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zhe的成語 (355個)

    261

    一床錦被遮蓋

    成語拼音:
    yī chuáng jǐn bèi zhē gài
    成語解釋:
    比喻請求別人通融、庇護。
    成語出處:
    宋 周密《齊東野語 淮西之變》:“尋常伏事太尉不周,今日乞做一床錦被遮蓋。”
    262

    一改故轍

    成語拼音:
    yī gǎi gù zhé
    成語解釋:
    徹底改變走慣了的老路。指堅決走上新路。
    成語出處:
    263

    隱晦曲折

    成語拼音:
    yǐn huì qū zhé
    成語解釋:
    意思含糊晦澀;轉彎抹角。常指說話或寫文章用隱隱約約、轉彎抹角的方式來表達思想。隱晦:不明顯;曲折:轉彎抹角。
    成語出處:
    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
    264

    迂回曲折

    成語拼音:
    yū huí qū zhé
    成語解釋:
    迂回:回旋,環繞。彎彎曲曲,繞來繞去。常比喻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成語出處: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打破‘圍剿’的過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徑情直遂的。”
    265

    厭難折沖

    成語拼音:
    yàn nán zhé chōng
    成語解釋:
    指能克服困難,抗敵取勝。
    成語出處:
    漢·劉向《說苑·尊賢》:“故虞有宮之奇,晉獻公為之終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為之側席而坐。遠乎!賢者之厭難折沖也。”
    266

    一手遮天

    成語拼音:
    yī shǒu zhē tiān
    成語解釋:
    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成語出處:
    唐 曹鄴《讀李斯傳》詩:“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267

    勇者不懼

    成語拼音:
    yǒng zhě bù jù
    成語解釋:
    懼:害怕。有膽量的人無所畏懼。
    成語出處:
    《論語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268

    言者不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bù zhī
    成語解釋:
    謂多言多語的人缺乏智能。
    成語出處: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269

    言者弗知

    成語拼音:
    yán zhě fú zhī
    成語解釋:
    見“言者不知”。
    成語出處:
    《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貴行不貴言也。駟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270

    衣赭關木

    成語拼音:
    yì zhě guān mù
    成語解釋:
    赭:赤褐色的囚衣;關:禁閉;木:刑具。指服刑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魏其,大將也,衣赭衣,關三木。”
    271

    易轍改弦

    成語拼音:
    yì zhé gǎi xián
    成語解釋:
    變更車道,改換琴弦。比喻改變方向、計劃、做法或態度。
    成語出處:
    清·王韜《〈火器略說〉后跋》:“若一旦易轍改弦,以其材力聰明置之于有用之地,安見其必遜于西人也哉?”
    272

    弋者何篡

    成語拼音:
    yì zhě hé cuàn
    成語解釋:
    弋者:射鳥的人;篡:取得。射鳥的人無法取得。比喻賢者隱處,免落入暴亂者之手
    成語出處:
    漢·揚雄《法言·問明》:“鴻飛冥冥,弋人何篡焉?”
    273

    弋者何慕

    成語拼音:
    yì zhě hé mù
    成語解釋:
    弋者:射鳥的人。射鳥的人無法取得。比喻賢者隱處,免落入暴亂者之手
    成語出處:
    唐·張九齡《感遇》詩:“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274

    愚者千慮,或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唐 林蘊《上宰相元衡宏靖論兵書》:“茍有妖孽,某安敢不隳裂肝膽,為相公之腹心乎。愚者千慮,或有一得。伏愿相公少賜采擇焉。”
    275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276

    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成語拼音:
    yú zhě qiān lǜ,yì yǒu yī dé
    成語解釋:
    指愚鈍人的許多思慮中總會有一些可取之處。常以謙指己見。
    成語出處:
    《漢書 韓信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亦有一得。’”
    277

    硬著頭皮

    成語拼音:
    yìng zhé tóu pí
    成語解釋:
    勉強去做難度較大的事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27回:“以后更難相處,只好硬著頭皮,老著臉子,追蹤前往,不管太后的款待如何,照舊的殷勤伺候。”
    278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yì,tīng zhě yǒu xīn
    成語解釋:
    說話的人不是有心的,聽話的人卻認真計較
    成語出處: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279

    言者無罪

    成語拼音:
    yán zhě wú zuì
    成語解釋:
    言者:說話的人。指進言的人沒有罪過
    成語出處:
    《詩經·大序》:“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280

    云遮霧障

    成語拼音:
    yún zhē wù zhàng
    成語解釋:
    成語出處:
    * zhe成語,zhe的成語,帶zhe的成語。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