御敵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諸侯國會盟的宴席上制勝對方。后泛指進行外交談判。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五》:“此臣之所謂比之堂上,禽將戶內,拔城于尊俎之間,折沖席上者也。”
    298

    再蹈覆轍

    成語拼音:
    zài dǎo fù zhé
    成語解釋:
    再:重復;蹈:踩、踏;轍:車跡、道路。重復走翻車的道路,指不接受教訓
    成語出處:
    郭沫若《抱箭集·第二輯·曼陀羅華》:“這也是一種經驗呢,我們都是年青人,將來還有生育的機會,我們可以不再蹈覆轍了。”
    299

    遮地蓋天

    成語拼音:
    zhē dì gài tiān
    成語解釋:
    同“遮天蓋地”。
    成語出處:
    李季《五月端陽·打橫山》:“大小據點一掃光,紅軍和赤衛軍遮地蓋天。”
    300

    遮地漫天

    成語拼音:
    zhē dì màn tiān
    成語解釋:
    同“遮天蓋地”。
    成語出處:
    《清平山堂話本·羊角哀死戰荊軻》:“團空攪陣,不分南北西東;遮地迷天,變盡青黃赤黑。”
    * zhe成語,zhe的成語,帶zh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