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yi的成語 (4352個)

    241

    不易之典

    成語拼音:
    bù yì zhī diǎn
    成語解釋:
    不變的法則。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顏延之《赭白馬賦》:“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242

    兵已在頸

    成語拼音:
    bīng yǐ zài jǐng
    成語解釋:
    頸:頸項。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險已非常逼近
    成語出處: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5回:“夷吾曰:‘此輩兵已在頸,尚欲累人耶?’”
    243

    布衣之交

    成語拼音:
    bù yī zhī jiāo
    成語解釋:
    布衣:古時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指顯貴者與沒有官職、地位低賤的人相交往。
    成語出處:
    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三》:“衛君與文布衣交,請具車馬皮幣,愿君以此從衛君游。”鮑彪注:“言交于未貴時。”
    244

    兵以詐立

    成語拼音:
    bīng yǐ zhà lì
    成語解釋:
    兵:軍事,戰爭;詐:欺騙。用兵作戰要善于用計謀迷惑對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成語出處:
    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兵以詐立,以利功,以分合為變者也。”
    245

    不易之論

    成語拼音:
    bù yì zhī lùn
    成語解釋:
    易:變更。不可變更的言論。指論斷或意見完全正確。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全書 歷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執筆,則是不易之論。”
    246

    卑以自牧

    成語拼音:
    bēi yǐ zì mù
    成語解釋:
    指以謙卑自守。
    成語出處:
    語出《易 謙》:“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王弼注:“牧,養也。”高亨注:“余謂牧猶守也,卑以自牧謂以謙卑自守也。”
    247

    白蟻爭穴

    成語拼音:
    bái yǐ zhēng xué
    成語解釋:
    比喻競逐名利。
    成語出處:
    元 馬謙齋《沉醉東風 自悟》曲:“取富貴青蠅競血,進功名白蟻爭穴。”
    248

    白衣宰相

    成語拼音:
    bái yī zǎi xiàng
    成語解釋:
    指宰相家屬中身無名位而仗勢擅權的人。
    成語出處:
    《新唐書 令狐滈傳》:“且滈居當時,謂之‘白衣宰相’。滈未嘗舉進士,而妄言已解,使天下謂無解及第,不已罔乎?”
    249

    百折不移

    成語拼音:
    bǎi zhé bù yí
    成語解釋:
    屢遭挫折亦不改變其操守。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贈郡伯古愚邵公報政序》:“即其可名狀者言之,則本之一毫不染之真,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250

    不足介意

    成語拼音:
    bù zú jiè yì
    成語解釋:
    不值得放在心上。
    成語出處:
    明 陶宗儀《輟耕錄 落水蘭亭》:“大風覆舟,行李皆淹溺無余,彝齋立淺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蘭亭》在此,馀不足介吾意也。”
    251

    八字沒見一撇

    成語拼音:
    bā zì méi jiàn yī piě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毫無眉目,未見端緒
    成語出處: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 人事》第三卷:“《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自不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252

    八字沒一撇

    成語拼音:
    bā zì méi yī piě
    成語解釋:
    比喻事情還沒有眉目。
    成語出處:
    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 人事》:“《通俗編》:‘朱子《與劉子澄書》:圣賢已是八字打開了,人不自領會。’按今有‘八字不見兩撇’之諺,似又因于此語。凡事無端緒者,謂之八字不曾見兩撇。”
    253

    不知所以

    成語拼音:
    bù zhī suǒ yǐ
    成語解釋: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為什么會是這樣。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成語出處:
    唐 張彥遠《法書要錄 購蘭亭序》:“遽見追呼,不知所以。”
    254

    不足為意

    成語拼音:
    bù zú wéi yì
    成語解釋:
    足:值得。不值得介意
    成語出處:
    明 張居正《答鄭范溪》:“公但自信此心,秉公任直,紛紛之言,不足為意。”
    255

    不值一駁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bó
    成語解釋:
    不值得批駁。
    成語出處:
    馬識途《清江壯歌》第七章:“至于你哼哼唧唧地說那套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的話兒,是不值一駁的。”
    256

    不贊一詞

    成語拼音:
    bù zàn yī cí
    成語解釋:
    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257

    不贊一辭

    成語拼音:
    bù zàn yī cí
    成語解釋:
    原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一句話也不說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辭。”
    258

    不值一顧

    成語拼音:
    bù zhí yī gù
    成語解釋:
    顧: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
    成語出處:
    明 方孝儒《送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259

    別置一喙

    成語拼音:
    bié zhì yī huì
    成語解釋: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見。
    成語出處:
    清 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此等書不知出于何傖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誑世之聾瞽。人家子弟,輒奉以為圣經賢傳,不敢別置一喙,聞人出一議,輒搖手閉目,以為侮圣人之言。”
    260

    拔趙易漢

    成語拼音:
    bá zhào yì hàn
    成語解釋:
    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成語出處:
    見“拔趙幟易漢幟”。
    * yi成語,yi的成語,帶yi的成語。
    chengrenyouxi